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散记
2019年3月5日,全国人民都在刷屏学雷锋,我早上在被窝里看到“仪征之声”公众号主编赵明茗发的朋友圈,看到“上海仪征商会群”里有人转发“央视科教”公众号的播出预告,立即于8:52转发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告诉大家晚上21:43,央视十套将播出《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提醒大家到时间收看。晚上,中央电视台果然准点播出了,我在播出时对着电视机拍了十来张有我镜头的照片,立即发了九宫格到我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招呼大家赶紧来看,此贴后来收获322个点赞,50条评论。这个片子时长40分钟,八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地名记、漕运记、人物记、音律记、园林记、当代记、后记”,我参与了“地名记”的拍摄。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截屏】
那是2018年8月6日,我接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朝霞电话,说是中央电视台要来仪征拍摄《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让我去部里会议室,跟编剧谈谈,当时我岳父住院,脱不开身,中午我开车将岳父接送回家后,赶到和平饭店见面,边吃边与一位刘姓编剧同志聊了一回,以为就没事儿了,几天后严部长电话说,他们不仅要听听你的意见,还要你参与拍片,麻烦你配合一下。我心想,与扬州电视台、仪征电视台经常合作的,大同小异,就答应了。
2018年8月23日,宣传部租用的车来接我,这是辆五角星标志的车,东风启辰的,像依维柯造型,宣传部有位工作人员坐在副驾驶位,负责带路、联络和生活安排,车上有不少人呢,还有很多器材。
第一个拍摄点是胥浦河,拍摄的主题是“胥浦”地名。
化纤生活区的胥浦河边,有一处“胥河清风”的沿河公园,他们把器材拎下车,放到河边的亭子里。太阳很辣,他们都有防晒装备,帽子、袖子、衣服之类,花花绿绿的煞是惹眼,我没有经验,也没有防晒衣服或袖子,就穿着短袖出门的,幸好我妻子提醒我带个旅游帽子。拍的时候,他们说要回避帽子上的“开元旅行社”字样,不能变相给企业做广告。
他们交给我一台佳能单反相机,我说我探访写文章从前用傻瓜相机,现在用手机,单反我嫌重,一直不用的。他们说不要紧,这就是个道具。又将一只无线话筒(他们叫小蜜蜂),主机别在我皮带上,麦克风从衬衣里面穿到领口附近,用胶带纸在里面贴上固定,这样外面看不见,讲话录制效果好。
【我在胥浦河边(刘玉福摄)】
我在胥浦河边的任务,就是在河边走几步,停下来,举起相机拍照,然后说台词:“这里就是胥浦河,是我们仪征最古老的河。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吴,是从这里过江的,过江的地方,得名胥浦,这条河呢,就叫胥浦河啦”。
别看就这点事情,他们两台摄像机,六个人,忙得像二万,让我反复对镜头、重复走步子,以至于我说台词已经开始混乱。在河边折腾了两个小时,搞得我像晒蔫了的叶子,没了脾气。
他们还走到胥浦桥,在桥上桥下拍了一气,开启了无人机,在胥浦河上空拍俯视镜头。
我在拍摄的间隙发了微信和朋友圈,化纤摄影家刘玉福看到后,立即赶来河边,他说,在化纤地盘,央视来拍仪征历史,你这大名人出镜,就是个好素材,我要拍些镜头做历史纪念。他后来发给我几张照片。
【胥浦河拍摄间隙(刘玉福摄)】
中午在化纤医院斜对面的一家饭店吃饭,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摄制组来自央视的外包企业:南京灿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来人有导演黄埔进,摄像师李大连,摄像师环丽成,摄像助理木塔力甫•买买提(因名字太长不好记,大家就喊他木木),摄像助理张驰,摄像助理赵宇峰。
饭后,我们前往第二个拍摄地点,青山镇龙山森林公园的望江亭。拍摄的主题是“扬子”地名。
我的任务,就是站在望江亭上,用手指着长江说:“后来,人们把长江的下游称为扬子江,扬子江这个名字就是从扬子宫、扬子县而来的。”。由于我腿脚不方便,他们照顾我,没让我多次爬楼梯,上去了就不下来,他们在下面、在楼梯折腾,我在亭子里反复做、说,好在太阳晒不到我。
【从望江亭上拍摄制组干活儿】
