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971 发表于 2022-3-26 14:14

仪征市级文物遭破坏,如何保护历史街区?

文物是一个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然而,最近,仪征的文保志愿者向我们反映,当地南门大码头街区的部分文物遭到破坏。记者随即赶到现场,实地调查。
当事人提供视频:(这个房子又没交,你怎么把人家房子扒了?)我现在拆的是这边,那边是碰到的。(那你赔?)对。

市民举报:仪征市级文物遭破坏
这是当地居民提供的视频:当时该区域正在作业,工人施工时出现意外,导致一处老房子的部分墙体破裂,屋顶发生坍塌。文保志愿者彭先生介绍,被破坏的房子是都会街14号,它可不是普通民居,而是仪征市级文物。
文保志愿者 彭毅:这些老房子它历经岁月沧桑,有的都几百年了,它根本经不起这种重型机械的震动。
部分文物处境堪忧 彭先生介绍,这两年,大码头地区拆迁整治,除了都会街14号,还有不少历史建筑甚至文物遭到破坏,同样属于仪征市级文物的河西街46号民居——“丁氏老宅”也处境堪忧。
居民 丁师傅:上次拆房子的时候震掉了。这个再不修的话肯定要塌, 原来的建筑风貌肯定要损坏,就是想恢复的话也很难。
保留建筑被拆除?
彭先生介绍,虽然改造项目图显示,大码头三条主街上的房子基本都被黄线标注为“保留建筑”,然而,不少房子还是被拆掉了,这让他感到痛心。
文保志愿者 彭毅:现在作为真州古城,城市的灵魂也就大码头老街区这一带。
居民 刘师傅:专家都已经讲了,像这些老房子一定要留着,给后人留一个很好的记忆。
文保志愿者和当地居民的惋惜、忧心溢于言表。果真如他们所说,施工导致文物损毁?这些老房子又是否属于文物呢?
施工负责人:工人操作失误
为了解情况,记者找到大码头区域拆迁现场负责人。对方介绍,最近,他们按要求对都会街的部分建筑进行拆除,期间不可避免要使用重型机械,考虑到14号是文物,施工时已经采取措施,结果还是发生了意外。
大码头区域拆迁现场负责人 李畅:这个房子也属于危房,为了保护它,像它东边的房子都没敢拆,我们在拆西边的房子时有震动,导致部分坍塌。
至于文保志愿者所说,施工导致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损毁,对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大码头区域拆迁现场负责人 李畅:当时画黄线的目的是我们认为这个房子可能存在保留的价值,我们标出来做进一步的甄别,经过文保单位现场查看以后,有保留价值的我们就保留,没有保留价值的我们进行拆除。
文博管理部门:已责令修缮
记者随后来到仪征文体旅局,文博管理人员回应,都会街14号、河西街46号确实属于仪征市级文物。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于遭受破坏的都会街14号,已经责令相关单位尽快修缮。
仪征文体旅局文博管理科科长 胡乔:修缮肯定是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首先要编制文物修缮方案,报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来进行施工,报文物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加强巡查 杜绝类似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对大码头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启动,已向社会公布所有22处文物点。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他们加强了现场巡查。
仪征文体旅局文博管理科科长 胡乔:如果涉及确实影响较大的违法行为,我们有执法大队进行行政处罚,如果文物等级较高故意损毁的话, 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因为施工疏忽导致市级文物遭受人为破坏,这给当地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记者调查发现,仪征大码头地区虽然历经沧桑、衰颓不堪,但其实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那么,对老街区实施改造,如何让文物“不受伤”呢?
文史学者 巫晨:运河从大码头这儿入江,从洪武14年开始一直到道光30年间,运作了有470年,大码头既有漕运、粮船从长江进来,又有盐运从内河向长江去。
文史学者:大码头历史悠久
当地文史学者巫晨曾对大码头地区的历史进行过考证。他介绍,在明代,大码头曾是运河通江出入口,由五坝、四闸、里河、外河等系统组成,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之一。后来,由于运河废弛、漕运衰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处遗存,对研究运河文化具有有重要作用。
文史学者 巫晨:遗留下来的有保护价值的这些古建筑,它就是一个载体,你比如说我们要申请运河遗址,你东西都没有了,拿什么去申请。
国内专家调研
据了解,这一区域的文保价值还引起了国内知名高校——同济大学专家的关注,她曾专程赶来调研。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城所副总工 周丽娜:第一它是我们大运河盐漕纲运的实地证明;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价值是是它街区的完整性;它的都会街、河西街、商会街依然保持丁字型传统格局,民国和清代文物古迹的遗存,它是我们仪征地方建筑特色以及建筑工艺非常真实的载体和体现。
需科学规划 改造与保护并重
由于大码头地区棚户集中,还有大量企业自建房,当地正在推进危房解困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该区域成为改造的重点地段。专家表示,对衰败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是时代需要,但一定要科学规划,以防造成城市文脉的断裂。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城所副总工 周丽娜:对于历史阶段它的城市更新必须是有机的,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城市旧区,必须在对街区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准确深入地提炼价值,非常严谨地现状调研。
一边是日渐衰退的老城、设施老化的棚户;一边是印刻历史记忆、不可再生的文物。如何调和改造与保护的矛盾,走出一条“双赢”之路?值得仪征相关部门深思。
好,今天的互动话题是:您认为,该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街区?

