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仪征古迹之三茅王家祠堂(二)
《探访仪征古迹之三茅王家祠堂(一)》发布后,反响热烈,不少热心的朋友将此文转给与三茅王氏和高邮王氏相关人士,他们也积极与我联系,提供了不少线索,我自己还于2017年11月10日亲自前往高邮王氏纪念馆,试图寻找更加直接的证据。【高邮王氏纪念馆】
先说一个题外话,前文所述在白羊山出土的王元朗墓碑,其后人看到文章后与我联系,告诉我这个王家也是有祠堂的,在朴席乌塔沟,属于塔影村王庄组,并发来了王家祠堂和王氏家族的相关资料,很有意思,我想以后找个机会去塔影村看看,并将他们发来的信息整理成另一篇王家祠堂探访记。
以下是后来我获得的三茅王氏的信息:
一是南京民政局发给杨庭英的 “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金领取证”,病故军人姓名为“王芝龙”,即王保贞,生卒年为1920-1945.8,还有白下区民政局发给杨庭英本人的“烈属军属革命伤残军人优待服务证”,结合前文所说的王苙龙(王全贞)烈士证,可以证明“大少爷”和“二少爷”这弟兄俩革命烈士的身份。
【抚恤金领取证】
二是在高邮的王氏后人王孝敏,提供了手抄家谱的截屏,从中可以看到,王保贞、王全贞的父亲叫王秉忠(尧卿公),祖父叫王恩灜,曾祖叫王彦和。
王彦和是王引之的次子。
【王孝敏提供的家谱】
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仪征三茅王氏,确实是高邮王氏的一支。
高邮地方文史研究者王庆山先生给我提供的高邮王氏族谱部分截屏,是经过整理后的电子版,同样显示仪征三茅王氏是王彦和一脉。
【王庆山提供的王氏族谱】
三是王孝敏十二月初给我发来了王彦和墓在仪征乌山的家谱截屏。
【王彦和墓在仪征乌山】
高邮王氏的先祖是明初由苏州府被迁至高邮的,式微七世(迁来后的一到七世都没有大作为),第八世王应祥研究《尚书》,第九世王开运在乡教书,第十世王式耜(sì)“仅中副车”,就是副榜贡生,这是在乡试没有中举,被选出的优秀落榜生,可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理论上可以做小官。第十一世王增禄拔贡(考取国子监的生员)。至此,高邮王氏尚未出现大人物。九、十、十一世皆葬天长石梁镇。
第十二世王安国(1694-1757),字书臣,号春圃,康熙五十六年中举,雍正二年进士,殿试第二名(榜眼),乾隆二十年任吏部尚书,二十二年去世,谥文肃,墓在天长十八集镇石龙村。有《王文肃公遗文》传世。
第十三世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至直隶永定河道。嘉庆四年(1799)任职吏科给事中期间,首劾大学士和珅。道光五年(1832)去世,墓在六合冶山镇东王庙村。精于训诂,有《广雅疏证》、《河源纪略》、《读书杂志》、《王石臞先生遗文》等传世。
第十四世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嘉庆四年(1799)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道光七年(1827)任工部尚书。道光十四年去世,谥文简,墓在天长金集镇谕兴社区。精于训诂,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王文简公文集》传世。
由于王念孙、王引之在训诂学等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高邮二王”。
王引之有四个儿子,王寿昌、王彦和、王寿朋、王寿同。
王寿昌(1792-?),字子仁,号晓斋,以父荫授户部主事,官至广西按察使(《伯申府君行状》)。墓在天长釜山。
王彦和(1794-1855),字子美,应顺天乡试未中,取誊录官,道光二年派陵工监督,竣工后以直隶州知州用,授广西郁(玉)林州,二十年任玉林知州,二十一年任广西太平府知府,二十六年任安徽宁池太广道,二十九年署安徽按察使。咸丰二年因剿太平军奉旨军营差遣,往浙江调办徽州善后,旋病卒。有《养余室杂著》传世(《光绪再续高邮州志》卷四人物志政事)。墓在仪征乌山。
王寿朋(1795-1823),因生命短暂仅29岁,没有记载。
王寿同(1804-1852),字季如,号子兰,道光二十六年(1846)进士,咸丰元年署湖北按察使,二年太平军攻武昌,王寿同赴武昌襄办军务,十二月初四城破,寿同及子恩晋殉难,谥忠介。有《观其自养斋烬余录》、《贩书偶记》传世(《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五、《光绪再续高邮州志》卷四人物志忠烈、《碑传集补》《高邮王氏遗书》)。墓在邗江甘泉街道万家山。
仪征三茅王氏,系王彦和之后,这已从家谱得证。王彦和生有五子:恩宽、恩沛、恩江、恩灜、恩海,三茅这一支是其四子恩赢所出。
王引之→王彦和→王恩灜→王秉忠→王保贞、王全贞
三茅王家祠堂是王家哪一辈所建?从谁开始迁居到仪征来的呢?
王章涛《王念孙王引之年谱》援引陈奂《师友渊源记》记载:“(引之)薨于位,其仲子彦和,筑专祠于仪征,属为之篆额”。王氏家谱也指出:王彦和本人葬于仪征乌山。
由于有关资料相对不足,尚不能确认王彦和当年在仪征所筑王引之专祠就是三茅王家祠堂,毕竟专祠与祠堂是有区别的,且三茅离王引之墓(谕兴),有18公里,路途远了点,祭祀不方便。所以,暂不认为三茅王家祠堂是王彦和所建。
笔者分析,三茅王家祠堂,很大可能是王彦和的第四子王恩灜(大少爷的祖父)所建。其理由:
一是王彦和对仪征比较了解,从他为王引之在仪征建专祠和逝后葬在仪征乌山可证。他本人官至道员,符合单开门户的条件。这和阮元嗣长子阮常生官至道员,逝后葬仪征白羊山是一个道理;
二是从给我提供家谱的高邮王氏后人谱系看,他们是恩宽和恩江系列的,同属彦和一支,所以祠堂虽有可能是王彦和所建,但迁仪不可能是彦和本人,只能是恩字辈以下的人;
三是龙河王佐世的父亲王义贞,显然与大少爷王保贞不是亲兄弟,王义贞的父亲就不可能是王秉忠(尧卿公),只能是王秉忠的弟兄,同为恩赢之子。经查,恩赢确实有三个儿子,显忠、廷忠、秉忠。由于仪征存在忠字辈不同的支系,只能上推到恩字辈。
至于王恩赢为什么选址三茅,他哪来的经济实力建“九十九间半”,他本人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对仪征三茅村而言,能够挖掘出王引之后代迁居三茅并建祠堂这么一个题材,已是很大的收获。对仪征三茅龙河等地的王氏后人而言,弄清了自己的谱系,应该是很圆满的事,毕竟,高邮王氏是令人敬仰的国学大师,是他们非常值得骄傲的祖先。
相关链接:《探访仪征古迹之三茅王家祠堂(一)》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牛掰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