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山
作者:巫晨石碑山不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山丘,县志卷四(舆地志·山川·山)中并没有石碑山的条目,但仪征最早的《(隆庆)仪真县志》卷十三(武备考)中,记载明洪武初年屯田,有“右所屯田,凡二十八处……曰石碑山”之句,可见石碑山地名,至少在明初就已存在。
县志在卷五(舆地志·山川·井),有宣慰井的记载:宣慰井,申《志》云:“在甘露乡,江东宣慰使珊竹介墓所。”胡、陆《志》同。陆《志》又云:“虽旱不竭。”颜《志》云:“在石碑山,元珊竹介墓所。赵子昂手书碑。公夫人任氏庐墓于是,为井室中,便汲。今年远,墓与井失所在。嘉靖《志》:‘井在甘露乡義城里。’”
宣慰井位于甘露乡義城里,这里是元代江东宣慰使珊竹介的墓所,墓主人的夫人任氏为了在庐墓生活方便而打井,不论如何干旱这口井都有水。
县志卷四十二(人物志·列女):任氏,宣慰使珊竹介妻,利州节使任望女也。介卒,即坟结庐,凿井树松,晨夕号奠,曰:非君姑在堂,必日入城侍奉,安用生为?闻者莫不呜咽,以为益足悲千古之未亡人矣。
任氏是利州节使任望的女儿,夫死守节,为夫守墓庐,县志上专门为她列出一条。
珊竹介的墓在石碑山,墓碑是赵子昂手书的。
赵子昂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秦王)嫡派子孙。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至治二年(1322)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赵孟頫是著名的书画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隆庆志》记载,真州珊竹介神道碑,“赵孟頫书。因摹搨者众,今石虽丰隆,而下方渐泐矣。”这个神道碑因为是赵孟頫的书法,导致前来拓片的人太多,字迹已经模糊了。
《嘉庆扬州府志》卷二十七《墓冢志》记载,元珊竹介墓,在县西北義城里。集贤院学士姚燧撰《神道碑》,赵孟頫书,俗名为石碑山。可见石碑山的地名,来自赵孟頫所书珊竹介墓神道碑。
县志上有石碑山墓主人珊竹介的传(《道光志》卷三十九人物志·侨寓)全文略,详见巫晨《仪征探古录》。
珊竹介原名拔不忽,从翰林学士周正方学习时,周正方说,我教的都是圣贤性理,你这个名字不是国语,不好跟我学。于是他更名珊竹介,字仲清。珊竹介官至淮东宣慰使(从二品),任职一年后因眼睛有病,去职,在真州养老。他先后延请张䇓和吴澄来真州讲学、教书。逝后葬在真州蜀冈義城里。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列传二十七)有珊竹介家族的记载,全文略,详见巫晨《仪征探古录》。
《元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有珊竹介的祖父吾也而的传,其中有:“(吾也而)子四人,霅礼最有名,太宗时授北京等路达鲁花赤。至元七年,改授昭勇大将军、河间路总管。”但未述及撒礼的儿子拔不忽(珊竹介),所以论其家世,还是《新元史》记载详细。
珊竹介的曾祖叫图鲁华察,祖父叫吾也而,父亲叫撒礼,他自己原来叫拔不忽,后更名为珊竹介。《隆庆志》卷十四(艺文考)收录有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姚燧撰写的《元故中奉大夫江东宣慰使珊竹公神道碑铭》,全文略,详见巫晨《仪征探古录》。
可知珊竹介生于成吉思汗十九年(南宋淳祐五年,1245),卒于至大二年(1309),享年六十五。前夫人为真定总管史榾女,生珊竹带等三子;今夫人为利州节使任望女,生珊竹拔辰一子。宣慰井就是任夫人为守节在珊竹介墓庐生活而凿的。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将珊竹介墓神道碑碑文收录于此,是因为此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字数又多,立碑后,此处成了书法爱好者观摩、拓片之地,络绎不绝,珊竹介墓被称为石碑山,就是因为此碑而得名。由于拓片者众多,石碑逐渐模糊,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该碑拓片。【故宫博物院藏珊竹介墓神道碑拓片】
珊竹介墓碑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仪征博物馆收藏有珊竹介之子珊竹带的墓碑。
