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最早的帝王行宫,扬子宫的民间传说
本帖最后由 姚大鹏 于 2025-5-12 11:21 编辑大业五年(609)隋炀帝派江都丞王世充修建江都宫和扬子宫,一年后宫成,杨广于大业六年(610)三月癸亥,幸江都宫。夏四月丁未,宴江淮已南父老,颁赐各有差。六月甲寅,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大业七年(611)二月己未,在扬子津垂钓,百鱼宴,鸟禽宴,大宴百官,论功行赏。
这是杨广的第二次南巡,史书记载得明明白白,杨广来到了(仪征)扬子津,钓鱼、宴会、赏赐,这也是他一生的巅峰,从江都回京后,当年就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三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其间还有一次北巡,在雁门差点儿被突厥抓了俘虏。
隋炀帝开运河后,沿河建了四十多座行宫,仪征拥有两座,即临江宫和扬子宫。从此,仪征有了扬子的名称,这段江面也因此得名扬子江。
“扬子宫建筑信息保存很少、史料记载更是难寻,这给扬子宫复原工作带来了困难。我只能采用收集民间传说与实地踩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推测出扬子宫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占地面积、楼层高度、层数、开间等基本信息。参考同时期建筑,合理推测其建筑材质、屋顶构造、门窗花纹、斗拱形状等信息。只能收集隋朝同时代宫殿资料作为借鉴,完成对目标建筑的结构分解和形态推理,再应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渲染,可制作出更为直观的视频和动画,使得消失千年的扬子宫“活”起来。
扬子宫是一座拥有了1400多年历史的隋炀帝行宫,当时的扬子江水是天下第一名水,与扬子江水名气并列的还有蒙顶山上的绿茶,隋炀帝当年也是一个好风雅的文人,自然也很欣赏甘甜美味的扬子江心水,更是他喜欢洗浴静泡养身的地方,称它为“洗浴王”也不为过。
扬子宫就处在仪征市城南大码头区内,江南对面依靠着南山,后来南山的积雪是著名的真州八景之一,当年扬子行宫中最有名的帝王宴是百鱼宴,自秦、汉、隋、唐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好在这里品鉴扬子江的鱼和甘甜美味的水,不管它的地名如何换来换去,最早的“扬子宫百鱼宴”,后又叫代鱼的名字就延续了下来,同时扬子县也因扬子宫而得名,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的故事代代相传,世界闻名。
扬子宫当年为什么要建在仪征长江边呢?是因为仪征段长江的水质一流,不仅孕育出各式各样的名鱼,也吸引着各种候鸟和美丽的陆地小动物,因此也带来了商贸的兴旺,所以也推动了空前繁荣的北宋大码头,长江水和运河水就是最优质的转运资源,扬子江心的水更是天下文人最向往的水,关键它没有任何污染,就象温泉那样没有任何不适的异味儿,是最适合泡澡的美水,还对一些疾病具有不错的调理效果,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别说泡澡,洗澡都是奢侈,才使得扬子江心的水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隋炀帝是扬子宫的大业主,这位爱江山又爱享乐的昏君,在一个不算大的扬州就建了四十多处行宫,最终丢掉了王位和大好江山。
江都王也喜欢泡澡,他以石砌池,最后还将陵园也修到了仪征境内。
江北大码头在唐宋两朝盐商的推动下,大码头一时盛况空前,修建了几十座私家园林,至此仪征城有了达官贵人的好去处。
直到清末后,据说城南大码头泡澡的浴池也最好最优,伙计们修脚和毛巾察背的功夫一流。
民间有传说在扬子宫还发生过隋炀帝三番两次来此赏花。吹得神乎其神,说隋炀帝好色,强奸亲妹妹杨琼,杨琼自尽后葬在附近,墓上还开出了绝色琼花,隋炀帝良心发现,几次来扬子宫,都是为了看琼花绽放,来平复良心债。
其实,“独赏琼花”这一说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史料记载杨广有一位哥哥、三位弟弟、四位姐妹,并没有一位姐妹叫杨琼。其次,琼花(华)一词,出自《诗经齐风着》,只是形容洁白如玉,并不特指某一物种,唐代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比喻似玉的花朵。
在这里有花农专门栽种月季花和芍药花送给隋炀帝随行的贵妃们在沐浴时浸泡。传说用扬子江心水在扬子宫中池水洗浴之后,肌肤可以滑如凝脂,可见这扬子江心水能让洗浴之人肌肤也达到很好的保养。
除了隋炀帝,近代的名人们,也很喜欢用扬子江心的水泡蒙顶山茶,因为“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公认的中国第一茶联。茶、水二者成就千古姻缘,要先从“扬子江心水”谈起。天下好茶,皆需好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已成好茶好水的千古绝唱,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么好的茶水还有哪一种可以比得上呢?