我说市区万年路南端的扬子江公园,可以亲密接触长江的,你们可能不晓得,建议也到那里看看,他们欣然采纳,所以从望江亭下来,我们又直接去了扬子江公园。
扬子江公园原本不在他们议程内,现在是第三个拍摄点,主题还是“扬子”地名。我在江边也是这段台词,反复走步。
他们对亲密接触长江很感兴趣,纷纷以长江、大轮船为背景自拍,我对这个景点是很有感觉的,有朋友来基本上都带到这里看长江,没到过江边的人,第一次零距离看到长江,都很兴奋的。
【扬子江公园内】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第四个拍摄点:天宁寺塔。主题是要引出运河、漕运概念,我在这个场景里没有台词。
天宁塔广场上聚集了一群跳“簋舞”的人,摄制组将器材搬下车加起来,一下子有好多人来围观,由于时间已到下午18点,光线条件不好了,他们试了镜头,不满意,决定收兵,明早再来。我由于参加自媒体主编们在长江大酒店的聚会活动,步行前往,与摄制组道别。
【摄制组第一次在天宁塔】
8月24日,是拍摄的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我们就来到了天宁塔。
我的任务,是绕着宝塔慢慢转圈儿,时而举起相机拍摄,时而仔细端详塔身。没有台词。
我到仪征三十多年,从未触摸过天宁寺塔,只能隔着铁栅栏看看,这次借央视摄制组的光,亲手摸到了,我很高兴,邀请黄浦进导演在塔前合影,还真的仔仔细细端详了塔身,发现宝塔上有些砖,有“公元二00一年六合古建窑厂造,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监制”字样,这是天宁寺解放后改成油米厂、改革开放后拆掉油米厂开发“近水楼台”楼盘时,修复古塔使用的仿古砖。
在用无人机航拍时,我请他们看一下塔的高度,当飞机与塔顶一样高时(目测),控制电脑显示飞机的高度是40多米。这和有关资料上的47.2米是一致的。
在天宁塔,摄制组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与黄埔进导演合影】
上午十时,来到了第五个拍摄点:鼓楼。拍摄的主题,是表现宋代从建安军到真州的地名转换。
鼓楼从前是允许市民上去的,后来大概是为了保护,拦起来了。这次同样是沾摄制组的光,我登上了久违的鼓楼。看到了城楼背面的若干碑拓,我都一一拍了照片,待日后慢慢研究。
我在鼓楼的拍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从鼓楼下面上台阶登上鼓楼,另一个是从城楼里面走到平台最南面,临城远眺,拍照摆造型。
我的腿不行,最怕登楼梯,上楼梯是个要命的活儿,可是导演非拍不可,为难之际,他灵机一动:摄像助理张驰的身材很像我,让我脱了衬衣、裤子、鞋子、帽子和眼镜,由张弛做我替身,从后面看还真像,反复上下几次,完成了这段拍摄。这一段在“地名篇”的开头几秒一闪而过,先是我的正面,拿着相机往前走,接着是我的背面,正在向上登鼓楼,外人绝对看不出这不是巫晨在上台阶。
这一段拍摄结束后,我邀请张弛与我合影,两人差不多高,他穿戴着我的衬衣、裤子、鞋子、帽子和眼镜,我则背心、短裤、袜子狼狈站在器材包装袋上,这张照片我形容猥琐,只能留作自己回忆,就不贴出来献丑了。贴一张他假扮我正在登鼓楼的照片,真像我啊。
【张弛做我替身】
在鼓楼上的第二个任务是在城楼上凭栏远眺,时近正午,阳光热辣,反复走了多遍,好歹完成了。可惜这段镜头,播出时没有了。
由于我下午15:30要去老干部局作一场“阮元家风”讲座,所以摄制组抓紧时间到曹山一个快餐店,每人吃一个份儿饭,立即上车前往马集二亭山,这是第六个拍摄点,这个场景的主题是“仪真”地名。
我带着他们停车在二亭山东南,到达时间是13:20,徒步绕行约一公里,没有树荫,满地藤蔓,终于到达山北的大水塘边。我在这里也有句台词:“这个山就是二亭山,这个名字来源于北宋时期的一个传说。”
骄阳似火,没有遮挡,直接吃不消,还要惦记着三点半的讲座,所以大家都不休息,反复拍摄,还放飞无人机拍二亭山全景,他们的防晒措施还是顶用的,比如木木,包得严严实实,我给他拍了张照片。
【木木在二亭山】
我们从二亭山的西北面穿过村庄走上了村道水泥路,司机接到我们,直奔老干部局,黄埔进导演说,虽然没有这个拍摄计划,但是也不妨一起去看看,也许拍的镜头有用。
15:20之前,我们赶到了老干部局。这里原本不在他们的剧本里,但现在变成了第七个拍摄点。他们进入了会场,我讲我的,他拍他的。后来节目播出时,这一段并没有采用。
【老干部局讲座】
讲完歇一下,天已擦黑,我跟他们在酒店一起吃个工作餐,吃完请他们到我东方曼哈顿新家,这是第八个拍摄点,拍摄主题是我在书房用电脑做“仪征事”公众号。
其实我当时还没有搬过来住,因为装修完毕后要经常过来开窗,把甲醛气味排出去,所以已经陆续搬来了不少东西,尤其是书房,已经搬来了六百多册书,电脑也搬来两三个月了,他们只拍书房,所以不影响拍摄。
