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2018年11月11日,是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的狂欢节,我也赶时髦在凌晨下单购买了一台一体机电脑(i5,8G,240G固体硬盘,24吋曲面显示屏),作为搬入新家犒劳自己的礼物。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活动的商务车从扬州出发,早晨八点,到仪征东区带上我,继续去南京,九点四十分,到达夫子庙景区的白鹭宾馆。我们一行有:阮元研究专家、《阮元年谱》、《阮元传》、《阮元评传》等书作者、扬州阮元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章涛;阮元六世孙、副所长阮锡安;扬州文化名人、原扬州文联主席曹永森;扬州大学阮元研究者张明明;阮氏宗亲徐秀枚;加上我和驾驶员,共七人。
这次参观,是扬州阮元文化研究所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一项交流合作活动,牵线人是白鹭宾馆的阮西蒙阮总,他是阮氏后裔,锡字辈,与阮锡安是同辈,族弟。下车后我们跟着阮西蒙穿过白鹭宾馆,到了秦淮河边,走过文源桥,来到贡院街,江南贡院就到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金陵旅游干部管理学院教授袁晓国、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沈澍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国芳等人在门口热情接待,袁老从包里拿出一本《阮元仪征事》在我眼前一晃说,你就是作者巫晨?我买了你的书!我受宠若惊说,请多多指教。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一只无线耳机,戴上后可以听到导游讲解,一条贡院街将博物馆分成南北两部分,我们先进入北区。
穿过“龙门”牌坊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方形的水面,两侧是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排序的仿号舍围墙,水面北面是明远楼遗存,据说,水面面积是1300平方米,象征着科举制度施行了1300年。
江南贡院是个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地方,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是县学、府学的考试场所,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定都南京,这里一跃而为乡试、会试之地,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迁都北京之后,这里留作乡试考场。江南贡院经过历代维修扩建,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同治年间,规模达到高峰,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号舍20644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校,贡院失去作用,1919年开始拆除贡院,除留下明远楼和部分号舍外,其余全被拆除,辟为市场。1989年在原“江南贡院”遗址上建成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2014年改扩建,2017年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成,我们正在参观的北区有主馆(地下)、明远楼遗址两部分。
【方形水面和明远楼】
从贡院街馆门向里张望,北区看起来一览无余,就一座楼和一片水,让人有“就这么点儿大”的感觉,加之这里收50元门票,所以我虽然经常来夫子庙玩,却从来没进科举博物馆参观过。进来以后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博物馆,由于地处繁华的市中心,没有发展余地,又不能建高楼,所以,博物馆选择了向下发展,地下有四层!别有洞天啊。
进入主馆迎宾大厅后,是一幅很大的电子显示屏,用动画手法显示古代科举的一些经典场景,有“村童闹学”、“贡院赴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等,生动展示古代读书人从幼学启蒙到金榜题名的生活画卷,有点类似当年上海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动画,我们仪征刚刚闭幕的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主场馆也使用了这个表现手法。通过安检门,有电动扶梯下楼连接坡道,博物馆一共四层,130米,也是科举制度1300年的意思。
【迎宾大厅】
沿坡道往下走,坡道两侧的墙壁,外侧用黑瓦做成鳞片形状,象征考生“鲤鱼跃龙门”,透过内侧隔墙花窗,可见里面主体建筑外立面竹简图案,象征这里是文章锦绣之地。沿途还有好多取自儒家经典的警句名言展示。
【坡道】
参观的线路是由下而上,象征逐级往上攀登的科举之路。我们先来到地下四楼(B4)大厅,迎面一座“科第世家”牌坊。说明牌显示,这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的,捐赠者吴鸣,得自江西吴伯宗家族故居。吴祐(1334-1384)字伯宗,金溪新田人,洪武四年(1371)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祖、祖父和父亲是宋元两代的进士或举人,科第世家名副其实。
【科第世家牌坊】
厅内有厅,有个不大的影院,可坐六七十人,采用浮空投影技术,循环放映《千年科举》主题电影,介绍科举制度和江南贡院的发展历程。
【看电影】
博物馆地下四楼(B4)展区面积最大,有两个主题展区:为国求贤、鱼龙变化。
“为国求贤”选取了历史上对科举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几位帝王,阐述科举从诞生到鼎盛直至衰落、废止的历史进程,还加入了武举内容。
【宋太祖】
“鱼龙变化”展示明清读书人通过县、府、院三试成为秀才,具备举人报考资格后,沿着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通过后分别取得不同等级的科名。读书人一旦考中进士,即被称为“登龙门”,“鱼”即变成了“龙”,从此踏上仕宦之路。
