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残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通过采取“云端鉴定”“搭建桥梁”“农疗康复”等方式,让惠残政策真正惠及每个残疾人。 服务零距离 “云端”心连心 为解决行动不便、无法出门的残疾人的残疾证鉴定难题,市残联协调组织评残专家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对申请人提供“零距离”服务。 在残疾人家里,市残联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答疑解惑,帮助其填写申请表并办理评定手续;评残专家对符合肢体残疾办证标准的对象,当场办理相关手续。在为他们办理证件的同时,工作人员还深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并开展心理辅导及惠残政策宣传,为进一步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市残联副理事长徐进在今年督导新城镇疫情防控工作时,走访发现了一位特殊的申请人,其身体状况目测符合残疾人评定标准,因病在扬州住院,现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云鉴定”。 据悉,市残联将积极与市残疾评定机构对接,进一步增加上门服务频次,把方便周到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实事好事。 就业不断档 企工面对面 受年初新冠疫情影响,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市残联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作为,全力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档”,就业创业服务“不打烊”,让疫情防控期间无法正常就业、创业的残疾人感受到暖暖的情谊,以实际行动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与疫情防控工作齐头并进。 目前,市残联组织了5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残疾人求职者与公司负责人面对面交谈,介绍自身情况,表达就业意向,现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58人,辅助性就业248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60人,帮助2名残疾人申请创业贷款贴息。 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的同时,市残联还为在疫情期间无法营业的残疾人给予部分资金扶持,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梦想。 农疗助康复 劳动手牵手 为提升残疾人自我保健意识,普及果蔬养生知识,享受农疗和采摘的乐趣,市残联组织约200名托养人员前往残疾人农疗基地进行农疗实践体验。 市农疗中心负责人说:“在农疗基地,残疾人可以享受农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和喜悦、尊严和自信。” 近年来,农疗成为促进托养人员康复的一种新兴模式,市残联为了提升康复训练效果,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占地100亩的市级残疾人农疗中心,让残疾人通过简单的田间活动,增强自信,亲近自然,以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让残疾人找到自我价值,早日回归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