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70|回复: 0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县学

[复制链接]

663

主题

1862

回帖

1501万

威望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8179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巫晨

写仪征古迹探访记,县学是必须有的。但是内容可能与《真州八景之泮池新柳》重复。所以考虑再三,本文侧重写遗迹,而县学学额地位、资福寺与县学互换、许承远五世建学、著名校友等内容,则放到“泮池新柳”和“仪征科举”去。

仪征在宋代是真州,所以有州学。州学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起初在城西南长乐坊,后来迁到东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在城南榷货务旧址重建;明代降州为县,建县学于玄妙观东;嘉靖四年(1525),巡按御史李东将玄妙观拆毁,地皮划归东隔壁的学宫,县学得到了扩建,其位置在今天的解放路市政府。

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樊养凤认为科举成绩不佳是县学风水不好,力排众议,将县学与资福寺互换,这样资福寺搬到了今市政府位置,县学就搬到了原资福寺,即今前进路实验中学和人民医院停车场及病房大楼的位置。

本文所述的县学,是前进路位置的。解放后这里是仪征中学,本世纪初仪征中学搬迁到万年路后,老校区初中部改为仪征市实验中学。其实实验中学只是古代县学的一小部分,是泮池以南的地方,而市人民医院宿舍楼、停车场、病房楼才是县学的主体位置。

从县志给出的“学宫图”,结合县志有关描述,可知县学大概有这些建筑:

中路:“宫墙万仞”照壁、东“金声”牌坊、西“玉振”牌坊、泮宫门、泮池、木栅屏墙、东“圣域”牌坊、东下马碑、西“贤关”牌坊、西下马碑、棂星门、东名宦祠、西乡贤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东祭器库、西乐器库、明伦堂、尊经阁(文武状元牌坊具体位置不明确);

东路:奎光楼、青云楼、文状元桥、崇圣祠、土地祠、教谕衙门、教谕衙大堂、照厅、祀厅、两进上房和一般用房;

西路:武状元桥、训导衙门、训导衙大堂、照厅、祀厅、两进上房和一般用房。
学宫图.jpg 【道光志学宫图】

如今县学还剩下的古迹,有实验中学里的泮池、文状元桥,人民医院里的若干残碑。还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存在的白沙公园(泮池)照片、上世纪七十年代存在的奎光楼照片。此外在实验中学内新建的阮元塑像也值得一看。

泮池

泮池是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樊养凤搞寺学互换,在原北宋资福寺的放生池基础上形成的,“仍其前巨浸为泮池”;康熙六十一年(1722)知县李昭治“凿泮池,如半圆形。池外筑堤,名曰“瀛洲”。堤上植桃、柳数百株,堤外挑玉带河,南北与市河通。”;乾隆二十六年(1761),县丞李元植重浚泮池;嘉庆四年(1799)县丞申淑浚疏通市河,重浚泮池。

2019年5月13日,我陪同来访的厦门大学祁刚教授参观县学(宋资福寺)旧址,他是研究运河与寺庙关系的专家,祁教授说,我看过很多地方的泮池,没有见过仪征这么大的,州学、府学的泮池面积都没有这个大。好像是为了验证祁教授的话似的,我于三天后的5月16日跟市政协到福建漳浦、泉州调研文旅文创项目,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了东南第一文庙——泉州文庙,规模宏大,亲眼目睹其泮池,确实没有仪征的大。
泮池新柳(大兵摄).jpg 【泮池(大兵摄于2013.4.7)】

辛亥革命后,各地掀起为革命烈士建纪念公园的热潮,镇江有伯先公园,纪念赵伯先,仪征有白沙公园,纪念盛白沙。白沙公园的地点就在泮池。2019年,安徽藏家金明披露了一组日军1937年底占领扬州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日军在白沙公园的留影,看起来泮池凋敝,亭子也不精致。
日军白沙公园.jpg 【日军在白沙公园(泮池)】

文状元桥

县志在卷三《舆地志》中记载道:“状元桥,在泮池,东、西各一。乾隆三十六年,通学捐修。”比较简单。

但县志在卷十七《学校志》中,则有比较详细的修建记录:万历十三年(1585)寺学互换后即已存在,“东引淮水入泮,造石桥跨之”;崇祯七年(1634),知县姜埰“改石桥为小板桥”;顺治十年(1653)教谕左国林“于泮池之东,仍造石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巡盐御史曹寅等发起重修县学,“邑人黄复征等复造泮池东石桥,稍徙而南,名曰‘状元桥’。”这是“状元桥”名之始。乾隆二十六年(1761)县丞李元植重浚泮池,“邑人程元基等倡修圣殿、东西状元桥”,这是西状元桥首次出现在县学维修清单上。

东为尊,紫禁城文华殿在东,武英殿在西,县学教谕在东,训导在西。同理,东侧的应为文状元桥,西侧的应为武状元桥。

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仪征县学的文状元桥,是因陈倓中状元而命名的,武状元桥,是因杨谦中武状元而命名的。经查,陈倓中状元是雍正十一年(1733);杨谦中武状元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

