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871|回复: 0

[红楼梦品读] 王人恩 |贾府众人的评价和宝钗的“自白”

[复制链接]

721

主题

427

回帖

7507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金钱
7886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本帖最后由 芒果42 于 2019-5-23 16:57 编辑

王人恩 |贾府众人的评价和宝钗的“自白”




       作者简介:王人恩,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现为厦门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国学院副院长。主要红学著作有《红楼梦新探》、《红楼梦考论》、《红学史谫论》等。
       薛宝钗的出场始于第四回,随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进入贾府,而到第五回,作者便马上写出了人们对宝钗的初步印象: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釵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这是作者对宝钗为人的高屋建瓴的概括,其实在此前对宝钗并无行动描写,因而显现不出宝钗的性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宝钗初进贾府,就“大得下人之心”,这对宝钗日后的“成功”便奠定了良好基础。书写至第三十五回,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即有如下的评价: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王夫人还为薛姨妈作证:“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贾母如此高度评价宝钗,实有原因。早在第二十二回中,正值宝钗过生日之际,贾母就“喜他稳重和平”,便出资二十两,交与凤姐为宝钗置酒唱戏,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 宝钗虽过生日,但没有按自己的喜好安排饮食、唱戏,而是以贾母的喜好为喜好,屈己尊人而人更尊己,敢于而且善于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最终换得千百倍的利益,这是宝钗的高明之处。
       史湘云拟设东道邀诗社,而计议了好长时间,“皆不妥当”。宝钗帮湘云作出了几点安排:一是设螃蟹宴,请老太太等来吃螃蟹,因为府中人“有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如此行事有两种好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请贾母等人来吃螃蟹,不仅可投众人之所好,而且替王夫人还了愿。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但请贾母等人时要讲究策略——“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到宴席散了,同辈姊妹兄弟们再作诗。二是螃蟹由宝钗自己提供,好酒、果碟从自家铺子里取来。这是宝钗充分考虑到湘云手头不宽馀,在家又不能做主,吃叔婶的下眼饭诸种不便后作出的决定。宝钗很懂得湘云的心理,怕自己这样做伤了湘云的自尊,解释说:“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三是帮湘云想好并写好诗题及作诗要求等。螃蟹宴及菊花诗社如期举行,获得圆满成功。众人高兴不已,湘云大得脸面。宝钗的以上几项安排,赢得了湘云的万分感激,先是“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继是连叫“好姐姐”:“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第三十七回)湘云亦不隐瞒,给贾母说是宝钗帮着自己准备的,贾母说:“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第三十八回)



      邢岫烟寄居贾府,她家道贫寒,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但为人雅重,虽然需用之物或有亏乏,又不张口求人,“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天气尚冷之时,岫烟只穿夹衣而不穿棉衣,把棉衣送进薛家当铺“恒舒典”当了,好省出几吊钱来周济父母,兼用作“打酒买点心”给迎春房中的妈妈丫头们吃,以好相处。宝钗知道后,难受得愁眉哀叹,对岫烟说:“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第五十七回)宝钗紧逼着要来了当票,并瞒过母亲,替岫烟赎回了棉衣。在偌大个贾府中,像宝钗这样暗中周济贫穷者,舍自家之利而诚心帮助他人者,实不多见。拔一毛而利天下之事,许多人不为,而宝钗则为之,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宝釵身上体现得很清楚。这就是宝钗,一个乐于助人的贤宝钗。
       赵姨娘在贾府是颇不受人欢迎的人,“素日常怀嫉妒之心”,口碑极不佳,连亲生女儿探春都对她很不满意。而分送薛蟠远路带来的土物时,宝钗也给了贾环一份,赵姨娘看到东西,“心中自是喜欢,想到:‘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且连忙拿着东西又去王夫人跟前卖好:
       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第六十七回)
      好人称赞好人不足为奇,坏人称赞好人就实属难得。赵姨娘几乎连一切人都嫉妒,而独对宝钗的为人大加称赞,可见宝钗为人之大度、之贤淑,怪不得她进贾府没多少时日,众人夸赞,小丫头们也喜欢同她一块玩耍。即使对香菱那样的奴婢,宝钗也平等以待,并不摆出阔小姐的架子。这就是宝钗,一个贤淑、公道、宽厚待人的宝钗。



