风吹过的街道
对于每一个四0四人来说,核城永远都是内心一种难解的情结,茫茫的戈壁摊上奇迹般地孕育了这座小城,几十年来,风雨同舟,虽然经历了生活区的整体迁移,但核城的土地上却永远印刻着三代人的集体记忆。不得不说,核城,是个神奇的地方。现在回到核城看一看,那里依然保留着六七十年代的面貌,一些地名也是相当经典,比如“拐角楼”、“大商店”、“创业场”、“早晚门市部”和“大菜社”。印象中,矿区一小门口还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超市——小红帽。
这些有趣的名字,真的勾起了我许多关于童年的回忆,那时候,看排球比赛要去“灯光球场”,吃羊肉串要去“自由市场”的大棚子底下,每次去都会遇到熟人,这也难怪,核城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全国出门遇见熟人几率最高的城市。
11号楼,是核城当之无愧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唯一的“商业街”,印象中有几个精品店,但里面东西奇贵无比。楼的后面就是著名的“创业场”了,一楼全是小饭店,二楼是理发店,三楼是服装店,但服装店总是门庭冷落,因为当时人们喜欢去嘉峪关买衣服,但现在搬到嘉峪关了,又喜欢去酒泉买衣服了,由此可见,酒泉是个大城市。
核城的神奇之处在于,你上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会一直陪伴你到高中三年级,直到参加工作,进厂之后又变成了同事,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且又纵横捭阖。我叔叔的七舅老爷的表妹,说不定就是你婶婶的十三姨的堂姐。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世袭制,所谓世袭制是指,祖孙三代都在厂里上班,不过最近年,厂里的招聘制度打破了这一传统,改为招工制,关于“招工”,我要好好的说道一番,因为我关系最好的朋友中,有三人都选择了这条路,而我当初也打算“弃学从工”,只是对于数理化实在不感兴趣,才无奈放弃。
招工,真的是一件好事,既延续了核城的传统,又为职工子弟提供一条稳定的职业发展之路,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期,这总让我联想到黄埔军校,“黄埔一期”、“黄埔二期”。但我实在搞不清楚绘制到底是个神马单位,为什么对自己职工的子弟…..
再来说说,搬迁,我感到自从搬到嘉峪关之后,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大家的房子一样大,现在就变得大不一样了,虽说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那些最早进厂工作的老前辈,核城的第一代人,在最为艰苦的条件下任劳任怨,为厂里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却住的是面积比较小的户型,不过好在有稳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核城的第二代人是最为幸福的,住的房子面积较大,工作收入都很稳定,大部分家庭都买了车,生活奔了小康,建在嘉峪关的生活小区,名字起得还很好听。还有别墅区呢,不过都让leader给住了,这让多少人心里不平衡啊。
核城的第三代人最为尴尬,从小受到核城文化的熏陶,但现在毕业后又回不去了,脱离的核城的保护伞,多少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核城文化是传统和安逸,现在社会又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两相对峙,核城的第三代人就肩负了更大的压力。
无论怎样,核城的三代人同舟共济,在核城这片热土上挥洒过青春和热血,无论是养鱼池边的漫步,还是创业场里的砂锅店,都是我们的共同记忆。核城现在虽然拆掉了一些建筑物,但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原貌,我希望这些建筑物能够永远保留下来。许多年后,核城人民将与这片土地诉说着怎样的情怀?核城,我的故乡,我永远爱你。
http://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bbsxp/2012-6/2012624133059.jpg
http://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bbsxp/2012-6/2012624133245.jpg
http://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bbsxp/2012-6/2012624133331.jpg
http://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bbsxp/2012-6/201262413341.jpg
昨晚在网络上看到我的404同乡这篇文章,不由得再次陷入深深的思念,我那童颜的故乡,正好想到这曲子,很适合此时的心情!风吹过的街道,那个西北风吹过的小城。。。。。
(注:照片为404朋友原创,图中即文章所描写的曾经的核城)
每个游子都无一例外的有着自己的故乡
且时常想起 思念
它就像一只风筝
一头系着游子 一头连着故乡
离家越久 乡愁越浓
分享楼主的故乡情结
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