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en 发表于 2019-5-9 21:20

探访仪征古迹之里河天池五坝

仪征自古是淮盐出江口,由于长江岸线的变化,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也会改变,宋代的运河到明代时已经退为市河,明初重新整理宋莲花堰为里河,并在里河终点天池与江水交接处修建五坝,从此,修建了五坝的天池担当了漕粮与淮盐出入江河的中转枢纽。虽然明中期开挖了闸河(外河),漕船改走闸河,但里河天池五坝淮盐中转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直到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仪征盐运停止,热闹了472年的仪征天池五坝才归于沉寂。


五坝中的一坝和二坝,是隔开里河与玉带河的,由于战后天池被放弃,玉带河淤浅,周边民居蚕食河道逐渐增多,两个坝已看不出遗迹;五坝中的三坝、四坝和五坝,明初是隔开江汊的,但明中期修建闸河后,江汊已不通水,逐渐淤浅,居民蚕食,亦已看不出遗迹。所以笔者虽对五坝多次实地探访,但没有结果。

笔者另辟蹊径,定位有关桥梁确认一坝和二坝的位置;借助老地图查阅南门附近旧河道,确认三坝、四坝和五坝。

从《嘉靖两淮盐法志》的“仪真批验所图”可知,批验盐引所(盐所)位于一个岛上,四面环水。东面是天池,南北各是一条运盐河,西侧标注为潮河,其实就是连接到大码头的玉带河。南北运盐河与玉带河连接处,各有一座坝,当为一坝和二坝,连接两坝之间的道路,谓之“抬盐官路”,玉带河上的“过盐闸”,当为清江石闸。
【《嘉靖两淮盐法志》仪真批验所图】

从《隆庆仪真县志》的“国朝水利图”可知,一坝和二坝,位于南门外玉带河东侧、天池西侧;三坝、四坝、五坝位于天池南侧,一坝二坝连接道路(抬盐官路)以东、罗泗闸路以西。
【《隆庆仪真县志》国朝水利图】

从《嘉庆两淮盐法志》的“仪征天池图”可知,批验盐引所(盐所)东角门北部的运盐河上,有仁寿桥;东角门南部的运盐河上,有永济桥。
【《嘉庆两淮盐法志》仪征天池图】

从1994年版《仪征市志》的“民国城厢图”,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马驿街、清江闸、一坝、仁寿桥、广舆桥、二坝;而三坝、四坝及五坝的位置,则可根据图中旧河道和现有道路确定。
【1994年版《仪征市志》民国城厢图(局部)】

笔者多次在南门走访,尤其是2018年9月8日,经家住马驿巷13号、72岁的赵安庆老先生指认,基本确定仁寿桥的位置,在活塞环厂生活区南侧。今天国庆路沿街有一家“仁寿桥棋牌室”,离原址不远。由于仁寿桥与一坝在同一条东西向运盐河上,对照民国地图,可基本确定仁寿桥以西一坝的位置。
【仁寿桥棋牌室】

广舆桥与二坝的位置,可从民国地图上确认。永济桥的位置,则是根据访问老南门居民基本认定的。

盐所的位置因一坝、二坝的确定而确定,大致位于今总工会及西北。

从民国城厢图旧河道及现有道路分析,可基本确定三坝、四坝和五坝位置。
【里河天池五坝位置图】

综上所述,今天的国庆路(总工会向南)与扬子路(工人文化宫、扬建校、老活塞环厂)组成的L型区域,即为明清时期五坝范围。
五坝是建造在大运河入江口的航运设施,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倡建者为致仕兵部尚书单安仁。

明朝初创,百废待兴,地处运河入江口的仪真,迎来了建设高潮。有两部重头戏:封闭城池、整治运河。

仪征的城池是北宋乾德二年(964)修建的,托宋太祖的福,这一年仪征从迎銮镇升格为建安军,修筑了一千一百六十丈(周回凡五里三十步)的城墙,四个城门。

北宋时的仪征是漕运重地,宋仁宗天圣时“岁漕米至八百万”,由于运河在南门(今鼓楼)外,城外很快繁华起来,漕台、官仓、商铺和大量民居都在城外(居城南者十倍城中),这样的布局在其后的宋金战争中损失严重,所以到了相对平静的南宋嘉定年间,几任知州都深感必须扩大城池,将南门外的运河和居民区保护起来,于是陆续向上级打报告请修东西翼城。

