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110 发表于 2021-3-19 08:38

往事如烟 (二)

                               往 事 如 烟:
             ----(二)怀 念 那 声 名 狼 藉 的 日 子

         

      1975年9月27日,天色比较阴沉,偶尔空中还飘落几滴小雨。喧嚣的锣鼓声敲醒了沉睡多年的矿区西头的龙山山岗,一个新型的知青农场——青山矿区知青林牧场,随着100多个知青的降临而正式诞生了。那时已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但“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的时代潮流依然汹涌澎湃,我们七月份高中毕业,九月份就下到农场。仓促中建起的三排宿舍,一排食堂,一个厕所---就是我们新的家园。食堂还没有完全建好,吃饭,打开水都临时要到山下沙石矿食堂,宿舍的玻璃也没有全装好,只能自己临时用塑料布蒙上。到了吃饭时间,知青们三五成群,手拿着饭盆,水瓶,沿着刚刚做成的高低不平的一条下山的黄土路而行,还有一些人干脆超近路,从宿舍前一条陡峭的斜坡直插山脚下的小路,顺着山坳中一条清澈的积水河边的小道向沙石矿食堂走去……从那天起,那山、那水、那小路,就永远的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展开:白天,我们开山种地——后来已经成为大片的茶田,植树造林——山上尚存的树木已是枝繁叶茂了,饲养畜牧——养过猪,养过羊,养过兔,也养过鹅;晚上,习武强身——每个宿舍都有杠铃,哑铃,空旷的野外更是操练拳脚的好地方。吹拉弹唱——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员。打牌取乐…………生活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着变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又处在法制欠缺的年代,领导白天来上班,晚上回家,失去严格监管的几十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怎么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呢?尤其是当一批从外面转过来的,已有几年插龄的老知青的加盟,带来了外面世界精彩的故事,久经沙场的诱人阅历,让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新知青大开眼界。从羞涩到莽撞,从淳朴到世俗,从幼稚到放纵,从文明到野蛮,常常就是一念之差的变化。人性通常具有两面性,知青们一方面,重情重义,勇敢无畏,仗义执言,一方面,简单多变,麻木冲动,不计后果。无事就易生非。于是乎,无聊的日子里,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仗义,有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出手的鲁莽,也有滋事扰民以强欺弱的霸道,很快林牧场知青就用武力征服了周边的矿工、农民、外地知青以及社会上的小地痞,方圆数里,名声鹊起,威名远扬,仅仅一年时间,林牧场知青几乎成为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新一类山匪,人称“威虎山”,我们也自诩“山上人”。苦中寻乐,其乐无穷。以至于发生了许许多多很难以是非,正误来界定的浪漫与野蛮,荒诞而无聊,幼稚且可笑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往事历历………………
   为了方便农场知青下山拖粪,进城拖饲料,上级领导给农场配备了两台手扶拖拉机。那年头已经是非常好的现代化装备了。让农场知青哥们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了,为了提速,把小盘换成大盘,在公路上常常开的比汽车还快,哥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我们开着它到扬州,江都,南京,如果需要,我们敢把它开到北京去!驾驶员常换,修理工没有,所以,事故频发,险象环生。在下山的路上,把后轮开掉了,后车厢顺地拖,在镇西头大街上,把一前轮开掉了,差一点冲进饭店大门里,从山上翻倒山坳,栽倒池塘里,满车人摔得七零八落。矿区人民都认识它,称它坦克,见到它离它远点。但托毛主席的福,什么洋相都出过,就是没出过伤人事故。真乃命大福大,不亦乐乎!
   南京某中学学生来矿区电机厂学工,在街上和农场知青发生冲突,约好晚上在矿区中学灯光球场摆场子,比武过招,农场知青倾巢出动,最前头五条汉子,清一色光头,手抓大棒,(因为听说对方持有砍刀),那年头有个口号叫:文攻武卫!从矿区西头打到东头,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无人敢当!吓得那帮学生崽硬是没敢露面。不亦乐乎!
    宿舍之间争上游扑克大战终究有厌倦时,就开始向外界寻找更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六人一个宿舍,就是一个特别行动小组。晚饭后,早早关门睡觉,曰;白天太累了,明天还要出早工。其实,十点一过,穿上运动服,悄悄出门,摸黑下山,六人分工明确,几个路口各站一人,是流动哨,关注行人,即时发出警报,一人站在住户门口,听屋内动静,主家有所察觉,就主动敲门,以找人为借口,报一个莫须有的名字,掩护同伴撤退。一切正常时,一主一从,找到鸡窝,用手轻轻伸进去,顺着鸡脖颈轻轻抚摸,温柔的手同样让鸡也伤失防范意识,摸准了,用手一拧,一点不大的声音,就把鸡脖子拧断捏出来了,放到马桶包里,绝不贪得无厌,见好就收。悄悄回到宿舍,烧水褪毛,用自制土电炉煨上,各自睡觉,天明时分,起床吃肉喝汤,然后在外面挖个坑将鸡毛,碎骨头埋掉。神不知鬼不觉再睡觉,直到天大亮,别的宿舍来敲门喊出工,做出还没睡醒的样子。收获最大的一次,据说是把西头饭店半片咸猪肉用劳保大衣裹上来,足足享用了一个多月。别的宿舍常常闻到肉香,竟不知来自何处。不亦乐乎!
