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发表于 2020-3-9 10:36

仪征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仪委办〔2020〕7号
仪征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镇、各园区,市各有关部门:  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关于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意见》(苏办发〔2017〕57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苏办发〔2018〕22号)和我市实际,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仪征的目标定位,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构建“六个一”工作联动机制,做细做实社会治理工作,推动政府部门资源整合、高位协调、综合联动,提高预警预测预防、应急处置、服务民生的能力水平,为全市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坚持党政主导、服务大局,对社会治理机制、服务管理中心、系统平台、综合网格等系统设计,对机构整合、网格整合、力量整合、资源整合等统筹推进。把城市治理、便民服务、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等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治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益。  2.循序渐进。坚持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社会治理机制的职责范围从少到多、逐步拓展,从城市治理、社会治安、便民服务等领域,逐步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领域拓展。  3.资源整合。坚持职能归并、资源整合,将分散的治理力量、信息平台、治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打破信息壁垒、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格局,通过内部挖潜、科学治理形成合力,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4.夯实基础。坚持固本强基、重心下沉,优化基层网格配置,推动各类社会治理力量和执法力量下沉,把基层治理网格做实做细做精,提高及早发现问题、源头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5.智慧驱动。坚持科技支撑、智慧联动,充分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平台系统建设水平,形成信息汇聚、数据集成、指挥高效、处置快捷的智慧型指挥中枢。  (三)总体目标  构建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市镇两级指挥为骨架的社会治理运行架构和责任机制。通过一个系统平台、一张综合网格、一个服务号码、一支联动力量、一套运行机制和一套考评办法“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流程化处置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真正实现社会治理事项“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二、组织架构  (一)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明确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行使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受理、指挥、协调、监督的职能。主要职责是推进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统一受理各类群众诉求和网格员上报的问题,按照职责权限分类派发至镇(园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协调各镇(园区)、各部门依法履职,跟踪督办、考核评估处置情况,解决群众诉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镇(园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镇(园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体化运行,统一协调处理本镇(园区)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置事项或重大社会治理事项。对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下发的工作指令以及网格员巡查发现的问题,统一进行协调处置;对需要联合执法的事项,调配本镇(园区)综合执法队伍,开展处置活动,并做好跟踪督导。遇有突发重特大紧急事件,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按规定协调处置并上报。  (三)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实体化运行,主要负责辖区网格事务处置、统筹协调安排网格服务管理队伍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  三、主要任务  按照“六个一”工作建设的要求,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一)优化一个系统平台。按照“城市大脑”建设方向,实体化运行市、镇、村三级一体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建立“一台受理、二级分拨、三层处置、四环监督”的事件流程体系,形成事项受理、分拨、处置、核查、结案、考核的闭环。优化升级现有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平台系统,对接数字化城管、公安110非警务、12345公共服务中心等部门信息平台;开发社会治理APP、部件采录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为配套的应用支撑;建设汇聚事件数据、网格信息、视频监控、治安动态等大数据库,打造集联动综合、维稳实战、大数据应用和公共服务“四合一”的智慧型联动中枢。  (二)扎实一张综合网格。将部门在镇(园区)已设置的多个专业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合理确定网格服务管理任务和事项。配齐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及时采集上报平安稳定事件等各类信息,协助化解相关社会矛盾纠纷。  (三)指定一个服务号码。整合现有涉及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投诉咨询等热线号码,通过融合、整合、合作、联动的方式,逐步将分散的热线纳入12345,作为全市唯一社会治理热线号码向社会公开发布,实行全市域覆盖、全天候服务、全范围联动、全过程监察,实现“一个号码接入、一条热线贯通”的运作模式,使各类群众诉求得到更加及时、规范、高效、精准解决。  (四)整合一支联动力量。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一支由工作站站长、网格长、网格员、专业网格指导员和网格辅助员组成的网格管理队伍,提高基层一线及时发现和服务管理能力。结合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城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力量下沉,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问题能力。  (五)健全一套运行机制。健全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研判,完善处置预案,对民意走向、社会矛盾、安全隐患等趋势变化作出中长期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全处置调度机制,根据受理的事件类型,及时发出处置指令,实行分级处置;健全情况反馈机制,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通过平台系统反馈工作情况;健全联动运作机制,打造信息收集汇聚、分流交办、处置反馈、监督考核的完整流程,形成完整的回路和闭环。  (六)制定一套考评办法。建立健全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对镇(园区)、村(社区)和部门的月度、年度考核,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各镇(园区)、村(社区)和部门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定期进行排名和通报,考核成绩作为全市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谁管理、谁考核”的原则,依托系统平台,由各镇(园区)对网格员进行指挥调度、实时监督,每日对网格员工作情况进行定位、定时,随机督查,确保网格员在岗在位、依法依规履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部、政法委、编办、公安、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城管、交运、市场监管、工信、民政、司法、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政法委,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工作专班。各镇(园区)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本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  (二)强化工作保障。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抓总,创新工作思路,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运行机制,理顺操作流程;组织部、编办、人社局负责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等问题;财政局加强经费保障,确保联动机制常态运行;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政法委加强工作指导,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明晰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各镇(园区)将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等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园区)、各相关部门对照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逐项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推进时序。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制定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机构编制、热线整合和队伍建设等系列方案;推动市、镇两级中心硬件、系统平台等建设;出台运行机制和考评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人员招聘条件、培训方案,并协助镇(园区)做好人员配备和招录工作。  (四)营造宣传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各类“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广大市民熟悉了解网格化系统平台和12345服务热线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引导公众参与,促进政民互动。


中共仪征市委办公室仪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3月4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仪征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