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八月半
又过八月半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八月半即将到来。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在超市入口显眼位置,堆积如山的各式各样的月饼。有精巧细致的独立包装,有土豪金黄色的礼品包装,有华丽高贵的铁盒包装......处处体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无时不在提醒着人们,八月半快要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儿时的八月半。爸爸总是先到田头察看芝麻是否成熟?糯稻是否能割?新芝麻、新糯米粉做的粑粑,那种香气直接是诱惑人呢。
新磨的粉子面,滚水烫烫,搓揉软糯,摘一断一断的,搓圆压扁,包进芝麻糖馅心,做成圆溜溜的粑粑。我自小就能干,烙粑粑不煳不焦,我有绝技,一锅二十来个,包好的粑粑放入铁锅,稻草火加热,不大一会,锅里发出“嗞嗞”的声音,冒出微微的香味,即可翻面,烙出双面蟹壳黄来。妈妈年年都做两种口味:甜,芝麻糖的,咸,萝卜丝的,非常好吃。我们戏称它为自产自销的“土月饼”。
在乡下老家过“八月半”,无非就是盼着做“糯米粑粑”,也是我小时候对月饼的一种叫法,大概是因为馅料里面有油糖芝麻成分吧。它圆圆的、白白的,糯糯的,黏黏的,好像一轮刚从天边摘下的月亮。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品着“糯米粑粑”的香甜味道。会情不自禁的忆起乡愁,想起“八月半”这个万家团聚的甜蜜!
我儿时的“八月半”是在农村过的。“一场秋雨一场凉,暗送秋波树叶黄。迎着微凉的细风,任由思绪秋日扬”。八月里的农庄空旷旷,一到了晚上凉风习习,那躲在墙角暗处的“蟋蟀”唱响秋夜乐曲,像是在为这寂静清爽的天气K歌。还没出屋子,银色的光柱已经从天井照了进来,照亮了半个堂屋。这个时候,任你再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你也会情不自禁的走出屋子,走进那带着些许凉意的银光中去,让那银光把自己完全包裹着。当然,最让小孩子快乐的时刻,莫过于吃过了团圆饭抹着嘴角油腻,投入敬月仪式。
妈妈碗筷还没收拾逸当,我们这些小孩子走到庭院、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看着小方桌子上面供放月饼、菱角、莲藕、柿子、芋头、芡实等物品,准备敬“月亮公公”。吃芋头——出门处处有人缘;吃柿子——表示小日子红红火火;吃芡实——大人小孩结结实实。每当妈妈在准备祭拜的食物时,我和妹妹就把持门框,很兴奋地望着天空,盼着月亮快点升起来。8点左右,终于等到月亮升起来了,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散发出无比神奇的魅力。这时,我们就急吼吼叫妈妈:“月亮出来了,敬月亮来!敬月亮来!”于是,妈妈就洗洗手擦干水,虔诚地点燃香烛,把握在手里的香,对着月亮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嘴里念念有词,说着保佑一家大小平安的话语,为全家祁福。
传说:“八月半这天不敬月,出门会遭雨雪的”。 所以糯米粑粑做到最后,特意做块“月宫饼”,一块有脸盆口大的粑粑,用糯米粉做皮,包好多芝麻糖内馅,然后擀平放在锅里用温火炕熟而成。专门用来敬“月亮公公”。贡放着不能动的,敬过“月亮公公”等他尝过之后,这块粑粑当天是不能吃,要到第二天才能吃。这样才显示对“月亮公公”的崇敬。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我也荣升为“外婆”。“月宫饼”已变成了,现在的椰蓉、五仁、水果月饼,在这熙熙攘攘的都市里,我想我即便返老还童,也无法体验到儿时的“八月半”的那种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的个中滋味。
“明月几时有”?八月半这天月圆之夜,月光如水,众星黯淡,月亮中真有一棵隐隐约约的桂树吗?树下真有一只
玉兔
吗?嫦娥姐姐真在月宫里翩翩起舞吗?一切的一切总在心中!
又过八月半,糯米粑粑醇厚味道,勾起我儿时美元好的回忆!
写的太好了,把我们儿时的幸福和甜蜜一一展示得淋漓尽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