在书房这个场景,我也有句台词:“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我们传播历史文化,也得与时俱进。”
两台摄像机一远一近,拍我工作场景,打字、进入微信公众号管理界面、手机扫描二维码登陆、进入后台管理“仪征事”公众号,一连串流程,从晚八点一直折腾到零点还没完,我老婆几次打来电话,说你身体不好,这年纪不能跟他们小伙子拼熬夜啊,拍不完明天再拍啊,赶紧回家休息啊。弄得他们都不好意思。
【在我书房拍摄】
两天时间,拍了八个场景,我有四段台词,分别是说胥浦河、扬子江、二亭山和“仪征事”公众号,播出后发现,前两段保留,后两段删除了。
我每天都发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记者冯静看到后跟我连线采访了一下,写了《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来扬拍摄,从地名追寻仪征前世今生》一文,发表在2018年8月29日的《扬州晚报》。
【《扬州晚报》冯静文章】
摄制组同志非常敬业,干活儿顶真,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拍了这么多场景和镜头,正式播出时采用不到三分之一,我呢也很辛苦,尤其是在二亭山,拍摄的地点是在山北的水塘边,没有树荫,没有长袖,完全暴露在烈日下硬晒,这辈子哪天吃过这苦,过了几天双臂奇痒、脱皮(9月5日我拍了张脱皮照片),可惜这一段,播出时被完完全全砍掉了,多亏心啊。
【脱皮】
2018年9月28日下午,文明办组织历届“仪征好人”参观上午刚刚开幕的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游览园博园。我是2013年度的“仪征好人”,跟着大伙儿在园内畅游。在园冶园门口,我意外地遇到了张弛,一问,他们摄制组正在园内拍摄取景呢,我说以为你们已经收工转入制作的,谁知道你们还在拍,真是慢工出细活啊。
2018年11月26日,宣传部严部长通知我去看初审样片。我大清早刚刚从山东亲家乘火车到南京,大雾,在六合等不到公交,打出租车赶回家,胡乱洗漱吃点东西,急匆匆于上午十时许赶到宣传部,党史办主任邓桂安也在,我就历史方面的“地名记”、“漕运记”提了几条意见,尤其强调了十二圩只能说盐运,不好说漕运,遗憾的是这一段没有改掉,成了本片的硬伤。
很多朋友都关心什么时候播出,我也很想知道的,年底黄埔进导演发信息跟我说,定了,春节期间播出。
我2019年2月1日(腊月二十七)去北京,到女儿家过年,看看小宝。2月28日(正月二十四)回到仪征,心想正月马上就要过去了,也没见播出通知啊。直到3月5日早晨,我在被窝里翻微信,看到了预告,黄埔进导演也在早上十点多发微信通知我,我一查黄历,正月二十九,还算是春节期间播出喔。晚九点四十三,终于盼来了首播。
看到我的预告信息后,记者孔茜电话采访了我,写了《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聚焦扬州——漕运重镇仪征登上央视》一文,发表在2019年3月6日的《扬州日报》。
【《扬州日报》孔茜文章】
片子播出的当天,我不断接到网友发来的拍照、截屏和短视频,大家纷纷祝贺节目圆满成功,说作为仪征人,看了特别骄傲自豪。我也很欣慰,多年来我不遗余力地宣传普及仪征历史文化,不就是为了提升仪征人的文化自信么?
下面是两个视频,一个是剪辑版的,只有地名记(我的镜头都在这里面),时长3:29;另一个是完整版的,时长39:57,欢迎欣赏,转发!
https://weibo.com/tv/v/Hk09y3iSH?fid=1034:4347670496515739【《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地名记”视频】
http://tv.cctv.com/2019/03/06/VIDE7P32zUfuWCUerildiVww190306.shtml【《中国影像方志•仪征篇》视频完整版】
好像论坛不支持贴视频,如果看不到,请到我“仪征风情”网站欣赏。
http://www.0514.net/wuchen/shipin.shtml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12/14/151239nx11yrnic7ypp1pp.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楼主辛苦了,真不愧为仪征好人。 谢谢楼主为宣传普及仪征历史文化做出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