根据县志记载,明万历时造石桥,崇祯时改为板桥,清顺治时恢复为石桥,康熙时复造石桥,稍徙而南,名曰“状元桥”,可知桥和“状元桥”命名在先,陈倓中状元在后,文状元桥并不是因为出了状元而命名的。

西状元桥乾隆二十六年(1761)才建,比杨谦考中武状元晚了55年,可知武状元桥也不是因为杨谦考中武状元而建的。

笔者推测,两座桥分别叫文、武状元桥,是建设者将对学子们的美好期盼寄托在命名上,讨个好口彩。这和仪征南门的状元井得名是一个道理,命名为状元井并不是纪念某人中状元,而是井栏上状元游街图案,为的是祝愿学子们日后高中状元。

如今西侧的武状元桥已不复存在,东侧的文状元桥得以修复,据说大部分石头都是在原处水里捞上来的。我多次带朋友参观文状元桥,2014年11月陪同浙江大学陈东辉教授和台湾静宜大学邱培超教授参观时,桥头还有配电房,2018年10月16日,我参加扬州电视台《山高水长》(该片主题是仪征县学著名校友阮元与朝鲜学者金正喜交往)剧组拍摄时,配电房已经拆除。

文状元桥旁立有文保碑,正面为:“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文状元桥,(年代:清代),仪征市人民政府,二00九年六月二日公布,仪征市人民政府,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立”,背面为“文状元桥位于泮池东南,据清道光‘重修仪征县志’记载,‘状元桥,在泮池东西各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通学捐修’,西侧‘武状元桥’(武状元即康熙丙戍科武状元杨谦)已不存,东侧现存‘文状元桥’(文状元即雍正癸丑会状陈倓)。文状元桥东西走向,为砖石结构单拱桥,桥通长12米、宽4.4米。桥基为青砖砌筑而成,桥面、桥拱用花岗岩砌筑。桥两端各有一对石鼓,两侧桥栏上均雕刻有花卉纹,每个望柱顶部均刻有莲花纹饰。2012年11月,市文广新局投入16万元对文状元桥的桥基、桥面、护栏等进行了大修,于2013年1月竣工。”
状元桥国庆展.jpg 【仪征中学建校初期文状元桥(翻拍于2019年“仪征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图片展”)】

2014文状元桥.jpg 【2014年文状元桥】

2018文状元桥.jpg 【2018年文状元桥】

残碑

2014年4月26日,我去参加“仪征市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散会后我到医院东门北,拍摄了一组照片,这是医院基建挖出来的原县学的白石、青石,有十几块,其中还有残碑,医院同志还不错,将残碑归拢,集中放置在一起。回家后我对照片仔细辨识,字迹最多的残碑是记载某次县学修缮时,出资捐修者的姓名、具体项目(如棂星门、大堂梁柱、牌楼至后门石路)和银两数,可惜落款时间缺失,不能对应上县志记载的哪一次维修;还有一块,上面只有年份,是“乾隆五十五年”,这个年份,县志里的《学校志》是有明确记载的。
人民医院出土诸石.jpg 【人民医院出土诸石】

仪征博物馆收藏了一方从人民医院宿舍区出土的完整石碑,是教谕江素出资修葺教谕署的碑记,字迹清楚。而且县志卷十七《学校志》中有记载:“乾隆三十年,教谕江素修葺厅事。”且载有江素本人撰写的《重修学署记》,对照县志重修记与出土碑文,有15处、32字的差别,今以出土碑文录之:

仪征学署,自始迁此地,至国朝顺治十八年,计七十七年。冯公益熺捐赀重建,得免颓废。于今,又百有馀年矣。官舍如传舍,岁久不修,栋宇倾圯,鞠为茂草。余辛巳四月莅任,寓宿尊经阁下。阴晦之夜,风号雨注,恒惧覆压为灾。乃亟构材兴工,剙(chuàng,同创)建修葺,至孟冬月告竣,光明完固,倍胜于旧时。内外前后,始砌有砖石甬路,免致雨雪泥泞难行。共计捐银二百馀金。或告余曰:“人谓子拙,异时拆归,非计也。”余闻而异之。夫坐寒毡者,半属寒士。业以前人之拆毁载归为非,讵复踵其陋辙?继来师尊,不费经营财力,而家人、妇子得以萃聚而安居外,之与宿儒、俊士,谈经论史,砥节砺行,以为众芳所在者,或亦乐余之拙也夫?
仪征县学署重修记碑.jpg 【仪征博物馆藏学署重修碑记】

