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学习有感 (1)
读《资治通鉴》学习有感(1)姚大鹏唐太宗识人的智慧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宝座 在玄武门政变和他正式登基之间 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自从玄武门政变成功以后 他就实际控制了政权 掌权以后的李世民如何对待过去的敌对势力这在当时是一个头等大事 因为天下都在观望 李世民及时采取和解政策 对原来的敌对势力
极尽拉拢 化敌为友 其中 收编魏征 意义重大 不仅充分显示了唐太宗的宽阔胸怀 更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埋下了重要伏笔 因为没有魏征贞观之治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 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资治通鉴》的记载却十分简单 不过如下一些文字而已 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
及建成败 世民征谓日“汝何为离间我兄弟” 众为之危惧征举止自若 对曰“先太子早从征言 必无今日之祸” 世民素重其才 改容礼之引为詹事主篿 这样的一段文字 李世民与魏征两人对话只有两句 李世民一句问话 魏征一句应答李世民问话之前有一句铺垫 证明的是
魏征回答是实话 魏征回答之前有一句铺垫 是描写当时气氛紧张,别人都替魏征担心而魏征举止自若 魏征回答之后李世民改变了态度 前倨后恭立刻任命魏征以新的职务 魏征显然也接受了 只是没有必要达 唐太宗态度的如此变化也有一句解释 叫做“世民素重其才”
但是 如果素重其才 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气势汹汹呢 所以真正理解李世民与魏征关系转变 在这段文字记载中 我们还有必要认真分析 史书在叙事的时候 把多少历史信息隐藏在了文字的背后 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 我们的阅读就很难通过这些简单的文字了解历史真相
要正确理解这段记载 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基本背景 魏征是东宫李建成手下的核心成员他的官职是太子洗马 洗馬是東宮司经局的首脑 从五品专门管理东宫的图书 经常要跟太子讨论学问文章 在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争的过程中魏征看来是主张对李世民采取极端手段的人
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 秦王府的人有一个东宫 齐王府左右百人名单 准备杀掉 后来因为尉迟敬德的坚持 没有实施 魏征应该在这个百人名单中 玄武门事变后 李世民召见魏征对此记载最多的是《资治通鉴》时间是六月十二日 李世民召见魏征 对他进行了指责 说 你为什么
离间我们兄弟 听了李世民的问话“众为之危惧” 大家都为魏征感到恐慌 没有想到 魏征“举止自若” 很坦然地回答说 先太子早从征言 必无今日之祸 他没有辩白 而是说因为自己的计策没有被李建成采纳 所以李建成才有了今天的祸难 魏征竟然如此说话 我想 当场的众人
一定更加吃惊 但是 李世民的举动却很反常 他不但没有继续追问 反而“改容礼之 引为詹事主簿” 为什么呢《资治通鉴》说是因为李世民平素就看重魏征的才干 这段记载 让人很费解 李世民为什么开始气势汹汹 后来忽然改变了态度 魏征为什么态度有些傲慢但不回避他的责任
他凭什么敢于直言说自己劝前太子杀李世民 而为什么李世民又放过了他 要想了解这个简短对话的玄机 首先必须明白李建成与李世民斗争的两个根本问题 第一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本质上是对最高权力的争夺 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所以他们两人才是关键 其他人都是无足轻重的附庸而已
追究属下的责任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这样的斗争 不是别人可以挑拨就能发生的 这是斗争的性质 第 二这场斗争的胜败决定于手段 简单地说最后的结局决定于谁先下手 先下手为强 是基本原理 李世民先下手 结果胜利 李建成没有先下手 所以失败 这是斗争的智谋与手段
我们再来分析李世民与魏征的对话 李世民上来气势汹汹 让大家很害怕“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呢 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让李世民的凶猛态度落了空 为什么魏征不回答这个问题呢 因为这场斗争的本质是最高权力的斗争 实际上与别人无关 李世民的这个问话是要搅浑水
是要探魏征的底线 比如 如果魏征回答没有离间 或者说你们的关系我离间不了 那都会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 而那是很危险的一个问题 所以 魏征不回答李世民的问题 直接进入第二个问题 就是这场斗争的手段问题 那就是谁先动手谁胜利的问题 魏征说 我也曾建议采用同样的手段
但是前太子没有听我的话 所以有今天这个结局 魏征这么说表达了两个态度十分重要 第一我对这场斗争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 我对秦王殿下很钦佩 魏征直接进入关于斗争手段的问题上 表达魏征在这个问题上 甚至比秦王还有先见之明 比秦王更早认识到这事采取绝对手段的必要性
就此而言 李世民是占下风的因为同样的手段 魏征先李世民已经想到了 作为谋臣 这其实就是最重要的才干 但是 魏征没有因此骄傲 而是用这条资料表示对李世民的钦佩 为什么魏征说自己的正确意见没有被前太子采纳 也有另外一种暗示我这个人在前太子那里其实也不是很受重用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09/104731gejjd1kr0aj9wwj2.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