南宋嘉定九年(1216),知州丰有俊开始东翼城施工,仅完成九十二丈八尺;十一年(1218)知州袁申儒全面开工,次年西翼城一百四十八丈完工,东翼城一百九十四丈的工程量刚完成十分之四,袁申儒突然调走;继任知州吴机于十三年(1221)完成东翼城;宝庆元年(1225)知州上官奂酉在东翼城跨运河处修建了水门。

东西翼城完工后,运河末端变成了城内河,安全性大大提高。东、西翼城均南抵潮河,因潮河之南尽为“沮洳之地(江滩沼泽)”,所以东、西翼城并未建筑城墙连接。

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明太祖派赵得胜取真州,十七年(1357),元守臣投降,太祖任命周之贵为真州知州,洪武元年(1368),继任知州营世宝、同知戈文德“合两翼城增筑之”,并重修四门楼橹,至此,仪征城池实现了闭合。原来北宋城池的南门(宁江门),已远离长江,变成了市中心,成化二十三年(1487)在原址上建成了鼓楼。

运河是仪征繁华的根脉,明初仪真建设高潮的另一项工程,就是整治运河。

古代仪征城市发展的总基调,就是长江不断南退、江岸不断涨滩、城区不断南扩,运口不断延伸。北宋初,运河在真州城南门外;南宋宣和三年(1121)时,真州运河“南岸有泄水斗门八座,去江不满一里” (《宋史•河渠志》);然而到明初时,江边长出了黄泥滩,南宋嘉泰元年(1201)知州张頠所建临江的潮闸,此时已经到了南门内(唐公桥在南门内,潮闸故处),离黄泥滩江口已有一公里距离。总之,宋代的运河入江口,明初已经不太好用了。

明朝收复了阔别汉家455年的燕云十六州,面对北元反攻势力,设置了长城九边,实施开中法以确保北疆军粮供应,漕运是为刚需。针对元朝海运和内河运口别移的弊端,退休后定居仪真的原兵部尚书单安仁,于洪武十三年(1380)向朝廷提出了整治仪真运河的建议:

“大江入黄泥滩口,过仪真县南坝,入运河。自南坝至朴树湾,约三十里,宜浚,以通往来舟楫。其湖广、江西等处运粮船,可由大江黄泥滩口入运河;其两淮盐运船,可由扬子桥过县南坝,入黄泥滩出江;其浙江等处运粮船,可从下江入深港,过扬子桥至运河;凡运砖木之船,皆自瓜洲过堰,不相混杂。如是,则官船无风水之虞,民船无停滞之患。”

单安仁的建议获得了朝廷批准,洪武十四年(1381)十一月,浚河工程开始实施,自扬子桥至黄泥滩,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大江经黄泥滩与鸡心洲所夹的十字河(玉带河),到达宋莲花堰(天池)和宋运河(市河)。

洪武十六年(1383),在宋运河张頠石闸故址重修腰闸、潮闸,在玉带河上新建清江石闸,这就形成了漕船从南门入城、经宋故道(市河)到东门水门出城、进入仪扬运河的通道;同时,将南门外莲花堰(天池)的通江孔道筑五座土坝隔开,使漕船翻坝入天池,从南门外绕城到东门外进入仪扬运河,形成第二条通道(五坝)。

单安仁为再造明清运河入江口作出了突出贡献,保证了漕运和盐运的畅通,也为仪真带来了472年的繁华,仪征人民不应该忘记他。单安仁与仪征的交集详见笔者《名人在仪征之单安仁》。

由于南宋后期战争频繁,元代多走海运,加之涨滩,所以宋故道(市河通道)已经浅涩,虽然洪武十六年(1383)重修了三座石闸,永乐十五年(1417)工部札令县丞陈孚先还进行了重修,但市河航道已不能承担漕运大任,重头戏落在了五坝通道上。

五坝通道选取的是原本与大江连为一体的莲花堰(天池),水宽且深,“凡荆湖、江浙诸路官民舟及漕饷进京者,悉抵坝下。遇水涸闭闸,则舟于坝上辘轳过之,佥夫役四百五十人。又三岁一挑,港夫凡九千二百馀人”。明吴与弼《泊仪真坝下》诗:

