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 发表于 2022-9-10 02:02

仪征经济文化中心的五次迁移

本帖最后由 月下老人 于 2022-9-10 19:09 编辑

(神墩-庙山-新城-真州-十二圩)


一、商代——神墩
1、陈集神墩
3600年前,商朝初期,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境内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活动,神墩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麋鹿角骨戈文物为全国考古首次发现,还发现了铜器作坊遗迹,出土了铜箭簇。

   二、汉至南北朝——庙山
2、舆县
西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距今2100多年),由广陵、江都两县析出土地,在今仪征北部蜀冈一带设置舆县,治所在今仪征张集庙山附近。
从今天的考古发掘看,舆县故治应在今天仪征市东部,在刘集、高集一带发现了不少汉墓,庙山汉墓规模为全省最大,但墓主身份一直是谜。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推测,汉墓群中的团山汉墓很可能属于刘濞——西汉“七国之乱”中带头谋反的吴王、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庙山汉墓则可能是其王后墓。
汉代,白沙洲上可能已有居民开发,后来白沙洲上的居民日益增多,逐渐形成村落。舆县建立时,白沙洲(今城区)属于广陵,名为白沙村。后设白沙镇,隶属于舆县。
挑起“七王之乱”的吴王刘濞,曾在铜山开挖铜矿,铸造铜钱、铜镜等铜器。铜器文化一时鼎盛至极。
3、废县复立
三国时废县,隶属于扬州广陵郡江都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复立舆县。

4、仪扬河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长江主河道南移,江都邗沟无法连接长江。向西开渠六十里(今仪扬河),在今新城长江口设置欧阳埭(埭:阻挡河水江水的水闸),引江水到广陵城下,与邗沟相联。

5、新城
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曾经担任宰相的谢安,因为受到排挤到扬州任职,看到这一带面临长江天堑,背倚两淮平原,沿江丘陵蜿蜒,形势险要,就在这里筑起一座新城,做好各种准备,防止司马道子搞政变夺权篡位。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作谢公城,比今天的真州城早了600年左右。以后,这一带开挖了运河,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现在的旧港一带,曾经是运河进入长江的港口,商贩往来不绝,形成了一个繁华兴盛的商埠。

6、白沙军
南齐建元三年(431年)为了抵御北朝进攻,分别在瓜步和白沙驻扎重兵,叫瓜步军和白沙军(军营)。
公元436年撤销舆县,并入江都县。

三、唐五代十国 ——新城

7、扬子县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析江都扬子镇(今扬州南面的扬子桥附近)设置为扬子县,县域西到仪征胥浦。
景龙年三年(公元709年),一位泗州来的和尚在白沙江边建造一座佛塔,即今天宁塔。
唐天宝(756年)以后,由于淤沙扩展,瓜洲渐与北岸相接。自运河进入长江,须绕过瓜洲尾部,经过今仪征境内入江,扬子县城移到了仪征今新城一带。
8、盐务巡院
唐宝应元年(762年),刘晏代元载为盐铁使,并兼诸道水陆转运使。为巡缉私盐,从淮北起列置巡院13 处,其中在淮南盐区者有扬子、白沙(白沙镇,即今真州镇)2 院,而尤以扬子巡院为东南盐务之重心。巡院设有知院官,管理一区盐务行政。从此仪征新城到真州一带沿江地带成为淮南盐的重要集散地。

9、迎銮镇
五代时期,公元924年,吴国君主杨溥到白沙镇检阅水军,金陵尹徐温赶来迎接皇帝。为了纪念这件大事,特地将白沙镇改名为迎銮镇。所谓迎銮就是迎接皇帝的銮驾的意思。迎銮镇滨临长江,因而后来銮水、銮江成了仪征的别称。

10、永贞县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扬子县改称永贞县,下辖迎銮镇,属江都府。

四、 宋元明清——真州

11、建安军
宋朝建国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年)命部属在迎銮镇训练水师,准备攻打南唐。
964年,赵匡胤觉得迎銮镇是吉祥之地,又处于水陆要道,太祖下令在“迎銮镇”设“建安军”(行政级别相当于县,略高于县。长官称作“军使”,管理地方行政与军事。将永贞、六合二县划归管辖,并在今城北地区筑城,这也是今真州镇最早的建城史,距今1000多年。(北至北城河路、南至新河路,东至东园路,西到大庆路)今天的鼓楼,就是当时城池南面的正门楼。

12、西河闸
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真州发运使乔维岳在建安军始创“二斗门”于西河。 “西河”因河在扬州城西得名。西河闸是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复闸。欧洲最早的复闸记载是1373年荷兰运河,比我们真州西河闸晚了389年。

