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42 发表于 2019-7-21 14:27

许映明:评赵建忠《聚红厅谭红》

本帖最后由 芒果42 于 2019-7-21 14:28 编辑

评赵建忠《聚红厅谭红》
作者: 许映明[一] 导 言      赵建忠先生新大著----《谭红》问世,首映入眼帘的书封面,其底色用浅绿,素雅洁净; 封面前有大观楼排坊,后有大观园内建筑,仿佛又见了两百多年前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韵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书开卷的插图,不论是名人书法,钤章,或是金陵十二钗,都显得美轮美奂,爱不释手。《谭红》一共33万字,笔者花了一周时间认真拜读之后,感叹赵先生确实是梦笔生花,辩才无碍。客观来说,赵先生是以红学理论研究见长,我们从大著下编:红学史及流派研究的----《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一芹一脂”同步创作与评点》《红学史模式转型建构的学术意义》等十一篇论文的思辨及其逻辑推理之严密,可窥豹一斑。

      红学这个特殊学科,尽管笔者不知道学界将其归入那一类学科?但对其学理所赋予的特色----即所论丶所述的红学相关文论的资料务必求实丶求真丶求证,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凡涉及红学每篇学术文论,书籍,都必须立足于上述“三求”原则; 或换言之,红学必须坚持真理,运用真理,捍卫真理,使“真理”经得起红学史的检阅,考验,才不至于观点成为谬误,理论成为笑柄。正确的红学理论与红学成果,都必须经“真理”这面镜子照一照,即实践见真知;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之经典,亦概莫能外。否则正应了曹雪芹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回眸历史,温故知新。伟大的屈原一部伟大作品----《楚辞》,影响了历代文坛而备受青睐,但对其著作权,也有不少异见。据河南大学出版社于1998岀版李中华的著作----《词章之祖,<楚辞>与中国文化》内中透露,文学史家朱东润先生认为: 除《离骚》以外的“屈赋”等,几全否定屈原存在与其著作权; 茅盾和郭沫若两位先生在----《屈原研究》撰文都认为《远游》非屈原作; 而胡适先生在《读楚辞》竟然是全盘否定,认为屈原为传说。对屈原的质疑,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再举例。而同样伟大的曹雪芹创作一部伟大作品----《红楼梦》,自问世两百多年来,红坛对她方方面面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因《红楼梦》书魂牵梦,而梦景亦幻亦真,世人的意识都被奇妙的幻景所迷惑,故才有谓之“天书”“奇书”一说。于是,“梦里”或“梦外”, 对其纷论络绎,呈现岀百家争呜争不休的奇特现象。甚至否定曹雪芹的存在及其著作权亦大有人在,故才有红学家提岀“再论一千年” 的感叹!

      作为红学理论家的赵建忠先生,在《谭红》大著下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秉承主流红学的学术脉络,将新旧红学的评点派丶索隐派丶考证派丶社会政治批评派,以及曹学丶脂学丶版本学,探佚学等相关学术议题的争论作了有见地的辨析。笔者认真阅读《谭红》,从上编的----《红楼序跋与书评》;中间穿插----《红楼访读,缅怀师友》; 下编的----《红学史及流派研究》。从时序上看: 赵先生其处女作节选----《<红楼梦>续书的“大团圆”模式与民族文化心里》是撰写于1992年,而为宋庆中的----《红楼梦黄小田评点研究》撰写的序言,是2019年初,时间夸越达27年。27年弹指一挥间,赵先生从当初作为天津师范大学一名普通教师,现今他已经是该校文学院教授丶博士生导师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并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从《谭红》上下编,各个时期,各种题材近50篇文章看,其红学的理论水平,学术造诣,日臻完善。这一点,可以从赵先生在开卷----《作者心语》其中一段话得到印证,他说:      需要说明的是,《聚红厅谭红》上、下编收入的各个专题的相关文章,论述角度各异,且由于“成书时间”较长,期间笔者的思维方式和行文风格也必然会有一些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观点和表述方式,可以叠放出这种差异的渐变过程。    鉴于《谭红》议题较多,笔者有选择地,将其中争论观点相悖的、学术性相对较强的、对红学有启示作用的议题,作为重点分析并评述。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映明:评赵建忠《聚红厅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