坝上停篙转柁楼,江边解缆别真州。
满怀秋思无心写,独看岷峨万古流。

运河除了行漕,还要行盐。天池五坝通道非常繁忙,宋代漕船是不过坝的,建仓、转搬,运粮来,运盐走;明代是直达,漕船过坝费时费力费钱,损耗巨大。盐船虽不过坝,但要在天池掣挚,停船卸货也很忙碌。所以成化十年(1474),巡河工部郎中郭升开挖了“外河”,建四闸、行漕船(详见笔者《探访仪征古迹之外河四闸》)。五坝通道专行盐艘,并有了“里河”的名字,而宋故道只剩下了市河功能。

乾隆四十年(1775)后,外河逐渐淤浅,漕运转往瓜洲,但盐运仍在仪征天池掣挚,直到太平天国战争方才停止。

为确保五坝天池水位,成化二十三年(1487),南京工部分司主事夏英将东门浮桥改建成东关闸。顾炎武《郡国利病书》收录翰林院检讨庄昶《东关闸记》记述:“仪真,京师喉襟之地,转输漕运之所必由,朝贡商贾之所必涉。有京师,不能无仪真也。然仪真五坝,又非取给于东关不可。五坝盈,则蓄东关以待其涸;五坝涸,则泄东关以济其急。有五坝,又不能无东关也。是五坝者,用于仪真;东关者,用于五坝也。公之汲汲于此,岂为仪真计哉?京师计也,天下计也。公之用心朝廷,可谓至矣。”

东关石闸历代皆有维修,清代巡盐御史曹寅有《重修东关石闸记》,东关石闸是里河五坝的配套设施,不在外河四闸之列(详见笔者《探访仪征古迹之东门外文山祠、东关闸》)。

由于五坝承担了运河入江口主要工作量,所以围绕着五坝天池,官署、庙宇、民居、人口密集,明清两代,仪征城南续写着两宋的繁华。真州八景之一的“天池玩月”,就是这里的景致,康熙年间的盐政曹寅,在其衙署天池使院留下了大量诗文。

这里简述一下设在一坝与二坝之间的两个重要的衙门:使院和盐所,这两个衙门是建在一起的。

使院又称盐漕察院,是两淮巡盐监察御史(简称盐政)的衙署。

巡盐监察御史原本是临时性的职务,巡视到仪真时就暂住在盐所里。明正统年间,巡盐监察御史逐渐成为常设官职,暂借盐所办公已经不便,于是就地新建盐政衙署——盐漕察院,有房屋七十八楹,御史朱冠还在察院内修建了一座“誓亭”,写了“毋为身谋,毋徇商情,毋来黜罚,以遗士君子之羞”等誓词。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御书“豸绣松厅”四字额,赐两淮巡盐御史罗瞻,悬于大堂之上。对察院衙署,嘉靖、万历、康熙等朝都曾修缮。康熙末年,察院失火,虽寻复建,但雍正十年(1732),盐政高斌始移署扬州。

巡盐御史移署扬州后,每年新纲开所、开江,还要来仪征临莅主持仪式,所以仪征察院衙署仍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还有重修记载。

盐所的全称是淮南批验盐引所。

盐所在元代大德年间就已经在真州设置,明、清皆随,设大使一员。“大使之职,掌验掣盐引之政令,辨引符,访矫伪,权钧石,榷馀剩,守其储积,以给藩府留都百官之供亿焉。 雍正六年(1728),明确所大使为正八品,每年额支俸银四十两,雍正十二年(1734),题定养廉银七百两。

盐所具体负责验掣的流程:

1、盐船入里河经东关石闸进入天池后,在天池木关外等候;

2、运商到南掣厅(淮南监掣同知署,官署在南门仓巷)报到,领取底马编号,盐船凭南掣厅手续被放入木关,停泊到仪征批验盐引所东角门外的天池码头。

3、脚夫将盐包抬进盐所,进所东角门,摆马过掣,纳银。

4、掣验完毕,脚夫将盐包抬出盐所西角门,经一坝(向北,后河)或二坝(向南,前河)装上驳船出江。

盐所在所内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跟踪进垣、解捆、打包、驳运、江掣等环节,工作量很大。详见笔者《大运河仪征入江口盐运线路考(1381-1853)》 一文。

