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唐代诗人王绩的官场选择
本帖最后由 林-下-散-人 于 2019-3-16 15:16 编辑有感于唐代诗人王绩的官场选择 王绩是初唐人,通音律,善弹琴,有深厚的音乐造诣; 精通医学; 长于占卜算卦。但他最大成就在于诗歌,被后世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王绩是诗人,是后人给他的定位。他当年真正的身份却是官员。他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这个官的官品虽不高,职位却十分清要,在当时非中高第者不可得。改朝换代后,以前朝官员的身份被征召待诏唐廷门下省。日子过得自在而逍遥,且有随时出任重要官职的可能。虽然是前朝官员,但展现在他面前的仍然是一片光明的仕途前景。而王绩这时却提出了-个让时人大跌眼镜的要求。他向吏部打报告,要求调到太乐署去担任太乐丞,也就是担任太乐署长官的副职。太乐署是太常寺下面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教习全国的乐人及音声人,为朝廷提供礼乐服务。太乐署的官虽然也是品官,列于唐代九品三十级文官系统之内,但这类官职士人们历来将其视为末流,视为”浊官”,看不起的,也不愿出任这类官职,认为做这样的官有损士人的身份。有唐一代,出任过太乐署官员的士人除了王绩,也只有另一个精通音律的诗人王维了。王绩为世宦高门子弟,又是正规科第出身,放弃大好前程自贬身份去求这样-个浊流岗位,让人匪夷所思。确是当时官场中的另类。然而,就这种等而下之的要求,大唐的吏部却不同意。其理由竟也是认为这个岗位不是清流士人任职的岗位,” 选司以非士职,不授 ” 。王绩连打了几次报告,还以先哲庄周甘当漆园吏,老聃耻当柱下史的事来表示自己坚定的意愿。吏部见他态度坚决,确认他是自甘堕落,也就怨不得组织了,这才同意了他的请求,任他为太乐丞。当然,从干部专业化角度看,王绩具备较高的音乐造诣,当太乐丞是完全符合任职条件的。 王绩求为太乐丞的真正原因,却有些奇葩。因为王绩好饮酒,太乐署有一吏员叫焦革,有家传的酿酒技艺,可酿得当时顶级的好酒。王绩要到太乐署去和焦革同事,只为可以有好酒喝。好一个富贵公子,放旷高人,任情使性,一至于此,令人嗟叹。王绩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其中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外人就不好擅自猜测了。 唐代官场上”清官”和”浊官”是泾渭分明的,这种任官模式无疑是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官观念的影响。在这种观念下,士人看不起流外之任和医官. 天文官. 占卜官. 营造官等伎术官。士人考取进士, 明经等功名后,心目最理想的京职自然是校书郎,正字,各级御使,各级谏官,郎官乃至侍郎,尚书等美职。不得已而任地方职务也只京畿州县的州县官或唐后期重要方镇使府的幕府官。有趣的是,唐代的吏部也刻意把一些清要的职位都保留给士人,曾明确规定京官和地方官的二十多个岗位只能由士人出任。非士人出身不得染指,以免污染清流。自然也约定俗成地不让士人出任流外官或浊官的职务。偶而遇上王绩这样的奇葩官员,下求任太乐署丞,自甘堕入浊流,还会有所顾忌而不愿轻易答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绩还算幸运,尽管费了一些周折,最后还是心想事成了。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岗位专业性太强,没有什么人竞争。否则,动了浊流官员的蛋糕,激起浊流官员的抗议,吏部也是难办的。 唐人的这种任官模式并不限于唐代,宋元明清的士人,在仕宦途中所追求的,也是如唐人这-类的士职。中国历代的伎术官,不是父子相承,就是师徒相授,他们很多虽有官品,亦可上升到相当的品级,但他们上升的管道一般都局限在伎术官的系统中,终不入清流。 士人任士职等清流官,伎艺人任伎术官,这种以家庭背景和个人出身来分流任官的模式,在传统的中国农耕社会是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一种社会的时尚与潮流。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这种运作模式也是可行的。从朝廷到整个社会,长期的重视清流士职而轻视,忽视伎术官,对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最突出,最严重的是它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很多,但绵延整个中,近古时代的任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自隋唐至清未,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科技的创新与突破,因为自隋唐以来的一千多年里,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人才,社会上的精英人士,都只愿担任清流士职,不屑于担任伎术官。技术领域所吸纳的,都是社会上的次等人才和工匠一类的平庸之人。这些人虽可胜任一般的技术工作,但无法具备开创性突破的激情和能力,所以在明清时被西方全面超越。西方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有意思的是,中国自”五四”以来,科学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社会时尚为之一变,追求科学成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最大目标,大量的社会精英人士投身科学,使中国”士人”的成分有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进入国朝以来,这种状况更为明显与突出。知识阶层中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都是科技人员,这从高校的文理科招生比例就可看出。随之出现的是 ”士子们” 的任官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各级行政官员动辄博士硕士,且大多是学理工科的(包括一些买来的学历) ,学文科者如凤毛麟角。一些文科毕业的大学生,别说任官,在社会上找个工作也难,造成了管理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都是封建时代不可入清流的伎术官。当然,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用过去观念来看这个问题,未免迂腐而不合时宜,但就如封建时代士人不当伎术官抑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一样,而今我们各层级的亲民之官,各地方无论是专业管理部门还是社会管理部门大量地任用理工科出身的”伎术官”,同样也会对我们社会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教育制度严重的重理轻文,现在从高中起就开始文理分科,一个理工科的博士或硕士,他们在其专业领域或许有很深的造诣,但他们人文素养往往只如一个高中生,有些人甚至连一个高中生都不如。所以不少高级干部包括大学校长在公开场合读错字,写错字,说错话已司空见惯,与人交流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和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一句话也说不全,只能是”无语凝咽”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懂“修齐治平” 的大道理,缺乏一个官员应有家国情怀。他们不敬畏历史,中国过往的五千年对于他们是一片混沌。不知自已的来路,又何识前进方向?他们缺乏形而上的见识与思考,以为世道人心,世界大势都可仰仗于技术性的操作。如果国朝的各个层级都充斥这类”伎术官” ,他们又如何带领民众建设精神文明,回归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楼主从王绩官场跳槽说起,古今中外,浩浩荡荡,篇末点睛,好一篇文章!拍案! 神州赤子 发表于 2019-3-16 10:06
楼主从王绩官场跳槽说起,古今中外,浩浩荡荡,篇末点睛,好一篇文章!拍案! ...
谢谢,惭愧 楼主不必惭愧,有文章在。文章夾叙夾议,叙述诙谐生动,观点鲜明独特。在天池观月十多年,一些号称文魁的也不过尔尔,楼主何必谦虚。 二零一九年最大的亊是什么?其实是“五四”一百年。
“五四”掀起革命浪潮,盛行民主科学,贬低传统文化,而后才有共和,才有改革开放。
等到而后之后,科学是越来越科学,然而人文关怀越来越缺失,全民野蛮化。
于是重新抬高传统文化,重提孝道,历史划了一个圈。 好久不上,竟有这等好文奇文。用珠玑不为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