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en 发表于 2018-6-14 10:38

壮观亭和鉴远楼

我在《阮元仪征事》一书中特别介绍了南宋时在真州为官的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太常丞。后辞官隐居三十年,捐资助赈做好事,隐居期间博览群书,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死后乡亲们罢市相送,连绵五十里,就像哭祭自己去世的亲人一样。朝廷表彰,赐谥“文清”。

刘宰于庆元初年(1195)任真州司法参军(州官的一种,比知县略高)。

刘宰一生有很多诗作,其中一首是当年真州繁华的写照,被仪征人民传诵至今:

《送邵监酒兼柬仪真赵法曹呈潘使君二首》(其一)

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
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
此去烦君问耆旧,几人犹得守林丘。

这首诗中“风物淮南第一州”一句,是千年来仪征的闪亮名片。

我在《阮元仪征事》书中呼吁:扬州人因唐朝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而将一座城门命名为徐凝门,我大真州能否将一条路命名为刘宰路或平国路呢?

这首诗中“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说的是当时仪征的两个景点:壮观亭和鉴远楼(也叫鉴远亭)。

古代人来往仪征,有陆路和水路两个通道,壮观亭和鉴远楼,就建在这两条路进入仪征的必经点,壮观亭在北山之巅,鉴远楼在大江之畔,是送往迎来的好去处。

壮观亭

壮观亭位于北山之巅,位置估计在今汽车站、立交桥一带。

壮观亭是何时建成的呢?县志载,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6),真州知州詹度在北山之颠建造了壮观亭,米芾书扁、作《赋》、有《诗》,后废于兵火。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知州吴𣓨(粟)重建,寻又废。淳熙年间(1174-1189),知州左昌时又重建,在旧址发现几块石碑,都是米芾亲笔所书壮观亭的诗句,于是就将几块石碑重新立起来,又将米芾的《壮观赋》书于亭之屏。工部尚书谢谔经过真州的时候(绍熙年间1190-1194任职),又寻得了米芾手迹“壮观”二字,于是将匾额重新做好悬挂起来。开禧(1205-1207)年后,逐渐荒废,荆棘丛生,亭子和遗迹都找不到了。

仪征党史办原主任帅国华考证,米芾在政和詹度建亭前九年已经去世,从他留下的赋和诗词来看,壮观亭在米芾任职期间乃至之前就已经存在。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与苏轼、黄庭坚、蔡京(一说蔡襄)合称“苏黄米蔡宋四家”。

元符三年(1100),米芾来到真州,在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任职管勾文字,崇宁元年(1102)丁忧去职,在真州约一年半时间。

县志在介绍宋东园的词条里,记载了米芾与苏轼在真州的一则交往故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夏天,苏轼在真州时病了,住在了东园,有一天刚刚睡起,只见米元章冒着酷热赶到东园,给他送来了麦门冬(一种中药),苏轼很是感动,为此赋诗一首: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这首诗在南宋嘉定初年被运判林拱辰刻在了复建的东园“共乐堂”的北窗。

米芾与苏轼在真州还有其他的交往记载:

米芾看到苏轼题在扇面的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及苏轼的跋语,顿生无限感慨!遂当着苏轼的面,书写下了这首词和跋语,让苏轼观看。苏轼看后不住点头称善,感叹道:这样做,我们对得起少游了!此帖后来传至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观,将米芾书写的秦观的词,苏轼的跋语,刻在一块石碑上。

这期间,苏轼与米芾多有书信往还,或探讨书文艺术,或通报病情,或致思念之意。

《与米元章》(二十一):“两日来,疾有增无减。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也。儿子于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之未半,跃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天下岂常如我辈愦愦耶!公不久当自有大名,不劳我辈说也。愿欲与公谈,则实能,想当更后数日耶?”此信表达了苏轼对米芾《宝月观赋》的极力赞美之情。

《与米元章》(二十五):“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年瘴毒耶?今真见之矣,余无足言者。”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米芾还邀请东坡到海岳庵,同游西山。逭暑西山书院南窗松竹下,话罗浮见赤猿之事。   苏东坡将离开真州,带病来别。对米芾说:“待不来,窃恐真州人俱道放着天下第一等人米元章,不别而去也。”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病逝于常州。八月中秋,米芾得苏东坡去世的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序中有云:“辛巳中秋,闻东坡老向以七月二十八毕此世。”

