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en 发表于 2018-5-7 11:29

探访仪征周边古迹之雷塘阮元墓

2014年是阮元诞辰250周年,业界组织了系列纪念活动。

2月19日(正月二十)扬州市委宣传部在扬州毓贤街阮元家庙举行了“阮元诞辰250周年祭祀仪典”。
【出席家庙仪典与阮仪三合影】

6月23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在西苑饭店举办了“纪念阮元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
【出席西园会议于阮锡安合影】

11月9日韩国国会议员崔载千在首尔举办了“阮元与金正喜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首尔研讨会与阮锡安田伟王章涛合影】

11月14日扬州博物馆学会在扬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大雅芸台——阮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大雅芸台与阮荣伍野春合影】

这些活动我都很荣幸地接到了邀请并参会。祭祀仪典时,我还以仪征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给这位著名的仪征乡贤敬奉了花篮。
我于2014上半年出版了《阮元与仪征》,38万字,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作序,算是我对仪征乡贤阮太傅诞辰250周年的贺礼。

【《阮元与仪征》书影】

在该书进入校对阶段时,我已经着手《阮元仪征事》的撰写了。

我喜欢探访古迹的,尽管在资料上多次研究阮氏家族,对阮家陈桥、雷塘、白羊山几处祖墓有所了解,但阮元的墓却一直没有去过,撰写《阮元仪征事》必须找时间去一下的。2014年10元24日,我利用到扬州办理参加“阮元与金正喜国际研讨会” 出国手续的间隙,去阮元墓探访一下。

扬州城北道路很畅通,主干道友谊路(现在叫瘦西湖路)快要到西北绕城高速时,有一条“阮元路”与之相交,有路牌,向西拐,车停在槐子村村部,下车一打听,停车的前面围墙,就是阮元墓的。此地属于邗江区平山乡槐子村,有村牌为证。

【村牌】

然而阮元墓有围墙、有大门,门上有锁。我又回到村部,找到村干部,说明我是仪征市政府办公室的,来看看老乡阮元的墓,请帮忙开个门。干部很客气,带我开门让我进了墓园。
【墓园】

墓园面积不小,走全一周起码半小时,里面没有建筑,只有几个墓冢,一通神道碑、一通墓碑、一座石牌坊、一尊石马。
【石碑和石马】

神道碑的正面刻有《阮昭勇将军琢庵公暨光禄大夫湘圃公昭穆神道碑铭》,碑阴刻有《雷塘阮氏墓图记》,皆为阮元所撰。
石马正面两腿之间的实心底座处,刻有“嘉慶十/二年”五字年款。
【阮玉堂墓石马年款】

这个墓园是阮元的曾祖阮时衡、祖父阮玉堂、父亲阮承信和阮元自己的。经历了文革,还能有这些遗存,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阮元墓简介】【阮元墓表细部】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考入仪征县学,五十年廪生,五十一年举人,五十四年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曾任鲁浙学政,两充会试,办案督漕,九省封疆,以体仁阁大学士致仕。道光二十六年(1846)晋加太傅,二十九年(1849)逝世,谥号文达,享年八十六岁。

阮元一生,经世致用,将学习研究孔孟儒家理论与为官理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登上了施政、学术、人品三座高峰。

阮元为官,兴水利、造海塘、剿海匪、禁鸦片、办学校、赈灾荒、慧政廉政,政绩卓著,受到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好评和褒奖。案例很多,限于篇幅只举一例:金华一带旧俗溺女婴,官府屡禁不止。阮元出台赏罚并举新政策,用自己的俸禄建立奖励基金,谁家生了女儿,到各县县学报告注册,奖励一两银子,但这银子必须在一个月后由学官查验确认后方可兑现。事实上经过一个月的抚养,家人与女婴之间已经建立了感情,不忍心再溺婴了。这项德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今仍为后世称颂。

阮元治学,作风严谨,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在经学、小学、史学、目录、校勘、金石、方志、天算、书画、诗文等方面都有专著。他整理典籍、刊刻图书,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一生,留给世人的都是文化大餐:《委婉别藏》《经籍籑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清经解》《全唐文》《文选楼丛书》《揅经室集》。所以《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对他的评价: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阮元为人,忠孝自不待言,生辰茶隠、提携后辈、文人相容、乐善好施,都是后世评价他时津津乐道的佳话。每逢生日,他总是独自去郊外僻静处,煮泉读碑,绝不借机聚敛财富、收买人心,这在古今官场都是凤毛麟角。