13、江淮荆浙发运司
北宋初年,这里设有水陆发运使。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发运使从兼领或临时性的差遣变为固定官署,称作江淮荆浙发运司。其衙门设于“建安军”,有发运使、副使、判官等职。但此后发运司又屡次罢而复置,直到宋仁宗庆历、皇桔年间才基本定型。
发运司的基本功能定位就是代表中央就近实施对六路财赋的控制和调集,管理江、淮、浙、荆、湖六路的上供财赋的漕运、参与上供物资的购买、兼管茶盐铸钱、督察地方官吏等许多方面,在宋朝财经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真州是淮南食盐的主要输出口岸,发行的盐钞(即盐票,凭票买卖食盐)15万斤,占全国盐钞的四分之一。

14、真州
1012年8月初,宋真宗听说在仪征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便命江淮发运使李溥pǔ在此塑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尊金像。李溥受命后在江南一带遍访能工巧匠,网罗民间艺人,杭州人、著名的雕塑家张文昱和另一位王氏大师负责塑像的设计。
1013年3月22日,四尊金像如期落成,其胎体圆润,浑然天成,其质地细腻,无一微疵,其形神生动,俨然再生,其座高十丈,威风凛凛。因仪容逼真,宋真宗自然龙颜大悦,在铸像之地建立道观,赐名“仪真观”,又升建安军为“真州”,下设永贞和六合二县。
天圣元年(1023年)避仁宗赵祯的讳,永贞县又改名为扬子县。扬子县的县城与真州府城并在一起。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真州更名为儀真郡。

15、东园胜地
宋代真州,江河交汇,漕运枢纽,又是州府所在地,鼎盛一时。经济文化的繁华带动了园林的兴盛。宋庆历年间,施昌言任真州发运使,许元(字子春)先后任判官、副使。后来许元升任发运使,马遵任判官,施昌言卸职后留在真州养老。三人属于同僚,互相“乐其相得”,于是将真州城东一块百亩多的原监军废营地划归运司,用以造园,作为公余休闲游乐的地方。1049年建成,取名东园。 而他的老朋友欧阳修已到了京师,未能作东园之游。许元只得请人将东园绘成图,送给欧阳修,请他为园作记。欧阳修虽按图索骥,却如临其境,绘声绘色。“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当时许元官位虽不算很高,却有文气,与欧阳修“惺惺相惜”,从而为真州留下了东园佳话,使人们今天才能读到如此美文,并从中领略到当初真州的繁华。
宋代东园位于今市政府东北侧,梓橦花园小区与环卫所之间。

16、风物淮南第一州
南宋,建炎元年(1127),复名真州。扬子县城移到了新城。
宋庆元初年(1195),刘宰任真州司法参军,写下了传唱千年的名诗:
送邵监酒
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
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
此去烦君问耆qí旧,几人犹得守林丘。
后来宋金交战,县治多次迁移,扬子县也多次撤并。发运司只剩籴买军粮一项职能,其业务规模也比北宋显著缩小。

17、元代淮南盐引批验所
元代,仪征仍为真州治所,辖扬子县和六合县,扬子县治所在今新城一带。
1300年,两淮盐运司在真州(江苏仪征)、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分别设置淮南盐引(即食盐买卖票证)批验所(批验,即检验),每个批验所分别设立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负责批验盐引(盐引,即盐票,买卖食言的票证,一“引”为400斤),只有经过批验的盐才能运输发卖。

18、明代儀真县
1369年,明朝政府撤销真州及扬子县,更名为儀真县,析出六合县。

19、明代淮南盐引批验所
明朝初年盐引批验所移至瓜洲。洪武十六年(1383)夏,明政府接受兵部尚书单安仁的建议,盐引批验所又改回到儀真县南2里的一坝、二坝之间。漕运(粮食)中心转到了瓜洲。两淮盐运司还委派淮南监掣同知在仪征监督批验,仪征依然是盐运中心。(两淮盐运司下设的监掣同知、批验所各两个,而仪征各占其一,成为两淮盐政重要管理地区。)

20、闸坝兴盛
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宋闸旧址上重建广惠腰闸和南门潮闸,在县城西门建清江闸,还在运河南侧筑五道土坝。
到成化十年(1474),工部巡抚郎中郭昇主持建造船闸工程,在东关至通江河港上建成里河口、响水、通济、和罗泗四座闸,里河口闸长十二丈,通济闸长十八丈,响水闸和罗泗闸均长二十二丈,高度都是一丈三尺,四座闸组成三级船闸,加上澳河五坝,闸坝(闸,防江水內灌;坝,防河水流失)配合运用,全年无论枯水丰水都能通航,夏秋时节一天可过船上千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工部主事夏英在东翼城外通津桥建东关闸。