孤独行者ct 发表于 2022-3-26 20:05

施工人员哪有多少文物保护意识,关键看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深度。

y1971 发表于 2022-3-27 11:04

为什么叫南门大码头,肯定古时候这边的繁华,现在搞大拆建,应该保护该保护的,尽量恢复古时候的规划,明代,大码头曾是运河通江出入口,由五坝、四闸、里河、外河等系统组成,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之一。后来,由于运河废弛、漕运衰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处遗存,对研究运河文化具有有重要作用,结合大码头和仪征长江客运码头搞一个仪征古时水利工程文化公园

y1971 发表于 2022-3-27 11:23

本帖最后由 y1971 于 2022-3-27 11:39 编辑

记得很久前,去过大码头里面的商业系统的大仓库,估计大仓库的历史很久远,不知道现在还在吗?十二圩的粮库现在搞的挺漂亮的。
杭州的武林门码头,保存了千年的大粮库,当年的大粮库就是为赈灾新建的,历经千年,通过大运河运往灾区。



顾先生20890 发表于 2022-3-28 14:06

或许得到私下授意呢:lol

y1971 发表于 2022-4-2 16:15

本帖最后由 y1971 于 2022-4-2 16:16 编辑

真州,风物淮南 第一州(组图)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B%2FB0%2FB0F6C5044821819384A373FC704B9EC3.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1%2F19%2F19F64514B56E167C9006A744A9CD6055.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8%2F88%2F88DDF9F8DD80D970B59D1EF06FB9826F.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D%2FD1%2FD1389539349DBB8C09295C666A265B82.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





