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en 发表于 2022-3-28 07:44

运河沧桑话仪征

作者:顾风
中国的早期运河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南方。邗沟则是我国有准确历史纪年的第一条运河,在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古人利用江淮之间一些小型湖泊和自然水道以人工的方式加以连缀,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为之后我国中东部一系列运河的开凿特别是隋大运河的开凿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古邗沟的开凿是以邗城为坐标原点的,关于古邗沟具体线路和走向历史文献记载比较简略,且侧重于邗城向东向北延伸的河段,对于邗沟向南的走向和入江的具体位置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确定邗城的具体位置。遗憾的是邗城的具体位置目前也尚未得到考古成果的支持。本人曾在扬州城庆2500周年之前撰写过一篇《邗城探寻与研究》的论文,文中结合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分析了邗城所在位置的几种可能性,我的观点认为邗城不在扬州北郊的古城遗址范围内,位于今天仪征境内的概率最大。理由是仪征自古就是扬州的西南门户,也是上古时代扬州境内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根据考古调查发掘掌握的资料,仪征境内分布着较多的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址和聚落遗址,如佐安城;甘草山、磨盘山、虎山、神墩、曹山、郭山等,充分反映这一历史时期仪征在江淮东部地区的重要性。而且,上世纪1929年发现的破山口西周大墓基本可以确定为某一代邗王的墓葬。按古代城池和墓葬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邗王的墓葬应该距离邗城不远。邗城既然在仪征境内,那么邗沟自然也是从仪征境内入江的。而且之后,东晋时期开凿的欧阳埭,隋朝开凿的山阳渎、邗沟都是从仪征境内入江的。虽然唐开元年间为缩短漕运航程,规避行船风险新开了伊娄河可以从瓜洲直接进入扬州,但来至上江的船只仍然经由仪征进入扬州。可以看出,伊娄河的开通瓜洲港并没有撼动甚至取代仪征港的地位,相反,仪征港的地位和作用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这从历代盐漕机构多设置在仪征境内就可以证明,如唐代的盐铁转运管理机构——江淮转运使、扬子巡院、诸道盐铁转运使,包括大部分造船工场,到宋代的江淮转运机构——江淮发运使,直到近现代的两淮盐务仓储转运管理机关都设在了仪征。此外,为保障这条传统的经济命脉的畅通,为解决长江不断搬运的泥沙造成港口淤塞的难题,古人常用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开挖新河道开掘新的港口,所以历史上在仪征境内形成了多个运口、港镇和多条运河支流。此外,经过不断地增改建,仪征境内也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水利工程系统,这类工程包括堰埭、拦潮闸、套闸、套闸等。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的真州闸被公认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复式船闸,比欧洲荷兰的复式船闸早了约400年。可以说仪征是大运河扬州段上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
2007年9月扬州正式牵头启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仪征作为通史式的运河城市,境内保存着大量运河遗产,以及它在漕运盐运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预备名单。本来这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历史名城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应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充分利用运河遗产做出鲜明的运河城市个性特色来,但遗憾的是由于对这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的运河遗迹,水工遗产有些进行了考古发掘,有些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修改调整项目,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致使仪征最终没有遗产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期待仪征在当前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出成绩,做出亮点来。可喜的是在仪征工作生活多年的巫晨先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作为一位外乡人带着对第二故乡深厚的热爱之情,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古代的舆图实地探寻运河故道和水工遗迹,不辞劳苦深入建设工地对发现的运河遗迹结合史料进行研究,拍下了一大批现场照片,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记录。
他编写的这部《仪征运河》历时六年时间,全部约20万字,不仅历史资料搜集齐全,而且附录了100余幅图片,其中,除了少量的历史舆图外,其余地图都是亲自动手根据航拍照片制作的,他还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图上对水工遗产位置和运河故道的走向做了标注。这部著作堪称一部仪征运河通史,为当下保护利用运河遗产,建设运河特色城市,为后人认知历史,认知运河作出了重要贡献。
顾风2022年3月25日
(本文系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原主任顾风先生,为巫晨《仪征运河》一书所作的序)

看不过眼说俩句 发表于 2022-3-28 09:02

仪征人民感谢您:handshake:handshake:hug::hu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河沧桑话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