品尝不尽甘甜扬子江中水,帝王风雅扬子宫。如果我们能创造性的开发利用它,让广大游客能感受到隋炀帝同款的行宫风雅之妙境,还是那一千多年前不变的扬子江中水,体会肤如凝脂的浸泡感觉;特别是喜欢这一段历史的游人,他们能不来这里体验当年的扬子宫吗?听这座帝王行宫给你讲述140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的皇家故事。
洋洋洒洒,写这么多
友情点赞……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25-5-13 10:16
洋洋洒洒,写这么多
友情点赞……
感谢楼主点赞,指导,欣赏,,,,, 姚大鹏 发表于 2025-5-14 09:19
感谢楼主点赞,指导,欣赏,,,,,
兄哒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抬举
兄弟我,说的没错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首先,杨广北伐高句丽只有两次,并且两次都取得了胜利,这也就是为何李世民在征高句丽时,吃了败仗而着急的原因。逝去的人是没办法为自己辩护的,但是好在杨广的诗词流传了下来。并且前些年北方考古挖掘出隋代中下级军官的墓志铭也记载取得了胜利并得到了进封(有相关论文),《纪辽东二首》:其一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其二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淮左听风 发表于 2025-5-16 16:38
首先,杨广北伐高句丽只有两次,并且两次都取得了胜利,这也就是为何李世民在征高句丽时,吃了败仗而着急的 ...
淮左听风
文史大咖
精彩回帖
认真拜读 其次,说杨广好色更是胡扯,这从杨广的子孙多少就能看得出来。最后,杨广是昏君么?建议先看看杨广的年号。“大业”这是有多大的抱负才会把年号定位“大业”。对杨广了解的莫过唐人,鲍溶在《隋帝陵下》一诗中云:“盘龙楼舰浮冤水, 雕锦帆幢使乱风。长夜应怜桀何罪,告成合笑禹无功。” 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后朝人能把杨广与大禹相提并论,纵观中国历史,也是独一份的。有文献记载扬子宫到了唐代发展成为扬子镇,扬州蜀冈上也产茶,其“味如蒙顶”,在晚唐北宋时期作为贡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蜀冈上建“时会堂”作为贡茶基地,再建“春贡亭”记其事,其《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一》中云:“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梅尧臣当时同行,并作《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杨州五题其三春贡亭》:“梦谷浮船稳且平,泊登冈顶看茶生。始从官属二三辈,时听春禽一两声。” 感谢楼主点赞,指导,并给于精彩的补充,公元569年,杨广出生在帝王之家,父亲是隋文帝杨坚,母亲是独孤皇后。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自幼便接受了顶级的皇家教育,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除了军事上的成就,杨广在文化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热衷于诗文创作,而且水平相当高。在江南任职扬州总管期间,他四处搜集、整理典籍,使得隋朝的藏书量在当时达到了历代之最。他还虚心向有才学之人请教,耐心修改自己的诗作,直至满意为止。像他的《饮马长城窟行》《野望》等诗作,在隋唐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中《野望》里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更是字字珠玑,借景抒情,精妙绝伦,后世不少文人都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淮左听风 发表于 2025-5-16 16:57
其次,说杨广好色更是胡扯,这从杨广的子孙多少就能看得出来。最后,杨广是昏君么?建议先看看杨广的年号。 ...
杨广确实是个风雅文人,但是人都有两面性,称帝后,杨广更是大肆挥霍,耗费人力物力下令修建大运河,并造了很多龙舟和楼船,以便四处巡游。所到之处还四处修建离宫,耗费大量人力,修建了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等诸多宫殿。
据说修建大运河时,工人每天泡在水里,下半身腐烂却还要继续修建,死了很多人,在修建离宫的时候由于工作量太大也是死伤惨重。几年后杨广还下令发兵三次攻打高句丽,每次都是无功而返,退回后杨广还追究责任,冤杀了一大批将士。种种暴虐行为,使得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至后期全国农民四处起义。 据有关文献记载,扬子宫到了唐代发展成为扬子镇,扬州蜀冈上种的茶,其“味如蒙顶”,在晚唐北宋时期作为贡茶。才有了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之佳话,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蜀冈上建“时会堂”作为贡茶基地,再建“春贡亭”记其事,其《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一》中云:“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梅尧臣当时同行,并作《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杨州五题其三春贡亭》:“梦谷浮船稳且平,泊登冈顶看茶生。始从官属二三辈,时听春禽一两声。” 仪征天宁寺睡佛 发表于 2025-5-22 06:16
据有关文献记载,扬子宫到了唐代发展成为扬子镇,扬州蜀冈上种的茶,其“味如蒙顶”,在晚唐北宋时期作为贡 ...
是啊,从扬州到仪征这段距离自古都称蜀岗,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荼天下并列第一 蜀岗
刚刚百度了
谢谢告知,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