【秀才之路】
馆内既有展板、也有实物。我对一张捷报很感兴趣,这是一位名叫江昌燕的歙县人,光绪九年(1883)殿试成绩是二甲第一百二十四名,赐进士出身。脑补一下捷报传到家乡的场景,那不得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呀。
【捷报】
那些进士们的考卷,一看都是书法家,字迹工整、卷面清洁,无涂改、无潦草,看起来就像今天的印刷品。我细拍了一张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庄瑶的殿试卷子,上面除了他的文章,还有他的曾、祖、父三代名字,有礼部大印,有八位阅卷大臣的签名和打分,庄瑶得了四个圈、四个三角,最终成绩为二甲第二十九名。
【庄瑶殿试卷局部】
随后,我们在小会议室举行了座谈,除了陪我们参观的几位外,原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立平、博物馆策研部主任林倩倩等也一同出席。
馆长冯家红介绍了博物馆基本情况,并说正在搞“走访进士后人”活动,还要搞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巡展。与会专家们每人都做了精彩发言,主题都是围绕博物馆建设发展和阮元文化遗产的宣传发扬光大建言献策。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否则本文就变成了座谈会会议纪要。
我在会上介绍了宋代以来仪征科举的成就,除了最著名的校友阮元外,还讲述了仪征县学寺学互换、疏浚泮池等风水故事,简述了仪征科举世家“父子传胪”、“两世开府”、“兄弟院士”等佳话,建议博物馆方面,对各地有特色的县学也应留有一席之地,因为江南贡院是各地县学生员前来乡试的场所,这里考试产生的举人都是来自各地县学的秀才。
【座谈会】
会后接着乘电动扶梯往上逐层参观。地下三层的展区主题是“金榜题名”和“金陵佳话”,地下二层的展区主题是“源远流长”,还有科技数码展示厅。地下一层就是刚进来时设有大幅电子显示屏的迎宾大厅。
我看到一幅油画《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感同身受,我也经历过那个火红的年月,看到这个熟悉的场景,情不自禁。将这幅画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作为现代“科举”的缩影,恰如其分。在1999年高考扩招之前,国家统招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都可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包分配、铁饭碗,可以类比古代贡院考出来的举人。扩招以后自主择业,就不是拿财政薪水的人了,只有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被录取,吃上财政饭,进入“体制内”,才算现代意义上的“举人”。
【油画《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博物馆内还搞了些文化创意产品,比如发挥南京金箔加工优势,打造了一座真正的黄金屋(贴金箔),寓意“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有一些印有科举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如“奉旨学习”笔记本、“言归朕传”书签、“状元郎游秦淮”徽章、“小状元”矿泉水、百家姓竹简等供游客选购。
【文创纪念品】
回到地面,参观明远楼遗址部分。明远楼是江南贡院中轴线上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是乡试时监临官居高临下检阅考场的场所。
明远楼北面中轴线上,还有座至公堂,为监临等外帘官员聚会、办公之地,也是填写榜单的场所,堂上高悬的“为国求贤”匾,道出了科举的宗旨。堂内陈列有“御制宸翰”碑和与誊录、对读等环节相关的文物。碑文是康熙皇帝的《为考试叹》诗:
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
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
文宗濂洛理,士仰皆模清。
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明远楼和至公堂】【康熙御碑】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恢复了四十间“号房”,每间宽四尺,深三尺,房内仅有一块作考试几案的隔板和一个坐板,夜里将两板合并当床铺。当年的考生们真是辛苦,答卷、吃喝、睡觉都在里边,空间太小伸不直,只能蜷缩着睡。考试时间是八月份,秋闱嘛,还有蚊虫叮咬喔,九天那!身体不好的不知道怎么熬过来。
【号房】
午饭后参观南区,南区又叫南苑,是博物馆的配套区域,沿秦淮河北岸展开,临河建有长廊,是欣赏桨声灯影的好地方,在南苑西部与文庙接近的地方,河面变宽,文庙对岸的微曲的大照壁,就像今天的曲面显示屏。这里就是古代学宫的泮池,如今水上游览线的码头,热闹非常,据说,十一长假期间,游船每天营业额都是一百万元,真是个“黄金水道”啊。
南苑最有名的建筑当属奎星阁(仪征县学原来也有奎光楼的),文曲星是历代读书人祭拜的神仙,如今也不例外,奎星阁周围挂满了祈求高中的黄布条儿。
【奎星阁】
南苑有一面山墙,上面有“历代状元名录”,我在上面找到了宋代真州状元蔡薿、清代仪征状元陈倓的名字,拍了照,自豪得不行。
【历代状元名录】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家在状元匾前合影留念。
【与会全体合影】【扬州来人合影】
分手之际,袁老告诉我,他之所以买我的书,是因为有人约稿要他写仪征的大仪全牛宴,他要在我书上找一些仪征大仪的历史资料。我和他交换了电话,互加了微信。
博物馆赠送我们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江南贡院碑刻法书选》、自办的《科举文化》杂志和博物馆彩色画册,收获满满。
我跟着商务车到了扬州四望亭怡园饭店,参加我初中班长管怀明召集的在扬姜堰同学聚会,管班长是个女生,学霸,北大数学系毕业,天津南开民盟主委。晚餐后送她去火车站回京,我则叫个合乘回仪征,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01/24/100213br4jn3lnjuzry4ju.jpg.thumb.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欢迎楼主继续发表大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