阮氏家族有三处祖茔地,陈桥、雷塘、白羊山。槐子村这里,古地名就叫雷塘。

根据阮元在嘉庆十一年(1806)六月丁忧期间撰写的《雷塘阮氏墓图记》,结合其他资料研究可知:

阮氏家族迁扬一世祖阮岩、二世祖阮国祥,葬扬州宝塔湾,墓地已不可考;
三世祖阮文广(千户)葬陈桥;

四世祖阮秉谦(早逝)葬雷塘,就是槐子村这里;

四世祖妣厉氏开拓北湖,葬陈桥,五世祖四位枢字辈皆葬陈桥;

六世祖衡字辈中,阮元的曾祖阮时衡葬雷塘,阮元的堂房曾祖阮世衡(代公)葬白羊山,其余衡字辈葬陈桥;

七世即阮元的祖父阮玉堂、八世即阮元的父亲阮承信、九世即阮元本人,皆葬雷塘;

十世即阮元的嗣长子阮常生(代公玄孙),葬白羊山。

六世祖阮世衡(代公)入葬白羊山是阮氏家族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取得仪征籍的关键,次年阮玉堂即以仪征籍考中武举,迁回扬州居住,从此阮玉堂这一支即脱离北湖,死后都归葬雷塘。阮元原配江夫人因无子,从雷塘迁葬陈桥,让位给继配孔夫人(葬雷塘)。侧室刘文如、侧室谢雪亦葬雷塘,侧室唐庆云因无子,葬陈桥。

雷塘诸墓中“不藏寸金片玉” 。入葬的阮元先人有(按《雷塘阮氏墓图记》文中顺序):父亲阮承信(光禄公、字湘圃)、叔祖父阮锦堂(字恺闻)、祖父阮玉堂(昭勇将军)、高祖妣蒋太淑人、曾祖阮时衡(字宗尹)暨曾祖妣周太夫人、叔曾祖阮藻衡(字发庵)之配秦太安人、庶祖妣吉夫人、二伯父阮承义(方训公)暨配江安人、四伯父阮端四、四世祖阮秉谦(武德將軍,字尊光)。

咸丰元年(1851)十二月十六日,阮元棺柩入葬雷塘祖茔,与孔夫人同兆,刘恭人、谢恭人附焉。门生柳兴恩撰《阮元墓志》,朱世达书丹,张肇岑篆盖,杨文定撰《阮元墓表》并书丹上石。

附:雷塘阮氏墓圖記(揅经室集二集卷二)

雷塘在揚州宋寶祐廢城之北,漢謂之雷波,亦謂之雷陂,六朝後稱雷塘,有上、中、下三塘之分,中塘最大。長亘東南,形如連阜,築其缺處,可瀦水千畝。今惟田中一澗,寬數丈,出其巽方缺處而巳。雷塘水源從西北甘泉山來,行十餘里,入秦九女澗,又十餘里入上雷塘、中雷塘,又五、六里入下東塘,由槐子河入吆印e有煬帝溝水,出上雷塘之後,由中塘之北而東至辰方,交于中雷塘之水,其迤南之巽方,卽元祖昭勇将軍墓所向也。元考光祿公墓,在祖墓之昭,爲子午兼壬丙向,刻立阡表,阡中灰隔深八尺,圍四丈,墓銘在灰隔中。墓中不藏寸金片玉。今以弟八世光祿公墓起算由墓向西北爲酉辛閒線長一丈五尺爲叔祖愷聞公墓。由墓向西北爲酉辛閒線長四丈爲祖昭勇將軍墓、爲坤申閒線十六丈爲高祖妣蔣太淑人墓、爲曾祖光祿大夫宗尹公暨曾祖妣周太夫人墓、爲叔曾祖發庵公之配秦太安人墓、爲亥線十八丈爲庶祖妣吉夫人墓。二十一丈爲二伯父庶吉士方訓公暨配江安人墓、爲四伯父長殤端四公墓。爲寅線六丈五尺,爲四世祖武德將軍尊光公墓。爲辰巽閒線十九丈五尺,乃至神道碑下。爲坤線一百二十丈,乃至墓道石坊及墓廬阮公楼下。爲辰線二百三十四丈,爲雷塘出水之巽。煬帝溝今俗名楊家澗,在煬帝墓南一里許。此雷塘阮氏墓之大略也,別爲圖以明之。嗚呼!佳城何常,惟德是依耳。祖父以德居此,子孫不以積善行德永保之,是不孝矣!書此刻於神道碑陰,子姓讀者其敬澟之。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1/24/100213br4jn3lnjuzry4ju.jpg.thumb.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仪征周边古迹之雷塘阮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