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 发表于 2018-5-27 10:38

本帖最后由 qsh 于 2018-5-29 13:17 编辑

我公司发展定位应该是聚酯下游的市场紧俏产品,而不是上游产品。我公司聚酯产能规模很大,许多生产聚酯下游紧俏产品的企业来买我公司的聚酯赚钱,为什么我公司自己不能生产呢?把钱给其他企业赚,我们公司不是亏了吗?以前卢立勇不懂这个道理,企图没有环保部的批文,就想上200万吨PTA,(我公司的上游产品,主要是PTA和乙二醇)结果是鸡飞蛋打一场空,(浪费了很多钱)身败名裂被省环保厅紧急叫停。现在这个环保形势,要生产聚酯的上游产品,环保部门不可能批。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29 18:23

这里很热闹,有意思,是人心在碰撞。:)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29 18:25

老戚一身正气为民众,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论坛是虚拟公众场所,言多必失。:lol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29 21:51

qsh 发表于 2018-5-27 10:38
我公司发展定位应该是聚酯下游的市场紧俏产品,而不是上游产品。我公司聚酯产能规模很大,许多生产聚酯下游 ...

仪征化纤不发展就落后。乡镇企业不仅机制活,而且项目规模大,管理人员少,整体成本低,是仪化的主要竞争对手。目前,仪征化纤有赢利,是小化纤环保不过关、关停产所致。一旦过了关,就迅速与仪化争市场。万涛接班即赢利,是遇到了好时机,不可掉以轻心,居功自傲。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29 21:54

卢立勇仪化刚上任,也遇到赢利的昙花一现。但没有过多久,就遭遇持续亏损。万涛要经受长期稳定、持续赢利的考验。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30 06:54

qsh 发表于 2018-5-27 10:38
我公司发展定位应该是聚酯下游的市场紧俏产品,而不是上游产品。我公司聚酯产能规模很大,许多生产聚酯下游 ...

      仪化产品的优势,就是质量上乘且稳定。但是,它没有多少“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国外引进技术不可能是一流技术,加之仪化技术人员外流(不少处级和成建制的熟练工),他们为乡镇企业同类项目高薪聘用,反过来与仪化竞争,是自己打垮自己。我们没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少得可怜的知识产权。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30 06:57

qsh 发表于 2018-5-27 10:38
我公司发展定位应该是聚酯下游的市场紧俏产品,而不是上游产品。我公司聚酯产能规模很大,许多生产聚酯下游 ...
      向下游发展是对的,但不可能“大而全”, 好饭好菜不能全给仪化人吃了。只有做大做强化纤和化纤原料,形成拳头产品,且含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qsh 发表于 2018-5-30 08:50

仪征化纤要持续赢利,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市场紧俏产品。处理闲置的200万吨PTA设备,开拓新产品,是唯一出路。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30 09:15

qsh 发表于 2018-5-30 08:50
仪征化纤要持续赢利,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市场紧俏产品。处理闲置的200万吨PTA设备,开拓新产品,是唯一出路 ...

老戚高见!!

沿河一歌 发表于 2018-5-30 09:29

qsh 发表于 2018-5-30 08:50
仪征化纤要持续赢利,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市场紧俏产品。处理闲置的200万吨PTA设备,开拓新产品,是唯一出路 ...

老戚高见。
你不是有中石化的举报电话吗?建议你打电话给中石化,一是将其列入审计卢立勇的范围,二是督促解散200万吨项目组。

廉政公署 发表于 2018-5-30 11:37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29 21:51
仪征化纤不发展就落后。乡镇企业不仅机制活,而且项目规模大,管理人员少,整体成本低,是仪化的主要竞争 ...

官员也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很重要!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30 12:14

廉政公署 发表于 2018-5-30 11:37
官员也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很重要!

也就是机遇。

qsh 发表于 2018-5-30 16:16

现在中石化审计局对卢立勇正在审计,我认为 仪征化纤要持续赢利,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市场紧俏产品。撤销200万吨PTA筹备组,处理闲置的200万吨PTA设备,放下包袱,建立科研人员创新激励机制,开拓新产品,是唯一出路。

迎江尚亮 发表于 2018-5-30 17:33

qsh 发表于 2018-5-30 16:16
现在中石化审计局对卢立勇正在审计,我认为 仪征化纤要持续赢利,必须不断创新,寻找市场紧俏产品。撤销200 ...

期待仪征化纤兴旺发达。仪征是我们永远的家,仪化是我们不变的根。:)

qsh 发表于 2018-5-31 07:31

仪征化纤人才流失很严重,流到其他企业与公司竞争,让公司很被动。如以前五厂厂长杨元坤,手上有好几项专利,公司前领导不能善待,把人气走了。所以公司要建立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重奖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卢立勇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