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批人齐聚仪征,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近日,扬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仪征聚首,分享各自的捐献故事。记者获悉,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达50人,捐献志愿者有11000多名。 他冲破阻力,成为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陈林是我市陈集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他于2003年7月接受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时我市刚刚发动第一批志愿者加入,因为我身在医疗体系,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 7个月后,陈林就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的通知,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与自己的干细胞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后,陈林的心中既惊喜又忐忑。因为此前扬州并无一位成功捐献者,陈林的家人对他的捐献十分担忧。“那时候老一辈都认为是抽骨髓,有很多误区。”陈林向家人做了科学的解释,得到他们支持后,进行了捐献。 2004年6月,陈林在南京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挽救了一名17岁花季少女的生命。陈林不仅是扬州地区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南京地区通过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配型成功的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林表示,为自己当时的选择感到自豪,“从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我一直坚持献血,这么多年已经献血3000多毫升。” 她成为我市第5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1月23日,对于仪征姑娘张璇来说,是特别的一天。在这一天,她多了一个身份——扬州第5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80后张璇是我市真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女医生,她生在医务工作者家庭,父亲是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也是仪征市第一批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志愿者。受父亲的影响,张璇平时就热爱公益事业,经常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并于2013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2016年,她曾经有过一次初配型成功的经历,由于当时在哺乳期不能捐献,因此很遗憾的错过了那次捐献的机会。今年4月份,再一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对方生命。“也许我们无法阻止祸从天降,但是我们可以传递爱心,将希望送达远方。”张璇说。
80后农民曾两度捐赠造血干细胞
我市新集镇新集村联合组村民朱俊是一个普通的80后农民,他有着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担当精神。2006年,朱俊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过程中,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2年11月底,经过中华骨髓库的配型,朱俊和内蒙古的一名白血病小伙的配型完全吻合,初配成功。
当得知受捐者是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朱俊说:“我也是一位爸爸,身为人父,我的捐献不仅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在挽救和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 朱俊当时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靠在东北吉林打工赚钱养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为了做好捐献准备,在家人支持下,他只能放弃当时的工作回到仪征。 2013年4月24日上午,朱俊在南京中大医院血液科病房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赠。 时隔不到一年,患者生命再次受到死亡威胁,需要造血干细胞捐献,朱俊毅然决定再一次捐献。
2014年3月5日,朱俊把生的希望再次送给了曾捐献过的白血病患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在全国也不过仅有十余例。朱俊连续为同一患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在全省还是第一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