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散-人 发表于 2021-6-2 08:24

关于匈奴西迁

读史随笔 关于匈奴西迁

    匈奴经过汉武帝及其以后历朝不断的打击的同时,内部也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发了极大的内乱,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局面。漠南的匈奴内附,漠北匈奴中的死硬分子郅支单于带领少数人西走康居,不久也被汉军甘延寿陈汤击灭。陈汤就是那个喊出”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汉将。从此漠北无王庭,南匈奴在汉朝的支持和帮助下,渐次统-了匈奴各部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匈奴和汉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汉匈边境安宁,匈奴人口繁滋,牛羊被野。汉匈人民安居乐业。新莽时,由于实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不承认匈奴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地位,使匈奴复叛,边衅重开,汉匈间互有侵伐。东汉光武后,由于匈奴内部矛盾激化,天灾等因素,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内附,留居塞内,北部继续留在漠北。    公元91年,匈奴北部在金微山(阿尔泰山)战败后,北匈奴便有组织地开始西迁。匈奴西迁的原因,除了汉朝的军事打击外,其内部部落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其重要原因。如果北部匈奴龟缩于漠北草原,不主动侵扰汉境,汉军不可能主动渡漠千里去打击它。当然,由于匈奴的民族特性和生存环境,它不可能不寇掠中原。汉军的打击随时可落在他们头上。应该说,汉朝的军事压力是巨大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南北匈奴相互间统一与反统一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又表现得十分剧烈与残酷。南匈奴依恃汉朝的支持,极大地压缩了北匈奴的生存空间,使北匈奴不得不迁出世代游牧的故地。   这次西迁所带走的,除了北匈奴主体部落外,还带走了一些紧密层的部落。西迁的第一站是今天的伊犁河上游一带,原乌孙的游牧之地。在伊犁河上游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迁至第二站康居。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费尔干纳盆地西北。至于什么时候迁移至康居则不清楚。西迁的第三站是奄蔡(阿兰聊),即今南俄草原以东一带。这巳经是公元290年。西方文献记载四世纪中叶,匈奴人击灭顿河以东的阿兰聊国。从公元91年到290年,这期间无任何有关匈奴的记载。在这200年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已无从得知。实际上从公元91年到公元450年的三百多年间,我们对西迁匈奴的情况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匈奴西迁康居时,他们将族中老弱部分留在了伊犁河上游-带,迁移至康居的只是精壮部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他们的每一次迁移,都是一次和异族间的相互的侵伐。而每一次侵伐或胜或败所造成的迁移,所涉及的又都是族中的精壮,而将羸弱部分留在了原地。这存在着两方面的融合,一是每次留在原地的匈奴人和异族的融合,一是远征的匈奴人和异族间不断的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经过三百多年,出现在西方文献中的匈奴人已不再是原先的匈奴民族。此匈奴已非彼匈奴。可能这群人中尚保留有原匈奴民族的一些文化特性而已。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某东欧民族就是当年的匈奴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应该说,匈奴民族已消融在历史长河中。

煜焰 发表于 2021-6-3 19:02

岳飞的“饥餐胡奴肉,渴饮匈奴血”,北方的少数民族中有的人感到不舒服,有争论。

空明流光 发表于 2021-6-11 02:17

有一首歌《阿尔泰苍狼》,听听·看看,歌词也许能联想到匈奴民族的去向。

中国的疆土会流动,国民的民族构成在变动,构成统治民族的人阶层也在变动。现在的胡虏是美国,现在的匈奴是日本。肯定不会把蒙古族把羌族人抓来吃肉喝血。:lol:lol

我有一首小诗:

      《黄天荡怀古》
          北川   雎森

江天浩渺
汽笛悠扬
岸柳梳风万丝绦
驻眺黄天荡
江水汪洋下海角

遥想当年
猛将金兀术
大帅韩世忠
胜负决于沙漫小岛
宋朝小民
为何会
抢掠韩世忠
指路兀术逃跑

先胜后输
青史历历
后来人读此倾倒
我中华各族
一体共和莫寻烦恼
胡虏肉匈奴血
是我骨肉同胞
即使我大羌
也曾牧马养草
:lol:lol:lol: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匈奴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