教谕只是个八品小官,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局长或县中校长,通常由举人担任。陈倓中举后担任睢宁县教谕,后来考进士、中状元。教谕管孔庙祭祀、教育生员,清水衙门,常用“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勉。县志记载官员年俸:知县45两,县丞40两,典史、教谕、训导、巡检、税局大使、闸官都是31.52两,当然收入还有禄米和养廉银,但江素能自己出资200两修衙,已是件不容易的事。教谕是朝廷命官,关键时刻同样深明大义、忠君报国。霍邱县教谕倪可大,仪征朴席人,在崇祯八年(1635)闯军围城、县令出逃的情势下,挺身而出,率众守城,城破后全家殉难,不失士子本色,载入明史列传。

奎光楼

奎光楼是县学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倡建者为知县欧阳照,“修学宫,建文昌阁于巽方,匾曰‘奎光’”。可见奎光楼原来应该叫文昌阁的。

欧阳照是竹溪人,北宋欧阳修的裔孙。欧阳修曾来过真州,泊舟涵虚亭下;曾为许元作墓志铭;更重要的是,撰写过著名的《真州东园记》。欧阳照来到仪真当县令,不仅修建了奎光楼,还为复建东园出过力,“至明万历中,县令欧阳,为文忠裔孙,复刻之。”“万历中,欧阳照欲复东园,得小教场圃地,建屋三楹,石刻‘东园’二字于壁。”欧阳照还重修了县衙内的来鹤亭,时间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

县志有14次维修奎光楼的记录,其中还有三篇记文。从资料上看,奎光楼并不是单一的建筑,乃是文昌祠的一部分,至少还有后殿五楹,后门门房三楹等建筑。道光十年(1830)知县范仕义还为重修的后殿五楹提额“秀挹江山”。

奎光楼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毁,据说是因为危房,怕倒下来砸到人。后来在老虎山扬子公园复建了一座,因离原址太远,失去了地理信息,照片就不上了。下面是两张奎光楼的老照片,老仪征中学里的,翻拍于2019年“仪征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图片展”。
奎光楼国庆展.jpg 【奎光楼国庆展】
奎光楼毕业照.jpg 【奎光楼毕业照】

阮元雕塑

仪征县学科举成绩斐然,文武状元、榜眼探花、父子传胪,优等生层出不穷。入仕后晋升到二品以上的有多位,学问做得好的也不乏其人。官做得大、学问做得好、名声最响的校友,当属阮元。

阮元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以第四名考入仪征县学,次年科试得一等第一名,成廪膳生,五十一年(1786)八月中举。五十四年(1789)会试二十八名中式,殿试二甲第三名,五十五年(1790)散馆考试第一名。授职编修,从此走上仕途。做过九省巡抚或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生前晋加太傅。
阮元治学,作风严谨,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在经学、小学、史学、目录、校勘、金石、方志、天算、书画、诗文等方面都有专著。他整理典籍、刊刻图书,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一生,留给世人的都是文化大餐:《委婉别藏》《经籍籑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清经解》《全唐文》《文选楼丛书》《揅经室集》。所以《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对他的评价: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前进路拓宽时,实验中学乘机想搞一点文化元素,他们设想分期建设名人文化馆、民俗馆、状元楼、碑亭、状元坊、奎光楼、静香书斋等等,王吉东校长还于2016年7月11日召开过一次征求意见会,我在会上提出建议,要做好阮元的文章。后来他们决定建一尊阮元雕塑,写了篇阮元简介,让我提提意见。

2018年7月4日,我陪同阮元文化研究所一行15人在仪征活动一天,寻访阮元在仪征的足迹,去了陈集中学、老街、芸台广场、菽勤堂;刘集白羊山阮常生墓;仪征城里的天宁塔、鼓楼、资福寺、博物馆,县学是必到的地方,大家在实验中学里看泮池、状元桥,欣喜地拜谒了落成不久的阮元汉白玉塑像,旁边的简介全文如下:

贤相名儒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少时聪慧好学,二十一岁以第四名入仪征县学——即现在仪征中学,二十二岁获科试一等第一名。一生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相继任文渊阁直学士、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获“太子太保”、晋加“太傅”荣衔。先后出任或兼任浙江、河南、江西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及漕运总督。久任封疆大吏,在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屯田开荒、整顿盐政、赈灾恤民、剿灭海匪、严禁鸦片、加强国防、抗击外辱等卓有建树,为清代可数名臣。

阮元一生清慎持躬,传授儒学,是一位知识广博、钻研精深的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书法家,在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方面造诣极高,修编《经籍籑诂》、刻印《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自编《揅经室集》,主编我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畴人传》,被尊称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元是仪征古代最大的名人,也是扬州古代最大的名人。扬州社科联有阮元文化研究所,著名学者、阮元研究专家王章涛先生担任所长,笔者是成员之一,每年除年会外,研究所还组织一些活动,2018年7月4日,阮元文化研究所一行15人“寻访阮元仪征足迹”活动,时间一天。图为研究所部分成员在仪征市实验中学阮元塑像合影,左起:阮锡安(阮元六世孙)、曹永森(原扬州文联主席)、巫晨(本文作者)、王章涛(阮元研究所所长)。
阮元雕像.jpg 【阮元塑像】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1-24 17:26 , Processed in 0.08374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