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一怪 发表于 2019-9-16 17:35

《论语》学习心得 (1)

《论语》学习心得 (1)
姚大鹏
人生观
《论语》的核心是人
做人首要问题是立志
孔子的“志存高远”和“修己以安百姓”是说志不在于胜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你才能够放眼高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这才是修身治国安天下的素质
孔子向君子提的要求
也是他的追求和理想
他把个人的理想与
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而且坚持不懈地实现它周游列国14年之久
力争改变无道的乱象追求理想的担当精神
不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少的吗

孔子认为所谓能力
自信才是成功的保障
现在你以能力不够
为借口而划地自限
放弃你最后的信念
所以 才有了孔子
提倡和赞扬的“敏
而好学 不耻下问”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经典
价值观
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方法得到他也就不会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谁都厌恶如用不正之法摆脱它反而会更加难以摆脱
君子决不会背离仁德
紧迫的时刻也必须靠仁德办事
孔子说过 富贵可求
但 一定要合乎于道
如果是不合乎于道
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 做喜欢做的事
人生也一样的美好
孔子不反做官 发财
但必须符合人间正道
表明孔子不会违背原则做事
《论语》中的“利”
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
“义”是指必须尊守共同的社会义务责任
孔子肯定所有的人们
都希望富贵 厌恶贫贱但 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孔子都视为“浮云”并强调这是小人行为 不屑一顾
孝悌之道
孔子讲究孝悌之道要求“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出外讲悌孝悌已成为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今天却在渐渐丢失我们常能听到老人食不饱腹 衣不御寒甚者被子女遗弃等不孝之事
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说”阴阳是气 五行是质 有
了质 所以做得物事出来
满足父母的物质是孝吗孔子说赡养父母要“敬”
不敬与饲养狗马没有区别孝敬难在对父母和颜悦色如果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 算孝吗
没有疾疬忧患意识的孝远远不移

“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不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因此 为父母只提供物质 不是孝的全部要尊重父母及其长辈
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做人
违法 使父母担忧 不能算孝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9/11/100431z5n7h7ltnllz55iv.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学习心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