      在处理与黛玉的关系方面,宝钗的宽厚待人、善解人意的品格显现得更为充分。客观而论,与黛玉交际是较难相处的,与黛玉来往是较为累人的。因为黛玉清高、嘴尖,“恣情任性”,说出的话“比刀子还厉害”,又爱猜疑、嫉妒。自宝釵入贾府后,她对有“和尚送的金锁”又家道富有、端庄丰美的宝钗时时存有戒备之心,尤其是“金玉之说”的阴影一直笼罩在黛玉的心头,所以黛玉与宝釵不时有唇枪舌剑的摩擦和冷嘲热讽的对答,摩擦或斗嘴多是以黛玉挑起始,而以宝钗退避终。宝钗深知黛玉爱着宝玉,视自己为情敌,她并没有采取进攻的方式与黛玉争宝玉,而是以理御情,退避三舍,“冷”得令人惊奇,而决非有的论者所谓“她是插足的第三者”,尽管她对宝玉有爱心(详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写出了宝钗宽以待人、心胸豁达的性格。黛玉生病,“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宝钗动之以真情,晓之以医理,面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疾病缠身、性格孤傲的黛玉,宝钗设身处地地为黛玉宽解,说两人是同病相怜。一番推心置腹、体贴入耳的话说得黛玉感动不已,也向宝钗掏出了真心: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 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第四十五回)
        在《红楼梦》中,像黛玉如此讲出肺腑之言、自我检讨者,惟对宝钗一人而已。常言道:人心换人心。精明如黛玉者,对宝钗又敬又谢,乃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回目用精妙的文词“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以概括。庚辰本对此有脂批云:“宝钗此一戏,真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及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及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心(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1]
        从贾府中众人的评价可以看出,薛宝钗不是什么“奸人”、“伪善者”,她是以自己端正的品行获得众人的热爱和尊敬,她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尤其是乐于帮助比自己处境不佳的弱者;她能屈己尊人,甚至能忍受别人的猜忌和误解。因此 ,即使坚决贬薛拥林的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也对宝钗有较好的评价:
      观人者必于其微。宝钗静慎安详,从容大雅,望之如春,以凤姐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迈,袭人之柔奸,皆在所容,其所蓄未可量也。[2]
      然而,我们一考察宝钗的成长过程,才发现宝钗自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的性格发展颇有阶段性。第四十二回写黛玉日前行酒令时引了《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两句话,宝钗要“审”黛玉,黛玉“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拉黛玉坐下吃茶,款款地“自白”道: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可知宝钗祖上也是读书人家,祖父爱藏书,这为宝钗博览群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成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学识,其博学似在黛玉之上,诸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人百种、佛学经典、医学绘画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她过生日时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把《寄生草》一曲背得滚瓜烂熟,令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第二十二回)宝玉尊宝钗为“师父”,探春赞宝钗为“通人”。
      然而,有得必有失。博览群书使宝钗成为“通人”;后来大人的打、骂和烧书以及宝钗的丢开“杂书”而读“正经书”,又使得宝钗及时回到了封建正统道路上,逐渐失去了天真、活泼、多情、聪慧、淘气的童心,被动且自动地蜕变为一个以理节情、端庄稳重、遵守儒家传统道德规范、以针织女工为主业的典型的封建淑女。甲戌本于第五回“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二句旁有夹批云:“这还是天性,后文中则是又加学力了。”[3]既点明了宝钗性格中的天性成分,又道出了宝钗性格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注释:
[1]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第516页。
[2]《红楼梦卷》第一册第127页。
[3]见《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第6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12-22 09:22 , Processed in 0.0278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