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论》学习心得 (5)
《雷公炮炙论》学习心得 (5)姚大鹏雷氏追本溯源 去伪存真
现代生物学鉴别方法的雏形如腽肭脐“置于睡犬头上其惊跳如狂 即是真也”观察犬接触腽肭脐及其伪品的生理反应 以此方法可以鉴别腽肭脐与水乌龙肾此方法基于物相克的思路 类似于虎骨试于犬猫骨试于鼠的做法又如阿魏“三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真” 阿魏可使柚树快速枯干
以此变化来鉴别真假阿魏药用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 雷公炮炙论还结合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特点进行真伪鉴别 如桑螵蛸“凡使勿用杂树上生者 名螺螺须觅桑树东畔枝上”雷氏明确指出产于桑树者称桑螵蛸 方可入药 产于桑树之外的杂树上实为“螺螺”不入药用螵蛸产于桑故曰桑螵蛸
概因生境(植物种类)不同 从而昆虫食性有别 而致药材药性不同的缘故 药典规定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 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因三种昆虫的取食范围广泛且生境中取食的植物种类多样 药典仅就桑螵蛸的昆虫种类进行限定 未表述昆虫的生境情况是其不够完善之处又如虾蟆
(今称蟾蜍)“其虾蟆皮上腹下有斑点 脚短不鸣者是也⋯⋯蝼蝈 即夜鸣 腰细 口大 皮仓黑色”以蟾蜍夜不鸣叫的生活习性特点再结合其他特征与“蝼蝈”进行了区分 小结雷公炮炙论三卷共载药味258种 经初步统计 共收录38味中药的正品及其81种伪劣品种并对正品和伪劣品种的鉴别具体手段和方法
鉴别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该著作针对当时中药材存在的问题 对中药材真伪的鉴别要点进行了生动描述 并对某些中药的基原加以考订对于因形似 近缘 名称相近 同名异物等而易导致混淆的品种也详加区分 雷氏同时重视中药材的质量 阐述了多种中药材的优劣择其优者而用之 雷氏追本溯源 去伪存真 择优
而用的理念 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枟雷公炮炙论枠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采用感官辨识的传统鉴别方法 利用中药材独特的形质色 气 味等的性状特征加以鉴别雷氏也初步开展了原始朴素的理化鉴别方法 通过中药材和它种物体的理化反应来进行辨识 雷氏还提出了利用动物或植物来鉴别中药材的独特方法 如以
犬鉴别腽肭脐 此种方法在当前已少见 虽然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但其思路仍具借鉴意义 值得挖掘 雷氏在某种中药鉴别中 常常同时采用多种鉴别手段 综合应用多种鉴别方法 充分利用了当时有效的鉴别经验 并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生产技术条件 选择直观独特的鉴别手段 能够简便快捷地进行定性鉴别
《雷公炮炙论》分三卷 论述182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全书已佚 只有少数内容传流至今 该书确立了中药加工的操作规范 如蒸 用气加工煮 用沸水加工 炒 加温拌和焙 微温干燥 炮 高温生烟加工 浸 以水浸泡 浓缩 生药汁熬膏等等 有十七种加工方法 至今沿用 这些方法多具科学性 如蒸 煮 炮三法破坏了药物酵素
使药能较长久地保存 不许用铁器处理知母 茜草 商陆 防止了所含单宁黄碱素成分的变色反应 用醋处理药物 使生物碱变成醋酸盐 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 这些方法也沿用至今设法减弱中药的毒性 “凡使当归 须去头芦 以酒浸一宿入药”“鸟头宜文武火炮 令皱折劈开用”等等 既减毒性又增疗效 还利于保存 后世的中药炮制方法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26/135922eqqqaa7d4m7ezpok.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