    白天田间劳作,晚上依旧精力充沛。最好的去处是电影院——当时矿区电影院是乡镇中最好的电影院,几乎天天晚上有电影或演出。晚饭后,一个个身穿白的确良,裤子笔挺,皮鞋擦擦亮,一副小开的派头,可就是口袋里没钱。到了电影院门前先看看电影票的颜色,随手从墙上的标语上撕下一角(那年头满大街都是标语),裁成电影票一样大小,专门选那个从我们农场借到电影院上班的美眉的剪票口,一本正经排队进入,美眉接过假票,柳眉竖立,正待发火,抬头一看,相视一笑,侧身,放行。不亦乐乎!
    下乡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其他农场知青的工资已按时涨到每月23元了,我们农场依然还停留在15元的水平上,久而久之,杳无希望,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一张标语贴在宿舍的山墙上:“工资不加23,我们不上班!”山上种田的,山下打工的,联手行动,罢工,拦车,请愿,几十号知青集体到县知青办上访,领导热情接待,几句话就把这帮毛头小伙忽悠了,打回原地。很快工资也就涨到21元了。可事隔不久,就被认定为是一次有组织有步骤的非常危险的举动,一旦被阶级敌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矿区派出所把其中的骨干分子,首要分子集中到钢管厂的楼上办全脱产学习班,严明纪律,不准回家。这帮小家伙那见过这架势,一时间人心慌慌,神经紧张,当然,事实上确实是既无坏人操纵,也无组织纲领,最后无果而终。但我们到是轰轰烈烈搞了一次卓有成效的罢工运动。不亦乐乎!
    要想庄稼好,肥料是个宝。咱们种的蔬菜就是肥料足,那冬瓜特别的大,一个都有好几十斤。那韭菜,番茄,辣椒,嫩油油,肥嘟嘟,个顶个的诱人。咱们也回报矿区的父老乡亲,上街卖菜去。歪戴草帽,肩掸毛巾,敞着外衣,那架势不像是卖菜的,倒像是化了妆的武工队员。男的吆喝,女的收账,货好人靓,出手爽快,绝不扣斤扣量,遇到熟人连卖带送。不一会就卖完了,好家伙,收益几十大洋,哈哈,终于看到回头钱了,殊不知这点钱远远不够本儿呢!不亦乐乎!
   电视机问世,让矿区街道又增加了娱乐场所,照例给了知青们“蹭”看的机会,晚上到石粉厂看露天电视,居然有不良之徒公然挑逗农场美眉,哥们几个怒火中烧,愤然出手,并押解山上,曰:替天行道,教育教育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坏小子,带到宿舍,先罚举杠铃,再面壁思过,然后用三大纪力八项注意教育一番,直搞得他筋疲力尽,唯唯喏喏,承喏永不再犯,再不踏上此山一步。遂放行。众哥们哈哈一笑。不亦乐乎!
    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但年轻时谁都向往爱情。青春萌动的年龄,自由快乐的土壤,爱情的花儿尽情的开放。每天都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传说,尽管风言风语也扼杀了一些爱情幼苗,但也茁壮成长结硕果了一批,200多个知青,走出来十几对,据说也出现了一些象山楂树之恋一样纯美的爱情故事,对他们而言,这几年下放赚大发了,他们收获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没听说谁留下孽债,这是幸事),让我们这些无人问津的光棍汉至今耿耿于怀,可谁叫咱们智力匮乏,情商也不如人呢?为他们高兴,不亦乐乎!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尽管那短短的几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声名最不雅的日子,但那又是一段回归自然,还原本性的日子,比起后来常常冠冕堂皇,义正辞严而言不由衷的时刻,要快乐许多。不管我们今天如何,回忆历史,不去怨天尤人,更不要哀叹命运不济,无论什么时代,路在自己脚下,都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付出了同样的岁月,但会换来不同的记忆。对那段声名狼藉的日子,我们无怨无悔,永远只有一种感觉—--那年芬芳正当时,快乐人生,不亦乐乎!







大铜山人 发表于 2021-3-19 14:24

l回不去的、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还好,“威虎山”没有参加到铜山部队抢枪的“好汉”吧。

老佛爷 发表于 2021-3-19 15:35

可以出:三了

叶落知秋110 发表于 2021-3-27 09:25



不知道何时鬓角已染霜,
不知道何时颜容已沧桑,
忽然怀念从前那些逞强,
和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
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
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
还没腾出双手拥抱自己,
时光竟已走得这么匆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往事如烟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