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楚辞》心得 (1)
读《楚辞》心得 (1)姚大鹏悲壮的“愚忠”之情
读楚辞 第一篇是《离骚》震撼;第二篇是《九歌》惊艳 第三篇是《天问》迷茫第四篇是《九章》沉痛 其实最想说的 是《九章》其中有一篇《惜往日》据说是公认的“伪作”《橘颂》是其中很特殊一篇(看过的就知道了) 剔掉这两篇 剩下七篇
读下来才发现 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九章》实在看得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怀沙》《回风》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 说大学生生活 如果用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表达 那么“大一是呐喊
大二是彷徨 大三是伤逝大四朝花夕拾”其实我觉得《九章》大概也可以这么概括一下 《涉江》是呐喊 《抽思》是彷徨《哀郢》是伤逝 《怀沙》是朝花夕拾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 没有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对楚王
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处他很愤怒 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 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 这篇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欢的一篇 它的调子很高 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
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悲哀 那个时候的屈原大概年轻 有朝气 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 所谓呐喊 也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这时屈原被放逐得很远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的苦难
可是的却是一份沉痛他找不到路 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 只能盼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故乡去 书中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 是刚直的高士可从《九章》里读出屈原超越一切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 楚国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写得让人心碎谁看了都不忍卒读
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在这里对于楚王的抱怨 对于奸臣的抨击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少了 反反复复写的 只是孤独的流浪 失去家园的痛楚
可能比政治下野还要深刻的多 有家不能回 有路不能行“曾不知夏之为丘兮 孰两东门之可芜”高大房屋可以变成丘陵楚国最繁盛的东门也可以转瞬荒芜 这不但是对楚国命运的描写 更是上升到整个历史循环的质问中
如果说《抽思》中孤独还是屈原个人身世之感那么《哀郢》中的孤独就是对于人生 对于社会对于历史的一次拷问 明知道答案是什么,可他还是不得不去思考 这种深切的悲哀一直延续到《悲回风》中非常特别的一篇
因为它没有情节 完全抒情 文章也特别长 可以看作是一首“咏叹调”而且在这一篇里 第一次看到了屈原的死志 然而他却是在挣扎 要不要一死呢 在书里比天还高“屈原”在自尽前这样痛苦挣扎 在这里楚国的影子没有了
奸臣的影子没有了 百姓影子没有了 连他自己的肉体也没有了 他仿佛只是一个灵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 只为找一个出路 可没有出路啊 知道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 么 一路读来 我终于理解了他的心思 屈原此时的命运不得不死呀
并不光是因为愚忠 因为国破家亡 而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值的他留念的东西 像屈原这样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诗人 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便是一个错误最后的一篇是《怀沙》不能用《朝花夕拾》概括应该还是《旧事重提》的原名好
《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低沉很压抑的 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 让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鬼气” 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 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然而《怀沙》 突然一改低沉,用了简洁短句铿锵有力 干脆利落地写下了他的绝命词 没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楚王 群臣百姓自己又回来了 这就好像是对于一生的回顾给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一个定义
“民生禀命 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 余何畏惧兮知死不可让 原勿爱兮”人的生命上天早就安排好了 至于我大限应该也到了吧 放宽心胸 不要伤悲 不要害怕 我知道死亡已经不可以避免那么就没必要再吝惜自己生命了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0/05/085049repquxccs3pcq233.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