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十明确”落实特困供养工作
近日,为进一步保障全市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仪征市制定《关于落实特困供养工作“十明确”的通知》,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发展权益。1、明确政府托底属性。强化政府托底职责,落实镇(园区)、村(居)兜底责任,在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做好御寒穿衣、住房保障、医疗服务、丧葬服务和照料护理等工作。2、明确纳入特困供养年龄。凡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应纳入供养范围,对重病、重残等对象应适当放宽年龄,采取提前纳入保障的方式。3、明确自主选择供养方式。供养对象自主选择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不得以入住敬老院作为特困供养的先决条件。4、明确供养金管理模式。供养金全部采取打卡方式发放,供养金发放“一折通”由当事人持有。因病、因残与其他近亲属共同生活且定期到银行领取不便的,可以由近亲属代为保管领取,镇(园区)、村(居)定期上门检查。5、明确医疗保障职能。镇(园区)负责定期为特困供养对象参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提供合理适度医疗,供养对象门诊费用和住院医保范围外费用在统筹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由镇(园区)、村(居)兜底负责。6、明确丧葬服务职能。特困供养对象丧葬服务由镇(园区)、村(居)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契合实际的标准,经费优先在统筹经费中解决。提倡节俭办丧、文明办丧,优先享受惠民殡葬政策。7、明确住房保障职能。定期关注特困供养对象住房情况,房屋破损确需维修的要动员其到敬老院集中供养或采取上报住建部门申报维护、镇(园区)和村(居)自行组织维修的方式解决,不留危房户。8、明确御寒防暑职能。镇(园区)、村(居)要定期关注分散供养特困对象防寒降暑等情况,定期添置棉衣棉被、电扇等物品,发放防暑食品、药品,严禁出现冻死热死等现象。9、明确护理监管职能。所有分散供养对象要签订四方包户供养协议,明确一名近亲属(邻居)和一名村(社区)组(小区)人员作为其监护人,定期上门了解,并登记台账资料。落实好失能、半失能分散供养对象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对象必须是经专业机构评估的失能、半失能对象。10、明确安全防疫职能。镇(园区)、村(居)定期对分散供养对象用电、水、天然气和自身照护、防护、防疫等情况进行检查,在高温、台风、寒潮等期间要进行重点检查。要教育分散供养对象和其近亲属(邻居)等监护人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掌握日常防护知识和基本的自救知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