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110 发表于 2021-3-18 08:38

往事如烟(一)

                                              往事如烟:
                      ----(一)永 远 的 林 牧 场

      

            在今天,再提起矿区知青林牧场,除了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知青,怕是没有什么人再有这个记忆了。这可能是一个最短命的知青农场了,因那批知青的落户而成立,也因那批知青的离开而消亡,前后不到五个年头。
   但在我们的生命的记忆中,却永远是最难忘的一段岁月。
    农场全称 : 仪征县青山矿区知青林牧场
    地 点 : 矿区西头龙头山上——沙石矿开采后鹅卵石堆起来的一个小山包上。
   1975年9月27日早晨,在一片锣鼓声中,从仪征老体育场出发,用卡车将我们首批100多名知青送到山上。当时在山上新盖了三排知青宿舍,每排三个单元,呈锁壳形,一个厕所,一个食堂(当时还没盖好)。矿区党委派出的管理班子:场长张鹏程、团委书记王怀祥、总帐会计曹祖兴,后来又派了副场长叫罗振海,从当地农民中抽调了两个有经验的老队长,周队长和王队长。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首批一百多个知青分为11个班,每班12人,6男6女.(最后有一个班纯男生)分为两个排,一个是蔬菜排,一个是农业排,(很快就抽调了一批人到山下电磁厂,电子管厂务工,以工养农)。1976年,1977年两年又陆续来过两批知青,最多时达到200多人,分别来自仪征、扬州、南京,以及少量的外地转来的知青。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劳动是很辛苦的,每天八小时的野外劳动,有时还出早工,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到镇上每一个公共场所去挑粪,种蔬菜,种水稻,养过猪,养过羊,放过鹅,上街卖过菜,还自力更生办过一个电镀厂。生活也很艰苦,每月发10元饭菜票(38斤饭票6元左右菜票),5元现金。早上一碗稀饭,开始还自备萝卜干,后来常常就是一碗稀饭,有人请客,能到西头饭店吃上一碗阳春面,那就算大餐了。中午,米饭,一二个炒菜,去迟了就没有了,隔很长时间,有一次红烧肉或冬天咸肉蒸饭,那简直就是过节了。晚饭就是一碗蒸饭浇上一勺冬瓜汤……那样的年代,那个年龄,生活,体力上的苦,实在不算什么,精神上依然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真诚,坦荡,没有私欲,没有奢望, 真正的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年龄,以我们的少年轻狂,也曾号称”威虎山”,自诩”山上人”。白天,奋战在田头,晚间,用无处释放的激情吹拉弹唱,以武会友,偷鸡摸狗, 也曾演绎了一些浪漫与野蛮,荒诞而无聊,幼稚且可笑的故事,留下很多”美名与笑谈”。整个农场,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矿区从东到西所有单位都有从我们农场借用的人才。那时就是矿区的一个人才库!
   1977年冬,第一批有近20人应征入伍,有十几个招工进城,1978年初,又有一批知青高考离去。之后陆陆续续,到1979年底知青大返城,全部离开……
   广阔天地,蹉跎岁月,知青生活,永志难忘!
   





叶落知秋110 发表于 2021-3-26 08:40

                  江城子 林牧场
         
         当年奋战林牧场,         
         破草帽,旧军装,
         开山造田,起早贪黑忙。
         烈日严寒全不惧,人似鉄,志如钢!

         几度轮回人沧桑,
         鬓已衰,发染霜,
         芳华已逝,垂暮近夕阳。
         蹉跎岁月一世情,忆往昔,诉衷肠。



煜焰 发表于 2021-4-6 21:47

      还好,没有说“青春无悔”。我一听到这几个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有些知青(女知青居多),回忆过去的苦难岁月后,总要来一句“青春无悔”。我就不懂,既然他们对于曾经的遭遇青春无悔,那为什么不动员其后代,包括自己的子女、孙辈重走上山下乡路?这些已进入老境的知青,还在矫情,还在带着面具生活,究其根源,一是恐惧,二是不诚实,总之,是品德问题。拿什么拯救他们?

叶落知秋110 发表于 2021-4-7 19:24

煜焰 发表于 2021-4-6 21:47
还好,没有说“青春无悔”。我一听到这几个字,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有些知青(女知青居多),回忆过去 ...

只能说你太不了解那是怎样的一代人!

冬雨之滴 发表于 2021-4-13 15:28

不曾经历过那个年代,只是从一些文字中了解些许,这样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我想那个年代的人或许多数都是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吧,也或许是单纯的,善良的...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那曾经的记忆或许更值得去怀念...

一粒白沙 发表于 2021-4-16 12:06

冬雨之滴 发表于 2021-4-13 15:28
不曾经历过那个年代,只是从一些文字中了解些许,这样的了解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我想那个年代的人或许 ...

同意你的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往事如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