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460|回复: 1

[游记] 格登山乾隆碑

[复制链接]

660

主题

1862

回帖

1501万

威望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808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疆伊犁昭苏县以西60余公里的格登山上,有一座乾隆御碑,碑的全名叫“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碑文乃清朝乾隆皇帝亲自撰拟。格登山碑高2.95米,宽0.83米,厚0.27米,碑额镌刻盘龙,正面刻“皇清”,背面刻“万古”,并有日出东海浮雕图案。正面满、汉文,背面蒙、藏文,用四种文字镌刻,全文竖排,其中汉文共计240字,碑文记载了清军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叛乱的经过和战绩。从碑文得知,格登山碑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格登山碑景.jpg 乾隆二十年(1755)2月,清军进军伊犁,讨伐准噶尔部达瓦奇,达瓦奇退守格登山负隅顽抗。5月14日夜,翼长阿玉锡、章京巴图济尔噶尔、宰桑察哈什三巴图鲁率22名精锐骑兵,夜袭达瓦奇大营,出其不意一举击溃叛军,达瓦奇南越天山逃到乌什,被乌什阿奇木伯克霍吉斯擒献清军。

格登山一战宣告了准噶尔政权的覆灭,结束了祖国西北边陲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反对民族分裂有着重大意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表示“来春于伊犁格登山刻石记功”,并亲自撰写了碑文,这也是边疆地区非常罕见的乾隆皇帝御笔之一。

格登山碑曾在中俄勘界中发挥重要作用。清朝咸、同年间,格登山及特克斯河以北、伊犁河以南的大片国土(今新疆昭苏、特克斯、巩留三县)被沙俄强占,光绪八年(1882)左宗棠收复新疆,外交官曾纪泽、大臣长顺在谈判时抗词力争:“格登山是我国镇山,上有高宗纯皇帝勒铭格登山之方碑”,据此铁证,上述地区得以收复。

“格登”是西蒙古语,“脑后骨高”之意,形容此山拱起如后脑骨。格登山石碑虽经风蚀雨剥,碑文漫漶斑驳,但整体碑石完整无损。乾隆年间建碑之时,为石碑修建了木石结构的御碑亭,因年久失修,碑亭无存;同治年间又对其进行过修复;1975年,国家拨款重修圆弧形的碑亭,将碑身置入亭内;1985年国家又拨款建造飞檐碑亭,并用钢筋栅栏将石碑围圈起来,进行隔离;2001年6月25日,此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1日,昭苏县境内里发生了里氏6.1级强烈地震,震中在中哈边境距格登碑20公里处,致使格登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2006年国家再斥资50万元,对此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维修。

准噶尔部的前身是曾与明朝对峙的瓦剌部,后来瓦剌部在与鞑靼部战争中失利,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也称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在与其他三部的争夺中获胜,于康熙十七年(1678)建立准噶尔汗国,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杭爱山(燕然山),西包巴尔喀什湖,并一度占领和统治南疆、青海、西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兵锋直抵乌兰布通(塞罕坝),康熙皇帝御驾亲征获胜;噶尔丹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再犯漠北蒙古,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又胜,次年第三次亲征,终于剿灭噶尔丹。

噶尔丹死后,曾被他迫害的侄子策妄继承汗位,向清朝臣服。策妄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因国力逐渐强盛,屡与清朝为敌,雍正七年(1729),专设了军机处,统筹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九年清军在科布多大败,五万大军尽失,被迫以杭爱山与准噶尔划界。

噶尔丹策零去世后,达瓦齐于乾隆十八年(1753)即位,由于内部争斗,达瓦齐的对手阿睦尔撒纳投向清朝,乾隆皇帝抓住机遇,于乾隆二十年(1755)发起征讨准噶尔战役,由阿睦尔撒纳带路,迅速占领准噶尔王城伊犁,将达瓦齐逼至格登山,仅以3位巴图鲁率22名人夜袭大营,即成摧枯拉朽之势,剿灭达瓦齐。

达瓦齐死后,乾隆皇帝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并释放被达瓦齐扣押作为人质的南疆回部领袖大小和卓兄弟。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想借清廷之手消灭对手达瓦齐,自己当可汗。遭拒后,于当年八月发动叛乱,大小和卓也参加了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第二次征剿准噶尔,阿睦尔撒纳战败后逃往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

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皇帝发兵征剿南疆大小和卓,两酋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被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尸首送交清朝。

此役后西域一统,乾隆皇帝将其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全疆,将军府住伊犁霍城。

乾隆三十六年(1771),被准噶尔排挤到伏尔加河流域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举族东归,乾隆皇帝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

光绪十年(1884),左宗棠打败叛军阿古柏重新收复新疆,并从沙俄手中收回部分伊犁领土,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设立新疆省,改土归流,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清末民初,国家积弱,沙俄贪得无厌,蚕食中国西北领土,使与其毗邻的清朝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范围日趋缩小,阿尔泰段防务形势如同累卵。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同意伊犁将军长庚所奏,将阿尔泰从科布多分离出来,单独设官管理,即“科阿分治”。辛亥革命期间,外蒙古僧俗势力在沙俄的鼓煽下,宣布“独立”,黑喇嘛叛军先后攻占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城,新疆督军杨增新在无兵无钱的窘境下,凭威信和谋略,取得当地蒙古、哈萨克的支持,打退了叛军,将阿尔泰收归新疆建制,使其免遭被分离出去的劫难。

若无康雍乾祖孙三代锲而不舍,哪里会有我们今天环游的新疆?

若无左宗棠收复新疆,大中国雄鸡版图缺了个大尾巴。

若无“科阿分治”,我们今天要去俄罗斯去看喀纳斯湖、白哈巴、禾木村了。

勘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西北局势基本稳定。乾隆皇帝总结平准、征回两役,颁《御制开惑论》宣告中外。他写道:“两大部落,不为不强,周二万余里,不为不广,五年成功,不为不速。”

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他的十全武功中,两征准噶尔、平大小和卓是其中三功。

为纪念统一西域的战功,乾隆皇帝亲笔写下碑文,记录作战经过,表彰立功将士,作《御制评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御制评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文》、《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回部勒铭叶儿羌碑》等,供后世子孙瞻仰。两百多年过去了,唯独格登山碑至今基本保存完整,矗立山巅。

碑文中说:“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功绩与汉唐在西域的作为做个对比,认为自己更高一层,既收复了疆土,更收复了人心。

乾隆收复新疆,与我们仪征有关系吗?还真有!《清史稿》:“乾隆中金川两次用兵、西域荡平、伊犁屯田、平定台匪、后藏用兵,及嘉庆初川楚之乱,淮、浙、芦、东各商所捐,自数十万、百万以致几百万,通计不下三千万。”就是说,乾隆年间用兵西域,两淮盐商是做了捐赠报效的。捐赠是在缴纳正常盐税之后的额外奉献,两淮引盐要在仪征天池掣验中转,从运河进长江,运往鄂湘赣皖销售,扬州盐商的收入来自这里,换句话说,仪征人也为收复新疆做出了贡献。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点评

拜读,犹如亲临所见。  发表于 2019-7-16 1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1-9 10:04 , Processed in 0.03466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