21、清代淮南盐引批验所
清袭明,在儀真县设淮南盐引批验所(设盐运使主持检验工作),并增设“盐漕察院”( 又称两淮巡盐察院署、两淮巡盐御史廨署、察院、盐院、使院),派遣两淮巡盐御使(类似于明代的“监掣同知”,)在盐务旺季坐镇抽查。儀真县仍为两淮、江南一带盐运中心。
康熙四十九年,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曹雪芹祖父)主持重修东关闸,并撰《重修东关石闸记》,刻成石碑。

22、儀徵
1723年,清雍正以后推行票盐制,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仪真为儀徵,真州不再是盐运必经之地,高楼倾圯,河道淤塞,仪征经济文化从此开始冷落。

月下老人 发表于 2022-9-10 02:03

五 、清末——十二圩
23、十二圩淮盐总栈
明清时期盐务总栈码头地址变迀有四处,依次是仪征城南(477年)、泰州口岸(5年)、瓜洲(8年)、仪征十二圩(64年),可知仪征是我国历史上时间上最长、运转量最大的盐运水运码头基地,长期为盐运中心。
1873年,由于瓜洲江岸屡屡坍塌,已不能承担储运食盐的重任,迫使淮盐总栈必须更址。而十二圩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的运口,被选定为新的食盐仓储、转运中心,“两淮盐务总栈”移建于此,从而成为全国最大的盐运中转集散地。由此,十二圩摇身一变,从一个江边渔村发展成为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盐都。
盐业的兴盛,将十二圩从小渔村迅速带入繁荣的商业社会。据史书记载,十二圩在它的繁盛时期,沿街所登记注册老字商号有近500户,各地会馆、会所多达几十个。围绕食盐储运,在金融、商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与很多传统乡镇相比较,十二圩人口众多而复杂,移民特征非常明显。苏、皖、鲁、湘、鄂等各省人士纷纷在此汇聚,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相辉映、同生共存,形成了很浓的商业氛围,甚至还有国外漂过来的“洋气”。因此,十二圩还曾被称为江北“小上海”,说的就是它的繁华、它的移民特征、它的文化交融以及它的开放性。
193O年左右两淮盐务总栈撤销,十二圩也步入冷落。仪征经济文化中心又转回到真州镇。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22-9-10 09:34

大作

拜读

雨心 发表于 2022-9-10 12:48

史料详实。但看了并无自豪之感。
最后还说十二圩被称为江北“小上海”?一个偏居一隅小乡镇能跟上海搭上边?估计是自以为。

江淮月一枕 发表于 2022-9-10 17:42

以后仪征新中心就移到谢集一带去吧!蛮好的!靠高铁,还是地理中心!

仪征安然 发表于 2022-9-11 10:28

拜读                           

紫菜 发表于 2022-9-11 12:02

十二圩在上个世纪初就通电了,家里老人讲过的。
十二圩当时也不仅仅是盐运,还有各种舶来品,包括香烟,肥皂等等。现在香烟肥皂不值钱,上个世纪初这些都稀有。
大码头上世纪初人口规模30万,,,这个是看的文章,不知道真假。真州镇在2020七普的数据也不过18万多。

DNA工具人 发表于 2022-9-15 15:14

紫菜 发表于 2022-9-11 12:02
十二圩在上个世纪初就通电了,家里老人讲过的。
十二圩当时也不仅仅是盐运,还有各种舶来品,包括香烟,肥 ...

解放前都造不出火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22-9-15 17:12

火柴,洋火!

meimeng 发表于 2022-9-15 21:57

江淮月一枕 发表于 2022-9-10 17:42
以后仪征新中心就移到谢集一带去吧!蛮好的!靠高铁,还是地理中心!

千万别去那边的环境,那边的土地被搞了几个烂尾的园子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22-9-17 10:19

再次拜读,精彩美文。

一代楷模 发表于 2022-9-17 16:46

现在的经济中心又在哪?:lol:lol:lol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22-9-17 20:04

11楼点评雨心兄哒,看看此篇美文,了解一下历史!

月下老人 发表于 2022-9-22 20:01

未来的仪征经济热点,将会在长江与北沿江高铁之间铺开,形成“沿江经济带”,西边有化工园区和枣林湾旅游区,中间有汽车园区和城市商业区,东面有大数据及新材料园区。

清风若兰329 发表于 2023-3-8 09:13

好帖,可入地方志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仪征经济文化中心的五次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