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510|回复: 0

[红楼梦品读] 红楼之说李纨

[复制链接]

721

主题

427

回帖

7507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金钱
7886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芒果42 于 2019-9-24 08:38 编辑

红楼之说李纨

宣君琳

       李纨,字宫裁,乃《红楼梦》一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从始至终都安安静静、不声不响的人物。正因如此,在热闹繁华的大观园内,李纨便显得太过安静,静得就似一尾安静的鱼,除却一些重大场合、家庭团聚的节庆典礼,几不可闻其声、几不可见其人,才会令人对她生出几分好奇,意欲探究一二。
      在1987年版本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进贾府的场景中,贾母向黛玉介绍李纨的时候说的是“这是你珠大嫂子”。当时我还觉得这称呼挺好笑的,然而后来复又细看品味,结合当时饰演李纨的演员孙梦泉运用的精湛演技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来思考,我却隐隐生出几分对李纨的同情怜悯来。
      珠大嫂子,既是众人对李纨的称呼,同时也是贾府这个大家族对李纨的定位。正是这寥寥数字的称呼,就此紧紧束缚住了李纨的一生,将她锁在了大观园稻香村的寒秋暮冬之中,空留无限寂寞。命运对她是如此的残酷,夫君的英年早逝,也许是李纨这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痛楚和悔恨,而命运对她又是如此的眷顾,让她得诞下贾府二房长子的唯一嫡孙贾兰,并因此得到优厚的照顾和待遇,保她一生衣食无忧。
640.webp.jpg


      李纨的生子如此乃是命中注定无子的凤姐无论如何都羡慕不来的福气,而她的孤身守寡多年又是旁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的寥落。她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便是她一生的高度概括和完全写照。
      幸而李纨生性恬淡,并未有多大的情绪起伏,在这么多日日夜夜的时光消磨中也逐渐适应或是说妥协无奈接受了这样的人生状况。当然她也很懂得转移情绪,给自身找寻希望和未来——儿子贾兰便是她的寄托,便是她的日后,因此她选择避世隐匿,在大观园中独辟一片世外桃源,安安静静地教导儿子,过着自己的平淡生活,因此也避开了家族中重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给众人树立了温良恭俭让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府中颇得众人赞许和尊敬,并成为资历深厚且有一定地位的大奶奶。
      书中对于李纨的描写多为众人场景出现,而真正独写李纨的片段却少之又少,然而仅有的几回稍显李纨突出的情节却都无一不体现了她最为显著的两个性格特点,那就是个性温和却头脑精明。
       在王熙凤生病而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暂代和共理家事之时,其实当时王夫人的本意应该是让李纨、探春和宝钗这三人之中资历最深也已为人妇的李纨主理家事,而探春和宝钗两位闺阁少女则协同左右。不过,李纨深知管家的位置乃是权力中心,虽有大权在握却也最易开罪众人,她又是一贯维持着“大奶奶是个活菩萨”的好形象,断不会因为这一次短暂的代理家事而让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赞誉毁于一旦,而且她也很清楚这只是暂代病中的凤姐来理家,并不是真正的管事儿的,这管家的尺度分寸需要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既不能越位也不能懈怠,否则凤姐这样的脾性若是计较起来也是不好收拾的,所以李纨十分巧妙地将“临时主管”之位让渡给了爽朗能干的探春,而自己则乐得清闲在旁调度。尤其是听闻管家媳妇们报来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去世的消息,李纨张口就赏银四十两,而实际上像赵国基这样的奴才身份,以往惯例最多也就赏银二十两。李纨在府中的时日不短,未必不知道这些惯例,但她仍表现得如此宽厚大方,为的就是她一贯以来树立的宽厚仁慈的形象,而至于最终如何执行,便是真正负责主理的探春的事儿了。
640.webp.jpg


