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手写诗刊 发表于 2019-11-25 12:02

读《资治通鉴》学习有感 (4)

读《资治通鉴》学习有感(4)姚大鹏
从历史的因果看成败
一个人做了皇帝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说 选美啊 当然 美是要选的 不过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说 安抚天下啊这就不必你说了 其实一直在安抚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非常关键 非常重要 那就是分封司马
宗亲在各地为王 请注意后面的一句话 并领有藩地 开府建衙 很多人一下子失望了 这太简单了 傻子都知道啊 其实不然啊 其实不然啊写到这里就引出了一篇绝大的话题 其实这个问题 困扰了中国王朝历史几千年 这个问题就是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
晋武帝急于分封司马氏宗亲在各地为王 是因为他总结历史发现 曹操当年篡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东汉的宗亲在地方没有实权 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权之外 在地方并没有强有力的奥援 而司马氏篡曹魏则同出一辙 假如曹魏宗亲在几个重要地方 拥有强大的实力
那么天下就不会被司马氏轻易篡夺 想到这里 篡权出身的司马炎浑身一激灵 可怕啊还等什么 马上封王 让司马氏宗亲 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实力 来拱卫朝廷 但是司马炎没有想到 这正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患 的确 别人是没有这种实力来争夺你的江山了
但是你们司马家就真的铁板一块么 其实历史不是没有给晋武帝机会 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 就充分说明了 地方实力过于强大 是会造反的 只可惜从晋武帝的出身来看 他当然是不容易想到这一层的 就此我们可以再深入的讨论一下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
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奴隶 封建王朝没有找到正确解决办法的难题 首先 大多数人是赞同中央集权的 但是中央过度集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因为地方上毕竟是会发生一些事情的 但是呢 处理事情的权限毕竟要请示中央 过去的通信也不发达 这样一来 耽搁的时间长了
极易酿成民变和边患 历代的农民起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张角 黄巢 洪秀全等人 就是占了这样的一个便宜 另外中央集权也容易造成军队战斗力弱化的问题 如东汉 赵宋大明(永乐之后) 权力在中央将领的频繁调动 造成了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的问题 就无从提升军队
战斗力和凝聚力 所以一旦遇到异族入侵 后果就不堪设想其次 把权力大幅的下放给地方可以不可以呢 一些问题解决了 民变和边患消除了 军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边陲无患地方绥靖 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了 随着地方实力的逐渐膨胀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差
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再想腾出手来 收拾地方 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见了 总之地方权力过大 十有八九到了最后是要造反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 西晋的八王之乱 唐朝的安史之乱 明初期的永乐靖难 清初期的三藩之乱和清末期的各省区独立
民国的军阀等等 因此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 实在是历代中国王朝 最为头痛的问题 晋武帝分封司马氏宗亲为王 看起来好像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这个问题的实质 却是如此的深刻 这也是西晋王朝迅速衰落和灭亡的最直接的原因 从这个层面来看 无论国家
地方个人 必须懂得权力该如何分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 当然身处公元265年的晋武帝司马炎 不会想到这么多的问题属于他的历史舞台 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 暴风雨终究回来 至少暴风雨没有到来之前 西晋王朝的欣欣向荣 大臣们励精图治仍将继续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12/121100h4dt6xad45x66raa.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资治通鉴》学习有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