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养生疗疾处方选二
本帖最后由 华文手写诗刊 于 2020-6-6 16:36 编辑古典诗词养生疗疾处方选姚大鹏
1、首先对症选方,诗词养生与药疗同理,对症施治,如消暑退热方;诗曰:扇生巽风疾尽去,游旋动声病化无;借问人间天堂处,素数程序变玄机。再如治忧郁方,可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读出声音来,凡诗尤其是古典诗词,大都讲究平仄对仗。抑扬顿挫,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声波的口出耳入,来完成神经链的修复。因此,要诵读惑吟唱,养生疗疾作用方显。
3、进入诗词境。实践表明,明朗优美理趣浓厚的诗词,是可以荡涤意识的污浊,以意引气,以气帅血,而起到类似道家内丹功导引的作用。在朗读诗句时,要善于进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佳境,灵境、妙境。其实,进入诗词意境不是目的,重在借境疗疾。
4、凭潜意识选方。采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不受规定处方限制,当你把诗词处方选定数首后,先不菅对症效果如何,从头依次诵读一遍,当读到你对症的那一首时,你身上自然会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那么,这首诗便是你所需的养生“良方”,其余皆可不用。
5、坚持有效疗程: 任何一种药品,对人休调治疾病,好比完成一个生化反应,都需要一个过程。以诗词代药自古就有,切不可操之过急。比如以七天为一个疗程,每天按时诵读,服用七日后,再看疗效。根据症状不同,病情轻重之别,要有连续服用多个疗程的思想准备。
6、懂补泻之理。人休有阴阳五行之分,病症更有虚实。诗词养身疗疾也有补泻之别。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筹,可参贝予午流注理论。
1、苏沈良方——苏东坡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译文: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2、养生——刘伯温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译文:刘伯温刚满60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
3、好了歌——曹雪芹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4、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教食足又思衣。衣食若还多充足,洞房捻冷便思妻。娶得妻来鸳被暖,奈何送老恐无儿。有妻有子双双乐,终日思量屋舍低。起得高楼并大厦,又无官职受人欺。县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挂紫衣。人心似海何时满,奈何阎罗下帖追。
5、偶成——袁枚在一笑老如此,做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并写道: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
译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遗嘱后人的精神,颇能给人以启迪。
6、不气歌——阎敬铭写的《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译文: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 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致病伤人;另一种情况是七情持续时间太长、过久,也会伤 人致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所以,最伤人的事, 就是常常生气。怎么能长寿呢?
7、养生三字经——苏拭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
译文:本文的主要精神是:老人由于消化能力差,所以饭要软,肉要烂,并且喝的羹汤要热,衣着被褥要厚些。酒要少喝,并要多多休息,在睡眠不够时则勤闭目养神。在走路时要缓慢、谨慎,且心境要放宽些,还要少用耳朵和眼睛,以清心怡情,休息得更好。照此饮食起居,并能持之以恒,就能有效地保养身体,健康长寿。
8、津液——佚名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译文:(1)津液:这里专指唾液,频:连接不断。(2)百日功灵可驻颜:指漱咽唾液百日即可使人容颜润泽。
9、健身三字经——佚名心胸宽,人快活;心胸窄,忧愁多;人世间,有不平;纵七情,能致病;不悲观,不消沉;心开朗,精神振;乐陶陶,精神好;烦躁躁,要病倒;脾气怒,催人老;善制怒,变年少;闲生非,闷生病;自找病,自受痛;心绪好,大有益;生闷气,气成疾;笑开口,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
译文:笑笑笑,通七窍;情绪高,体格好。这首健身三字经,实际上谈的是精神卫生的各种方法,其中又包括了调神、养神、怡神等内容。
10、自戒——苏轼出舆入辇,蹶瘘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译文:这首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劝戒自己不要贪恋优越物质享受的诗,如不要贪恋女色、久居深宫、贪图膏粱厚味以及以车代步等。对于现代人的养生,这些警示都是很有意义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