以下为五坝地区市井资料。

官署
盐漕察院,在县南一里,一坝、二坝间。
批验盐引所,在县南一里,一坝、二坝间。洪武十六年建。
清江闸官厅,一在县东南二里,一坝。一在马驿街茶引所后。
搜盐厅,在二坝,每年冬月,粮艘回空,盐院檄地方官,搜私盐之夹带者。
坝官厅,一在县南二里,三坝东;一在坝西,对峙。坝官各一人,吏一人,闸夫、坝夫。
医学,在三坝西。
巡检司,洪武十六年设在大码头晏公庙东北汊河口,后移五坝。
递运所,洪武十六年设在在水驿东,后移五坝。
预备仓,洪武二十三年建东西南北四仓,南仓在五坝东。
守备,专管陆路二十二汛,仪征县属。五坝汛,营房二间。

祠寺
四圣庙,在二坝侧,亦水神。
应公生祠,在二坝石灰嘴,诸商为鹾台应公建。
碧霞元君庙,俗名奶奶庙。有四,又增建七,其一在三坝大椿桥。
三坛庙,在三坝南,外河之滨,以祀水神。
城隍行宫,有五,其一在三坝大田。
三坛庙,在三坝南,外河之滨,以祀水神。
青莲庵,在三坝大田。
金刚社,在三坝大田。
青莲庵,在四坝。
大悲庵,有二:一在四坝冈后,一在旧港西。
惠泽龙王庙,在五坝。
火星庙,一在天池北岸,一在五坝街后。
峨嵋院,即普贤庵,在五坝河。施朝干诗:
流水不可住,孤云行未还。
峨嵋院中月,已照江南山。
理自独游悟,心随清夜闲。
他时结茅屋,相对一开颜。
文尼道院,在五坝街。
普贤庵,在五坝。
紫霞庵,在五坝下街,通闸口。

津梁
仁寿桥,在南门外濠。仁寿坊。
广舆桥,在二坝西,通子盐驳船。
永济桥,在盐所南,通四坝、五坝。
飞虹桥,在三坝东。
金佩桥,在三坝。
五坝港,在县运河,有坝座。坝下各有港,以通江。

园林
江上别墅,朱永年读书处,在三坝河南。永年自题诗:
著书不出户,物外寡逢迎。
一径野花落,满池芳草生。
隔林喧鸟语,上垄看人行。
寂寞恣高卧,村墟日掩荆。
汤显祖《夜醉留别永年》诗:
荆溪不羡桃花源,便自真州可避喧。
落落书生满灵气,霏霏神令吐清言。
差牵墨绶迎中贵,直谢朱门赋小园。
江北蒲茸堪揽结,淮南桂树莫攀援。
驱车厌上三条陌,送酒悬知五柳门。
定是子云谁好事,惟因宋玉可招魂。
当阶正是翻红药,对榻还须满绿樽。
姑射好容如雪皎,广陵才气似涛奔。
通今总问周朝礼,博古仍消汉陇冤。
羡子香台能拂麈,愁余积水未翔鲲。
求羊第合陪高隐,牧马无因讽至尊。
会是金羁数来往,年年春草迟王孙。
祗树园,在四坝。

坊巷
城南诸坊,近城曰南门外坊、二坝坊、三坝坊、四坝坊、五坝坊,三里曰罗江桥坊。西南曰马驿街坊,二里曰萧公庙坊,三里曰黄泥滩坊,七里曰一戗港坊,八里曰北新洲坊。
胭粉地租,出自二坝、三坝、萧公庙、马驿街等地荡租也。
朱永年宅,在三坝。朱令光山时,以不屈陶真人,拂袖而归,隐居、著书以终。
进士坊、司马坊,俱三坝南,为侍郎黄瓒立。
曹家巷,在三坝,北通堰。
冷家巷、司家巷,俱在三坝,法云寺街南。
姚家巷,在三坝东,通递运所。
草巷,在三坝东。
水巷,在三坝南。
唐巷,在三坝河东。
左家巷,在三坝,食盐街。
草巷,在四坝,通天池。
光启坊,在四坝西,为举人张桓立。
烈妇坊,在四坝河滨。康熙中,旌表贺林氏,贡生张兆瑛等立碑河上。
刘侍御学诗宅,在厂西,寻迁四坝。按,刘侍御宅,子孙仍世居其中,历数百年不迁。
贡英坊、进士坊,在五坝东,俱知府柳琰立。
尚宾坊,在五坝,为举人巫俨立。
世美坊,在五坝,为举人潘容立。
包家巷,在五坝东,通罗泗后街。
粗碗巷,在五坝,通下街闸河滨。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12/14/151239nx11yrnic7ypp1pp.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仪征古迹之里河天池五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