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过仪征之南朝宋高祖刘裕
县志援引《乾隆江南通志》卷十四记载:“新洲,在仪征县东南五里江中,宋志云,武帝微时,伐荻于此”。这里所说“宋志”的宋,不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的宋,而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宋,“微时”就是还没发达的时候,“伐荻”就是砍芦柴。这句话意思是,新洲是个地名,在仪征县东南五里的江中,《宋书》(关于南朝宋的史书)记载,宋武帝发达之前,曾经在新洲上打过柴。
县志卷十七杂类志“纪闻”,记载了一则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说宋武帝当初在新洲打柴时,遇见一条大蛇,长数丈,挡着路,刘裕拿出随身带的弓箭射它,大蛇受伤后游走。第二天刘裕又来到洲上,听到有杵臼之声,走近一看,见有童子数人,都穿着青衣,正在那里捣药。刘裕好奇问道,你们咋在这里捣药啊?童子答道,大王被刘寄奴射伤了,我们在捣药给他敷呢。刘裕又问,你们大王是个神仙喔,为什么不把刘寄奴杀了呢?童子答道,我们大王说了,刘寄奴也是个王啊,以后要成大事的,不可杀也。刘裕听了大喜,因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到别处去重捣药吧,这些药给我了!后来他用收来的这些药敷金疮,立马见效。
宋武帝名叫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生于京口,是南朝宋开国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其家族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京口,少年时家贫,曾在长江中的新洲打柴,后从军,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收复两京,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代,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 “南朝第一帝”。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的就是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刘裕灭南燕之战,是他北伐征战首役。南燕是五胡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慕容德所建,五年后病死,其兄之子慕容超嗣位。乘东晋内乱,自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刘裕时任东晋中军将军,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后,力主北伐。义熙五年(407)四月,刘裕从建康(今南京)出发,“率舟师自淮入泗”(《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宋书》本纪卷一),直到下邳。改陆行到琅琊,迅速越过大岘山(今沂山)直趋临朐、广固(南燕都城,今青州),于义熙六年(408)二月初五开始攻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遭擒,押往建康斩首,南燕灭亡。
【刘裕灭南燕之战图】
从建康出发,率舟师自淮入泗直到下邳,这条水路就是大运河的前身古邗沟,吴王夫差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左传》鲁哀公九年、吴王夫差十年、前486),为伐齐而修。而运河与长江的连接水道,就是欧阳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由于长江水位后退,原来从江都故城(今仪征新城附近)受江的邗沟逐渐淤塞,史称“江都水断”,朝廷为了保证通航,另开新河并筑欧阳埭,引江入埭,这条长六十里的新河直通广陵城,与长江接口处,建了个城池来守卫,叫欧阳戍,清初顾祖禹《方舆纪要》考证说:仪征有欧阳戍,在县东北十里。这正是新城镇的位置。而这条新河,就是今天的仪扬河。
【东晋欧阳戍图】
刘裕平定江南后再伐后秦(五胡十六国之一,羌族)仍是走这条水路抵达彭城,攻占洛阳、长安,后秦皇帝姚泓率群臣投降,后秦灭亡。
巨大的军功,使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义熙十四年(418),刘裕受封为宋公,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刘裕进爵为宋王,元熙二年(420)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五胡十六国之一,鲜卑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便于同年病逝,终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宋武帝刘裕是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两度北伐收复两京,对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贡献。他与仪征的关系,不仅少贫时在仪征江洲打过柴,而且在他人生的巅峰时期,两度率军北伐,都是经过仪征运河到达北方战场的。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1/24/100213br4jn3lnjuzry4ju.jpg.thumb.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