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家的年蒸
老陈家的年蒸距离过大年只剩下七八天时间了,这项时,家家户户”备战过年”,对联、年货、掸尘、洗涮、擦窗户,各有各的分工,年味真的一天一天浓了。
老陈家最具年味的事当算”年蒸“。爸曾经说:“一年苦到头,不蒸馍头没年味”。
年轻时的爸爸,总是”大权独揽“和面、起肥、掰碱、揉面、摘挤、上笼、每道工序是爸爸一手操办。随着他年老体弱,把这门手艺就教会了我的哥哥,去年年蒸,头天晚上烧一锅开水,把一年用一回的广口缸找出来洗洗干净,“和面、起肥”,为使肥来得好、来得足,不但要用电热毯垫下面加热,还要用棉被焐在缸口保温,一晚上要起来几次,查看来肥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天麻花亮,让福寿双全的爸爸升火,架柴,逾意红红火火,兴旺发达。全家老少齐上阵,分工协作各不同,哥哥把握掰碱技术活,我们其他副手摘挤做包,老年人烧火,小霞子点红,各负其责。堂屋里做包子,厨房里蒸包子,庭院放出笼包子,热气腾腾,一家人忙雾起来了。早餐煮一锅稀粥没人吃,穷急吼吼等着吃出笼包子呢。
回想儿时年蒸,老陈家家规大呢!妈妈头天晚上边忙活,边把我们几个霞子叫到跟前关照:“明天蒸馍头,你们不能插嘴插舌地瞎说‘馍头栗子,馍头粑粑,馍头疙瘩’倒的不吉利话,一个不能讲的,一年到头图吉利‘图顺序呐”。我们几个霞子听得点头如捣蒜,笑哈哈地跑开了。这当儿假如不喜欢哪家,或跟哪家霞曾经吵过嘴、打过架的,遇到他家蒸馍头,我们就躲在旁边诅咒:“进笼大,出笼小,掉到锅里找不到”。
我还记得,一般蒸馍头这天没锅没时间煮中饭,全家都在忙,饿了就”顺“个把馍头,喝点开水点饥,刚出笼的馍头各种馅心,味道鲜美,煊泡泡的,格外香甜爽口。有一年堂房大姐的儿子,半桩饭桩子,能吃呢,出一笼吃一个,边吃边皮,喝喝水,肚子胀得似小鼓,哭哭啼啼喊肚疼,大人忙死了,放下手中活计找医生,弄几颗消食片吃吃,蹦蹦跳跳助消化。那只笑话,年年蒸馍头搬出来说说,成为大家的笑谈,这便是记忆中的年蒸。最后快蒸结束了收拾了,必须蒸上两条大鲤鱼,鲤鱼跳龙门,年年庆有余。
又到过年年蒸时,特别怀念家家过年忙年蒸的那个岁月,也怀念有规矩会忙年的老爸
年蒸,锅里蒸的是馒头,心里惦记的是亲情。全家人围在一起,老少齐上阵,其乐融融,最有趣的,是把亲戚邻居、未来的亲家、未过门的新媳妇邀约过来,传承好家风。 哇塞,有的吃啊。 也有我记忆中的情景,好怀念呢! 本帖最后由 人生留白 于 2018-2-11 11:07 编辑
hlsh
您的大作写的是自个家的年蒸
那您当然是姓陈喽
我要喊您陈姑了
哈哈……
本帖最后由 人生留白 于 2018-2-13 16:50 编辑
hlsh
我称呼您“陈姑”,姑姑就是父亲的妹妹,普通话就是姑妈,仪征话“娘娘”的意思。
而不是陈姓的“村姑”,哈哈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