其三:
小冠白氎步东园,元是青城欲度仙。
六合著名犹似窄,八周御魅讫能旋。
道如韩子频离世,文比欧公复并年。
我不衔恩畏清议,束刍难致泪潸然。

其五:
招魂听我楚人歌,人命由天天奈何。
昔感松醪聊堕睫,今看麦饮发悲哦。
长沙论直终何就,北海伤豪忤更多。
曾借南窗逃蕴暑,西山松竹不堪过。

米芾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治平四年(1067),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乡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治平六年(1069)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因为这层关系,米芾为人处世性格上有些怪异,人称“米颠”。县志上记载了一则米芾在真州时的故事:说有一次太保蔡攸(蔡京儿子)来真州,米芾到他船上相见,蔡攸将自己所藏的王右军帖给米芾看,米芾一看,眼睛放光,立即要据为己有,提出拿自己的藏画交换,蔡攸不肯,米芾耍赖说:你如果不同意,我今天不想活了,就在你面前投江,死了算了!接着他就大呼小叫:我不活啦!我投江啦!还挣扎着跑到船舷,做投江状,蔡攸无奈,只好将王右军帖给他了。这事情在文人们中间广为传播,朝廷上也引为笑谈。

米芾在真州期间创作了《壮观赋》,其中说道:米元章登北山之宇,徘徊四顾,慨然叹曰:壮哉!江山之观也。(全文见县志)

县志中还收录了米芾的三首壮观亭诗:

其一
扶筇上瑶台,一笑领清绝。
如何夜来风,独下前村雪?

其二
邀宾壮观不辞寒,玉立风神气上干。
欲识谢公清兴处,千山万岭雪漫漫。

笔者在米芾《宝晋英光集》中,找到米芾的另外三首关于壮观亭的诗:

其一
无涯小智壮营营,昔昔浮生梦数惊。
重到白沙登壮观,江湖醉眼暂揩明。

其二
梦寐中间得鹿时,孔轩如在定能知。
江山胜处频倾酒,我是当年谢客儿。

壮观后诗
(同二公游壮观,上呈府公工部)
壮观不到俄四期,叮咛老思模雄奇。
群山势活各奔走,大川气敛合众离。
苍嵚留雪玊刻巧,碧落静滑红轮驰。
寒潮不生九泽冻,行胶与子约再来。
【米芾行书《壮观帖》】

除了米芾有壮观亭的诗赋之外,县志还收录了其他文人的作品。

刘焘《壮观亭记》说:“先是敝屋数楹、不蔽风雨,龙阁詹使君作而新之。”由此可知詹度建亭前,原址是有建筑的,只不过破旧了。
杨万里《重建壮观亭记》说:“亭在城之北三里所,曰城子山。”这就更加明确了壮观亭的地点,对应今汽车站、立交桥一带。
苏颂的诗:

其一
冈陵起阜崇,花木露天浓。
襟带湘岷水,屏帏晋楚峰。
地全居爽垲,人不厌迎逢。
彷佛观平远,分毫见栝松。

其二
欲状江山秀,无如格律诗。
形容天际美,假借笔端奇。
注目临沧近,沿流北固卑。
不因篇咏见,绝景有谁知?

陈造的诗: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
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
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
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高长灏《壮观亭》诗:
米老曾留记,亭因千古传。
我来寻故址,惟有对荒烟。
树草迷离色,江山远近天。
抚怀一长啸,欲语觉怆然。

陈启贞的诗:
飞甍高涌一峰晴,岫满闲云护赤城。
匹练遥分西岭白,长虹倒饮北流平。
昔人宝阁和烟渺,在眼层波入画城。
黄鹤已捶鹦鹉怨,好乘新浪洗馀酲。

陈邦桢的诗:
层霄飞阁万家村,王会推迁古事存。
泽国山川延地肺,神皋銮扈回天门。
岷峨锦派宗唯海,桐柏安流溯有源。
横铁未知开共锁,龙槎几犯斗牛垣。

汤有光的诗:
烟峦宜雨又宜晴,纵眼奔空藐十城。
嶓冢不衔潮上月,胎簪常鼓汐时鲸。
黄河天半经龙跃,赤岸峰头立马惊。
汉魏比年谁勇怯?战图应自有澄清。

陈鼎炎的诗:
极目遥岑众水房,蜿虹交绮列华疆。
渎封侯秩雄天府,错酬霜鹾富海王。
织贝一筐咸禹德,风鼍九鼎自周藏。
醉临吟此评谁似?西顾台高杳凤凰。

北山上古迹众多,有东巡台、壮观亭、扃岫亭、澄澜阁、快哉亭、八蜡庙、刘猛将军庙、北山寺(崇因永庆寺)、盘山庵、少宰吴敏墓、北山丞相泉、石塔寺、普同塔院、北山桥、北山义冢、邑厉坛等。壮观亭因地处制高点,是游人必到之处。

鉴远楼(亭)

县志中记载是鉴远亭,米芾诗中为鉴远楼。刘宰诗中的“大江东下峙危楼”不是说该楼要倒塌危险,而是描写鉴远楼临江而峙的险峻地势,与唐代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个意思。

县志记载,鉴远亭,在潮闸西,拖板桥。米芾书匾。江流啮岸,故址颓圯。乾道初,张郯复建于水巷南,继坏。淳熙末,赵师龙复建于城西南,题曰“注目亭”。庆元中,吴洪再建于俯江楼前,仍曰“鉴远”,今废。

