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手写诗刊 发表于 2019-12-5 13:07

《雷公炮炙论》学习心得 (2)

《雷公炮炙论》学习心得 (2)姚大鹏
雷氏的苦参水浸漂
对于指导炮制矿物 贝壳类及临床上 特殊需要的药材 雷氏经典的炮制技术 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密冷研用 "因本品不能生用 人药必须煅制成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 经现代炮制研究表明 头发中含有胱胺酸 是角蛋白的一种元素此外还含有脂类 经煅后能加速血凝作用并使粘膜毛细血管收缩其止血作用
可能与其中含有钙铁离子有关 在南北朝时期 雷氏就首次提出以苦参水浸漂 用瓶子闷煅血余炭的煅制法 这是古代人们长期用药方法的经验总结 至今仍有应用的价值.2.5蒸法雷氏利用蒸制法蒸制的药物较多 例 如 地黄 黄精 肉苁蓉,山茱萸等 其中应用的蒸制方法和辅料也很全面 他在论述蒸法中最为讲究药物
要数地黄 山茱萸.雷氏云 "采生地黄 去白干 "在蒸制地黄项下 从采集 净选 加工容器,辅料及其制作方面 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根据现代炮制理论表明 地黄经酒制后 则药性由寒转温 主补阴血 且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 通血脉 更有利于补血使地黄滋补而不腻 记述蒸制山茱萸项下云 "使山茱萸 须去内核 每修事去核了一
壮元气 秘精.核能滑精 "他指出炮制山茱萸"须去内核 核能滑精"之说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宝贵的启示2.6 煮法是中药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 即将药物法 雷氏的煮法也是形式多样 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 雷氏特别在炮制毒性或烈性药物方面 经验十分丰富 目的非常明确 在 两 用生乌豆五两
东流水六升 "由此 可以判断雷氏用东流水加乌豆浸泡川乌五昼夜的时间,符合现 代炮制原理 据炮制研究表明 其解毒机理是乌头 在较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过程中 剧毒性的乌头 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乃至很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之故 2.7煨法在古法炮制中被历代广泛应用 系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 埋于热火灰中煨之使熟 相当于古代的炮法雷氏在煨制
法中也应用得恰到好处 在南北朝时期 雷氏就首次提出以苦参水浸漂 用瓶子闷煅血余炭的煅制法,这是古代人们长期用药方法的经验总结 至今仍有应用的价值 2.5蒸法雷氏利用蒸制法蒸制的药物较多例 如 地黄 黄精,肉苁蓉 山茱萸等其中应用的蒸制方法和辅料也很全面 他在论述蒸法中最为讲究的药物要数地黄
山茱萸 雷氏云 "采生地黄 去白干"在蒸制地黄项下 他从采集 净选加工容器 辅料及其制作方面 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根据现代炮制理论表明 地黄经酒制后 则药性由寒转温 主补阴血且借酒力行散 起到行药势 通血脉更有利于补血 使地黄滋补而不腻 记述蒸制山茱萸项下云"使山茱萸 须去内核.每修事 去核了一 壮元气
秘精 核能滑精 "他指出炮制山茱萸"须去内核 核能滑精"之说 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方面 具有十分宝贵的启示. 2.6煮法是中药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 即将药物法 雷氏的煮法也是形式多样 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 雷氏特别在炮制毒性或烈性药物方面 经验十分丰富目的非常明确 在两用生乌豆五两 东流水六升
"由此 可以判断雷氏用东流水加乌豆浸泡川乌五昼夜的时间 符合现代炮制原理 据炮制研究表明 其解毒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过程中 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乃至很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之故2.7煨法在古法炮制中被历代广泛应用 系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于热火灰中煨之使熟
相当 于古代的炮法.雷氏在煨制法中也应用得恰到好处 例如煨制肉豆蔻 雷氏云 "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 于糖灰中炮 待米团子焦黄 熟 然后出,去米 "由此可看出雷氏煨制豆蔻的目的.因本品含大量油质 有滑肠之弊 并有刺激性 经煨制后降低了油质 免于滑肠减少刺激性 从而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
52-2.8 水飞法雷氏在飞制朱砂时日"以东流水淘令净 干晒,又研如粉"又如飞制雄黄时日 "凡修用"综上二药水飞法中 可以看出雷氏对水飞法都有精深的研究 明确水飞的炮制作用 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在古代即能通过水飞的方法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 便于制剂与服用的目的 当今水飞法 仍然是炮制特殊药材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23/163759ltwlll8563osge5g.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公炮炙论》学习心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