        还有一回,李纨提出要办诗社,不过她生性谨慎克制,并没有马上就去运作来实现她的创意,而是等到将近半年之后,探春想起了李纨曾经的构想,才说准备要创办诗社。李纨虽是这个构想的提出者,但却并未与探春争功,而是一听到消息就立马赶到探春那儿,并称赞探春“雅得很”,更是采取一连串的行动来支持探春和诗社,比如她自荐为掌坛人,又拿出自己的住所“稻香村”作为社址,还肯定了黛玉的建议说道“极是”,即为不再用姐妹姑嫂这些俗称,改用“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又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那就是邀请凤姐担任监社御史,这样既不用自己掏银子,又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诗社的经费问题。种种积极的做法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敬佩,绽放了她性格中少有的奇光异彩,不过从细节来看实则也隐约表现出了她温和含蓄的外表之下内里敛藏的精明特质。
        不得不说,李纨的确很懂得也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她是一个十分理智内敛的人,活得淡然冷静,看得通透空无。她从不与旁人针锋相对,亦不与旁人争名逐利,更不会口舌生非、翻风起浪,但其实最终收获最丰的、最大的赢家却是她,名誉、地位、财富,该有的一样不少全数坐拥收入囊中,而本非她这辈分资历的所该有的份例,长辈们也多会看在她贤良淑德、寡妇失业的份上都悉数给她,因此她也算是“闷声发大财”的典例。
       实际上,李纨宽厚温和的形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本就源自于她的身份地位。作为贾珠的遗孀,又是外姓人的尴尬地位,李纨在贾府中可谓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还得常年守着贞节牌坊度日。众人虽对她冠以珠大奶奶、珠大嫂子这样的尊称,但实则这敬畏中还夹带着那么些隔阂和疏离的成分在其中,那么她要生存度日的话,这立足之点便只能从为人处世方面来经营。树立好的名声形象,忍受无边的寂寞空寥,李纨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内心的苦楚恐怕也无人知晓、无人能懂。正如李纨的住处“稻香村”便也是一处很好的体现,这住址之名更是贴切的形容,一则符合李纨“稻香老农”的称号和她自喻霜晓寒姿的“老梅”形象,李纨常年孀居,早已心如枯槁,因而起名取号时也总会用些偏向恬淡沉静的字眼,二则其竹篱茅舍的布设,“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的居住环境也在隐喻暗示着李纨孤立无援、无所依靠的处境地位。稻香村简约朴素,远离尘世,颇为符合李纨静谧避世的生活方式,然而地理位置的偏远孤零,却也反映出了李纨在大观园中资历虽深却并不甚受宠,远离人群焦点并无受到过多关注,除了儿子贾兰也实是孤苦无依的尴尬境地,可以说李纨“安安静静地带着兰儿过日子”的心如止水、甘于清静的处世方式也实属为命运所带来的无奈之举。她几乎已经是一无所有了,那么她就只能为自己的日后筹划储备,抚育教导好儿子贾兰,又储存了大量的私房钱和体己银子,因而李纨看似宽和大方,实则对于金钱利益方面的事情却是算得十分清楚的,甚至给人有些个性吝啬之感。在书中许多细节亦有体现,例如像上述内容中,李纨邀请凤姐担任诗社的监社御史,便是想让凤姐出资筹办诗社而自己不用花费银钱,而后她又提议大家轮流做东道主宴请众人,这样即便诗社总址在她的稻香村,可活动却不用她操持,经费也不用她出了,又提出大家集资建社,分散她所需出的钱财经费负担……从这些细微之处其实都可以看出李纨看重钱财且精于利益的性格,不过联想到她的经历处境,便也觉得虽为如此却也可以理解。
       相比于妯娌“琏二奶奶”凤姐的人前人后出尽风头、卖弄才干招摇过市,“珠大奶奶”李纨的静水深流舒心度日、富贵闲散修身养性,实则更为封建家族中居家度日之典范。她不动声色地赢得在贾府和大观园中的名声和地位,甘于忍耐、甘于寂寞、甘于平淡,最终也成全了她一生安稳淡然的生活。这便又合了一句名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李纨的避世自守让她在贾府被查抄之时幸免于难,得以保留自己前半生的积蓄资本,使自己后半生仍能细水长流地顺遂度日;她的悉心教导也让其子贾兰在殿试中得了圣上的关注垂询,加以体恤慰奖,得以中榜还家。
      书中结局之处偌大的贾氏一族千众余人,最终离的离、散的散、去的去、逝的逝,各人命运都不得多么完满。而恰是李纨,安安静静带着儿子兰儿的李纨,独守自己一方天地的李纨,终得不错的结局,算是大观园中难得的幸存下来的人物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6-10 01:13 , Processed in 0.04111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