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左传》有感 (2)
读《春秋左传》有感 (2)姚大鹏王候争斗
说起《左传》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充满着血腥与残暴的斗争 这些的确是令人称道的重中之重但是 你知道楚成王扩大版图于庄公十年灭息 十四年灭蔡都是因为念着一个绝代佳人 你可知道“人尽可夫”“秦晋之好”的成语吗
你知道“割臂为盟”“结草衔环”的典故吗 在那一连串血腥后面 我更侧重于人性的体现 那些仁义或昏庸的帝王;那些美丽或清纯的佳人那些睿智或英勇的谋士 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怎样的人性 在此简要陈述一下看过的两个故事
楚灵王还未当国君之前是楚共王的第二个儿子公子围 公元前547 年楚与秦联合袭郑 直攻郑国的城麇 城麇守将皇颉主动出击与楚军交战 一战而败 其本人也被楚将穿封戌活捉 可是公子围却跑出来与穿封戌争功
说皇颉是他捉住的 两人请伯州犁仲裁 伯州犁让皇颉自己回答 他把手举得高高的 介绍公子围说“这是敝国国君高贵的弟弟公子围” 然后把手垂得低低得 介绍穿封戌道“这是敝国的一位大夫”受伯州犁暗示 皇颉立马回答
是公子围捉住他的 穿封戌大怒,抄起家伙追公子围 结果没能追上《左传》作者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这一幕 楚子秦人侵吴 及雩娄 闻吴有备而还 遂侵郑 五月至于城麇 郑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 公子围与之争之
正于伯州犁 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 君子也 其何不知?”上其手 曰“夫子为王子围 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 曰“此子为穿封戌 方城外之县尹也 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 弱焉”抽戈逐王子围
正于伯州犁 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 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 手 曰“夫子为王子围 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 曰“此地为穿封戌 方城外之县尹也 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 弱焉”戌怒 抽戈逐王子
围 弗 及楚人以皇颉归知道“上下其手”这个成语 其出处就在于此 现用来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做弊 这个故事是楚灵王第一次在《左传》中露面 正所谓“开卷欲使人知围之为人也” 这是依仗权势 是蛮横无理的无赖秉性
昏君败家
实在是难能可贵 楚灵王一直被视为昏君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昏君千百年竟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焦点 其实历代对楚灵王几乎众口一词的否定性评价 并不能完全概括出楚灵王丰富复杂的性格特征或楚灵王就是一个傻大个吗
什么准备也没有 仅仅依靠权势就“冲锋陷阵”最后落荒而逃 这样一个人 可恶 可怜 可笑充斥着世人的眼球 可是他是国君高贵的弟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却还希望增加自己的功绩这不恰恰反映他有雄心壮志吗
只不过是个蠢材 所以历史一切都改写 楚灵王的败 败在了他的无能上 而不是荒淫上 在楚康王病死尸骨未寒时就蠢蠢欲动 以令尹身份辅佐康王子熊麇 却在吃穿方面僭用楚王的礼遇外交方面更是以楚王身份交涉
如此明目张胆 迫不及待不加掩饰地赶尽杀绝 在当时简直就是特立独行楚灵王有雄心壮志 有一定的应勇之才 却缺乏了一些从容 一丝淡定 一份智慧 一双锐眼 急躁无能是他最大的败笔之处 这样的君王治理国家怎能不把祖业败光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9/28/173001n5c6wvtmmwj1qet0.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