真州历史悠久,据志记载,最早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因为漕运的发达,唐宋时即为华夏著名的工商和园林城。域内,历史上留下名目的文物古迹遗存颇丰:天宁塔始建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鼓楼建于明代,为全省仅存的3座鼓楼之一;慧日泉是宋代遗下的著名井泉,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
长江北 扬州西
仪征古来
是真州
地名是历史留给我们寻找的线索。虽说如今的真州,只是仪征市区所在地,但旧时,真州曾一度为仪征之总称。说“仪征古来是真州”,一点不为过。
从地图上看,真州位于长江北岸、扬州之西。现在的真州一带,汉代才露出水面,为冲击沙洲,其时名曰白沙洲。在此之前,春秋战国时为吴、楚之境,秦汉、晋隋间则属广陵、江阳之域。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置于扬子县,它即为县治驻地,称为白沙镇。
五代时,因吴主杨溥到此检阅水军,改白沙镇为迎銮镇。宋太祖赵匡胤为攻打南唐曾在此训练水军,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升迎銮镇为建安郡”,始“筑城一千一百六十丈”。公元1013年,宋真宗诏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像于镇北小山(即今二亭山),因遗容逼真,即敕令升建安郡为真州。
后来宋、金打仗,真州成了前线,繁华不再。明朝时,改真州为仪真县。清初为避胤祯(雍正)的讳,改名仪征,清末避溥仪的讳,改称扬子县,辛亥革命成功,恢复仪征县。1986年撤县设市改为仪征市。
现在的真州镇,由原真州、胥浦、曹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所辖范围,与历史上的真州,有相当大的差距。
“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宋时刘宰的一首《送邵监酒》让真州有了“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与很多扬州的古镇一样,真州之扬名,也离不开“水”。历史上的真州,扼江、淮、河运道之要,是“转运半天下”富庶之地。
遥想昔日繁华,看着如今老街静谧的样子,让人顿生多少感慨。
水运发达
曾“转运半天下”
真州地处水陆要冲,运河由此入江。隋唐起就是漕运、盐运和货运的中转之地,因而逐渐成为江淮一带的繁华富庶之地。据载,宋时,单是粮食,年运输量占全国漕运总量的四分之三。就在刘宰的这首诗中,还有一句:“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交代的就是真州当时的“转运半天下”的盛况。
真州城南原有大码头,是过去河西街、都会街和商会街的统称。如今河道已经淤塞,码头已经不在,街道的名字却还在。商会街、都会街,两街相连。听其名,应该不难想象其昔日繁华境况。
主街道时至今日,依然可以通汽车,街道两侧巷道蜿蜒。据镇上的老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老石板路。前几年,路面硬化,石板路被水泥、石子儿覆盖了,甚是可惜。在商会街尽头一条无名的巷子里,记者找到了一段遗留的石板路。据当地文化站的人介绍,这是仅存的了。十来米的路面,都是长约1米,宽约40厘米的花岗石铺就,太阳光照着,石面似有釉色。踩着石板入巷,百年的历史就在脚下,恍惚间能听到旧日喧闹的市声。
事实上,热闹、繁华就曾经是这里的代名词。在清代以前,大码头是两淮漕盐纲运必经的水运码头。四个省的食盐要从大码头运出,是淮盐的主要集散地。昔日,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外来的运船,给真州镇带来了滚滚财源。
当时的真州,富裕到何种程度?《老残游记》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到了仪征大码头,可以随便吃一些美酒佳肴,那里住有数万富户……”大码头的繁荣可见一斑。
现如今,三条街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街道,从商会街一路东行,整个算来也不过十来家小店面。老街热闹的影子,只好从遗留下来的老当铺高耸的门楣,老粮店整条的大青石板台阶,发挥一下想象了。
天宁寺塔
如今,真州镇最著名的文物古迹当属天宁寺塔和鼓楼。
孙庆飞,原真州文化局文保科科长,很多真州的文物古迹的考证,均出自孙老之手。孙老为记者讲述了天宁寺三移其址的故事。
现在的天宁寺,位于仪征市区的东南,工农路与前进路十字路口东北一侧。据孙庆飞介绍,目前的天宁塔,是在明天宁寺塔基础上修缮的,并非唐天宁塔。唐天宁塔的塔基还在,如今已经被埋在路面之下,位置就在前进路南。唐塔被毁后,宋代曾移址重修,宋塔后也损毁于战火,早年考古也曾寻得塔基,不过也被埋于地下。按照孙庆飞的回忆,准确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天宁寺塔正东方向80米左右。天宁寺塔的兴废,可说是真州历史的一个缩影。