县志还有“大横河”词条:在鉴远亭沙洲上。

壮观楼位于北山之巅,定位相对容易;鉴远楼建在长江之滨,定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宋代真州的南门,在今天的鼓楼,而宋代的江岸,在今天的扬子江路(莲花堰)一带,明代南门外以南、以西一带,在宋代时都是沙洲泥沼,涨坍不定。上文提到的潮闸西、拖板桥、水巷南、城西南、俯江楼前,并不是同一个地方。

以潮闸为例,县志里说鉴远亭在潮闸西,很容易引起联想:鉴远亭在今大码头,因为大码头那里就有个建于明代的潮闸。然而宋代的潮闸与明朝的潮闸(拦潮闸)并不是一回事。

宋代的潮闸在哪里呢?(南宋)嘉定初,郡守张頠始易二木闸以石,其西通江涛,曰“潮闸”,东曰“腰闸”,相望凡九十馀丈。县志“唐公桥”词条说,唐公桥在南门内,即潮闸故处。万历中,知县唐邦佐建。国朝乾隆二十五年,县丞李元植重修,并立石碣。这就是说,明代南门内的唐公桥位置就是宋代潮闸的位置,可见宋代的潮闸在明代南门附近,大约对应在今第二人民医院一带。

明代的潮闸在哪里呢?明洪武十六年,兵部尚书单安仁请浚开河道于城南,重建清江闸一,即宋张頠石闸故址。广惠桥腰闸一,南门潮闸一,以潴水利,分济漕挽,上达运河,以入扬楚之境。然而南门潮闸并没有立即建起来,直到成化十四年,总督漕运都御史张敷华建议,创拦潮闸。拦潮闸的位置,在十字河关帝庙前,即今天大码头“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仪扬运河真州段故道遗址”保护牌树立处。
【仪扬运河真州段故道遗址碑】

鉴远亭始建于何时?县志是从南宋“乾道初(1165)”开始说的,但是,米芾是北宋人,有鉴远楼的诗,所以与壮观楼一样,鉴远亭在米芾任职期间乃至之前就已经存在。

米芾《鉴远楼》诗:
赏心亭上群山雪,三夕丹渊借月华。
吟尽江南清绝趣,亟行归觐紫皇家。

鉴远亭也曾叫过“注目亭”,是南宋淳熙年间真州知州赵师龙(字舜臣)重建的,取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诗句之意。囗弼有《注目亭记》云:“真为两淮要地,郡池水陆之冲。属时承平,士大夫经从,冠盖相望,视他郡为盛。送迎之所,有二亭焉:在陆曰‘壮观’,濒江曰‘鉴远’。……频年以来,江沙日涨。乡之中流,一变而为苇荻之场。来帆去棹,无舣舶之地。浚仪赵侯师龙临邦之二年,政平讼理,民安吏畏,郡之百废,次第以举。唯是送迎之无所,未尝不歉于中。乃因暇日,相地江浒,辍不急之用,鸠材僦工而为之亭,取杜少陵‘注目寒江’之句而名之。地势爽垲,轩楹显敞。宾主周旋之馀,得以纵其所观,视鉴远为甚盛。淳熙十五年(1188)十二月朔记。”

在鉴远楼的北面,还有个更古老的“扬子江楼”,是唐代在扬子置转运使时建的。孙逖有诗:
扬子何年邑?雄楼作楚关。
江连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驿道青枫外,人烟绿屿间。
晚来潮正满,数处落帆还。

到了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扬子江楼已经圯废,知州吴洪重建于鉴远亭北,更名为“俯江楼”。开禧丙寅(1206),兵火。嘉定年间(1208-1224),知州丰有俊再建,易名“江淮伟观”。
清代黄对诗:
建业为门户,长江万里来。
山光罗隔岸,涛势压层台。
转战征输困,风尘驿骑回。
维扬谢傅后,又有济时才。

嘉定十五年(1222),扬子县知县吴机因民之请建吴知郡祠,祭祀他的叔叔、前真州知州吴洪(字仲宽、天台人,庆元四年1198任职)。吴机在《祠壁记》中说:“庆元戊午(1198)、己未(1199)间,叔父来真州上任,我曾经跟来,有机会聆听他从容话言,窥见他政事之略。他创建了忠节楼、船壮、武营屋六百间;疏浚了新河二十里,避免江险覆溺之患,人人都称方便。他建了俯江楼、快哉亭、鉴远亭……”可见重修鉴远亭也有吴洪一份功劳。

壮观亭和鉴远楼,都是宋代仪征的标志性建筑,宋代对于仪征(真州)有特殊的意义,那是仪征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巅峰时刻。笔者挖掘这段历史,为的是传承文化,增强自信,提升仪征人民的自豪感。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1/24/100213br4jn3lnjuzry4ju.jpg.thumb.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18-6-15 10:37

第一张图片上的拓印

能卖个好价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观亭和鉴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