【仪征博物馆藏珊竹带墓碑】
石碑山除了有珊竹介墓和著名的赵孟頫书法碑,还有几个古迹值得分享:1994年《仪征市志》:1956年,南京博物院在曹山乡石碑村清理汉墓时,出土汉代铜圭表,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小的天文仪器,经紫金山天文台测试,其准确度相当于现代钟表,被列为国家特级文物。同时出土的还有铜量、鐎斗等。
【东汉铜圭表】
图为仪征博物馆《仪征出土文物集萃》中“东汉·铜圭表”,其解说词为:长34.5、宽2.8、厚1.4厘米,1965年真州镇石碑村汉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圭表作长条行,似矩尺,由圭和表两部分组合而成,中间由枢轴连接,表置在圭体匣内,圭边缘一侧有刻度。这件圭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测影计时的仪器,十分珍贵。又因其为袖珍型,推测是炼丹家的用器。
石碑山还是清代武将杨谦(武状元)、杨凯兄弟的归葬之地,县志载,天津总兵、状元杨谦墓,在石碑山;湖广提督杨凯墓,在石碑山。
可见石碑山的风水是相当的好,有汉墓、元墓、清墓,墓主人身份都很高贵。
县志指石碑山位于甘露乡義城里。
1983年5月,在原曹山乡永丰大队林业队(位置是原县火葬场西北角)附近出土许世京(许元的儿子许宗孟)墓志铭,1987年,在同一地点附近出土许恢(许元的哥哥)墓志铭,皆载“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義城之原”,1993年10月,在化纤白沙二村工地出土许子春(许元)墓,这就确定了義城里的位置在原火葬场一带。结合地势判断,石碑山的位置在万年大道北段万博山庄附近。
石碑山今已不存,作为地名,1956年有曹山乡石碑村,现在是真州镇三八村石碑组,另外,还有一条路叫“石碑路”,位于仪征化纤生活区以北,相当于生活区外环北路。
作为扬州区划地名史料编纂和仪征市地名办专家组成员,笔者经常参加地名新设、变更专家论证会,2021年遇到两件事与这一带有关,一是石碑路,二是甘露乡。石碑路是万博山庄北面的一条东西向道路,由于城市发展,已经向西延伸过了胥浦河,与胥浦家园南门的子胥路连上了。因世园会开园,市里下力气拓宽胥浦河西侧的南北向沿河路,将其改造为“伍子胥大道”,又因大部分路段不符合“大道”标准,最终定名子胥路,这就要求原东西向的子胥路更名。笔者和其他几位专家都觉得,既然东西向的子胥路与石碑路相连,那就统一叫石碑路好啦。
然而胥浦家园一带广大人民群众不同意,他们说石碑路名字不吉利,坚决不肯改名,这个观点还得到了原石碑路沿线居民的认可,索性要求老石碑路也乘机改名,真州镇和民政局(地名办)后来还征求过笔者的意见,笔者认为:
首先,石碑路的名字很好,得名于珊竹介的神道碑,珊竹介从二品,张弘范那么大的功劳,也不过官至江东宣慰使。再说,这地方风水这么好,葬这么多名人,宋朝的发运使许元、元朝的宣慰使珊竹介、清朝的武状元杨谦、提督杨凯,更有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为珊竹介书写墓碑,这可不是个普通的墓碑,在书法史上都有名的。
其次,他们就是认为石碑路这个名字不好,要改掉,并要笔者提几个其他名字,笔者是赞成石碑路的,如果要改名,建议用文敏路、状元路、荷叶路。文敏是赵孟頫的谥号,状元是杨谦,荷叶地是胥浦家园内商周聚落遗址名。
但是,专家只能是建议,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实践证明他们一般不会采纳专家建议,这时候特别羡慕扬州取地名时对专家的尊重。遇到这类事情多了,笔者再也不见气,只要自己尽了力就不遗憾。例子很多,比如城东运河以南、新四中附近的新社区,笔者建议取名宝坊社区,将宝坊寺的地名带入;万博社区与华兴新村社区合并,建议取名甘露社区,将宋代甘露乡的历史地名复活,宝坊和甘露这两个地名,又喜庆、又吉祥、又有历史感,可人家早就另有安排,结果取的名字和得名理由,让笔者哭笑不得。
:handshake :handshake 历史就这么被这类人改的面目全非:lol:lol:lol 仪征有些人真特么的矫情,北京叫什么坟的、陵的都没什么事,仪征叫个石碑的就不行? :handshake 专家有建议权,无决策权,可以认为前期的征求意见是形式,最终的结果只有决策者可以拍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