唐盛,塔兴。县志记载:“唐景龙三年(709),泗州僧建佛塔七级以镇白沙,创永和庵于塔后。”按此记载,天宁寺塔始建至今已近1300年。
宋崇宁年间(1102-1106),永和庵复建,初名报恩光孝禅寺,政和年间改为天宁禅寺。塔以寺名,称为天宁寺塔或天宁塔。从那时起,塔与寺,经历了若干劫难。
宋南渡后,真州迭经战火,寺塔俱焚。明洪武初年重建,据载,天宁寺塔塔身为正八面仿楼阁形建筑,每层外部有木结构回廊。塔体内部为四方形,有梯可达各层。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遭火焚。清同治年间,曾有盐商出资40万两白银,重修天宁寺、塔,但是由于布局上的原因,寺庙厨房的一场大火,殃及全寺。不过历经两次大火,塔的楼梯、回廊、飞檐尽毁,但是塔身一直屹立至今。孙庆飞告诉记者,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天宁寺砖木结构塔身,是典型的明初建筑,同时又有唐宋建筑遗风。2003年至2004年,重修此塔时,他们还在塔身的砖缝里发现了明代的铜钱。
天宁寺塔原高近70米,由于地面增高,塔座被埋没,加之塔顶宝刹被烧毁,因此残塔仅高47.2米,即便如此,天宁寺塔依然是江苏省内最高的砖塔。
鼓楼
真州鼓楼为江苏境内仅存的三座鼓楼之一。建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距今已近520年。鼓楼的位置,处在宋乾德年间所建的建安军城南门旁。“南宋嘉定九年(1216),因真州‘富民繁会,居城南者十倍城中’,于是开始扩城,陆续建造东西翼城。到明武初年,建筑连接东西翼城的南城墙。经过170多年,建安军城的扩建才完全定型,宁江门从此处于城区中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鼓楼,楼体建在有拱门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高两层,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屋面铺筒瓦。底层有楼梯可上,登楼四顾,远近景色尽收眼底。
据说,底层东壁上原存有碑记两方,一方记录了嘉靖甲申年(1524年)鼓楼被辟为关王祀祠的情况;一方记录了嘉靖44年(1565年)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史实。
鼓楼在1963、1970、1985、2000年经历了四次大修,才建成现在的格局。鼓楼现位于真州镇的繁华地带,南部有仪征“小秦淮”仪城河流过,接仪扬河河道。现在河两岸已建成河滨游园。
状元井
状元井就位于前文所提到的商会街的东首。如果不是被铁栅栏围着,加上树上有“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老井绝对不会引起记者的注意。据孙庆飞考证,此井是北宋时历史上,仪征第一个状元吴敏家的井。状元宅第,是无从可考了,不过细细端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这口状元井,来想象一下当年这位状元的得意和风光。
状元井井栏为青石质,平面为正八角形。据介绍,井壁原有八组高浮雕画面,后被人铲砸去近四个组。现存只有四组半,均是围绕“状元”的题材。第一组为童子双手执华盖伞柄扛于肩,为新科状元开道;第二组为新科状元气宇轩昂骑于马上,左手执缰,右手举策,缓缓行来,表现骑马游街的得意形象。第三组一人衣着整齐,双手托盘,盘置小鹿一只,寓意官高禄丰;第四组一人宽袍大袖,绶带飘逸,左手持一扇,右手举着一七叶瑶草,寓意祥瑞;第五组残缺严重,左手角有一只白鹤振翅高飞,引颈长鸣,寓意长寿。据孙庆飞介绍,井栏图案是一组相当难得的宋代风俗画卷,亦是仪征城区时代最早、雕刻最为精美的古井了,可称为“真州第一井”。






y1971 发表于 2022-4-2 16:21

本帖最后由 y1971 于 2022-4-2 16:28 编辑

听说80年代仪征的第1楼慧日楼拆了,慧日泉,状元井没看到过,老城拆得太厉害了,希望老古董能保存下来

yxgun 发表于 2022-4-2 22:32

y1971 发表于 2022-4-2 16:21
听说80年代仪征的第1楼慧日楼拆了,慧日泉,状元井没看到过,老城拆得太厉害了,希望老古董能保存下来 ...


y1971 发表于 2022-4-3 08:26

本帖最后由 y1971 于 2022-4-3 08:28 编辑

yxgun 发表于 2022-4-2 22:32

谢谢您!终于能看到状元井了,估计喝了这个井的水,小孩肯定很聪明,其实带孩子去看一看,了解了解历史文化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现实的多。

zhangguozhi 发表于 2022-4-3 17:43

小时候在城南小学上学,天天路过,现在是城南旧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仪征市级文物遭破坏,如何保护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