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1

[综合] 战地黄花——纪念抗战先烈王韶(原名王毓贞)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44

回帖

2954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5507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移动
本帖最后由 尚义真人 于 2025-7-6 16:49 编辑

  王韶,原名王毓贞,女,1912年12月16日生于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后菜园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父亲王玉邦,读过私塾,以种地、开菜园为生。母亲也念过小学。兄弟姐妹五人,王韶居长。王韶青少年时期便受进步思想影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中共皖西妇女战地服务团支部副书记,邳睢铜地区苏皖特委秘书、苏皖区党委警卫连指导员、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淮北中学教师等职。1944年3月20日,日军飞机轰炸洪泽湖中共苏皖边区党委驻地半城时,王韶被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32岁。
  王韶同志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王韶幼年时期,一方面正是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月;另一方面又是“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兴起,新思想开始传播的年代。王韶在这种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萌发了反对封建、崇尚民主的思想。她小时候就反对女人缠脚,她说:“不仅我不缠足,两个妹妹也不要缠。”二妹在她的影响下,一直未缠足。三妹小时缠了段时间足,后被王韶暑假回来发现,放了足,使其免受缠足之苦。王韶还带头剪短发,从不涂脂抹粉。她从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从黑暗的社会走向光明的道路。她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并把奋发图强、学好本领、报效国家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
  王韶1918年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先读私塾,后到龙亢女子小学就读,1925年小学毕业。1926年和同学王惠生一起到安徽芜湖女子中学读书,1932年高中毕业。在她读书期间,曾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王韶父亲的封建意识较浓,幼年时的王韶就被他私下作主和本地邵姓富户的儿子订了娃娃亲。王韶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几天不进茶水,同父母哭闹,坚决不认这桩婚事。母亲很同情女儿。父亲无奈,只得假意答应退亲。一次暑假,王韶回家,她父亲打算暗中通知邵家,强行抢亲,后因母亲把消息透露给了女儿,王韶便连夜出走。不久,王韶在蚌埠请了律师,登报声明同邵家解除婚约。王韶以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砸碎了封建婚姻的枷锁,终于争得个人的自由解放。1933年初,王韶经朋友介绍,到南京莲花桥小学教书。为了继续深造,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入学后,她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阅读了一些革命书籍,从而思想上产生了新的飞跃,为她后来参加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犯中国,全国爱国同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王韶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王韶在流亡南下途中加入了由卞璟为团长,陈素、江上青为副团长的“江都抗日救国流动宣传团”(江文团),在安徽各县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由于王韶既能写善画,又能歌善舞,在工作团里,她和同志们一起排节目,教唱革命歌曲,她还主演了《我们的故乡》、《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话剧,所到之处,都深受群众欢迎。正是在抗日救亡宣传中,王韶与江文团副团长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结下了战斗友谊,两人年龄相仿,志同道合,很快迸发出爱情的火花,后结成终身革命伴侣(见《安徽怀远县志》580页)。
1938年春夏之交,王韶随江文团前往大别山地区工作。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当时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六安。在六安停留期间,得到当时受进步力量控制的省动委会的关怀和指导,并与孟超同志领导的徐州青年工作团会合,先后在寿县、田家庵、颍上、固始、商城、麻城、浠水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的7、8月间,王韶(当时叫王毓贞)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派遣,担任六安地区的皖西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支部副书记。她对全体团员亲如姐妹,有事和大家商量,使妇战团成为一个亲密无间的战斗集体。
  1938年秋,国民党安徽省军政当局,调六安县长盛子瑾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也任命盛为第五游击纵队司令。盛子瑾在六安任县长时,就曾请求省动委会(中共安徽工委负责人张劲夫等同志起核心领导作用,并负责组织工作)选派革命干部,协助开展工作。第六区地处皖东北,辖泗县、五河、灵璧、宿县、凤阳、定远、怀远七个县。当时,这些县城大部相继沦陷,津浦路沿线的公路和集镇,也多被日寇占领。但皖东北地区仍有广大乡村,日寇无暇顾及,又有洪泽湖作依托,可以开展敌后游击活动。为了打开皖东北抗日局面,盛请求省动委会多派革命干部,同赴皖东北泗县,开展敌后抗日工作。
  根据盛的请求,安徽省工委(受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当即派江上青、吴云村、赵敏、吕振球(即吕亮屏)、谢景鸿、徐崇富、周村、王韶、廖量之、张国权、李毅(兰生)、贺汝仪等同志(其中除贺汝仪当时还未入党外,其余都是我党的秘密党员)以及省动委会直属第八工作团(团长谢景鸿,后为鲁平,团员二十多人)去皖东北。工委把这些秘密党员组成一个中共特别支部,由江上青同志任特支书记,赵敏同志为组织委员,周村同志为宣传委员。这个秘密特支除负责专署和保安司令部的工作外,还要为创建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开局面。
  1939年3、4月间,我党在邳睢铜地区建立苏皖特委(属山东分局领导),开始由李浩然同志任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不久由杨纯同志任特委书记,王韶任特委秘书。王韶每天除了处理大量日常工作外,还担任给干训班的学员讲课任务。如当时给在古邳东南胡套学习的南进支队先遣第一梯队工作的同志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讲国共两党合作等。她讲课抑扬顿挫,吐字清晰,说理透彻,条唾清楚,逻辑性强。她知识渊博,语言生动,讲话幽默,发人深旨,使昕者入迷。当她讲到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时,义愤填窿,慷慨激昂,甚至怒发冲冠,使听者心情激荡。战士和学员门听她讲课,无不全神贯注,当她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有寸就领着大家在课堂上高唱起抗日歌曲来。她待人热情,平寻近人,下课时,一些战士、青年学员.常常围着她团团转,问这问那。她好象一位大姐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地教育着这些年纪不大的八路军新战士。
  1939年5月,中共苏皖区党委成立(金明为书记),8月苏区党委在皖东北泗县张塘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办公。10月,王韶同志被调回区党委任警卫连指导员,不久,又调入区委宣传部工作。
  1939年7月,彭雪枫派八路军、新四军代表张爱萍和刘玉柱两同志到皖东北和盛子瑾谈判,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为了缓和国民党桂系灵璧县长许志远和盛子瑾的矛盾,张、刘建议盛与许见面会谈团结抗日之事,由王韶同志爱人江上青(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陪同盛前往灵北张大路。7月29日,回程途中,经过泗县北部小湾村,突然遭到当地反动地主周益斋、柏逸逊、王仲涛的武装袭击,中共党员江上青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朱伯庸同志(泗县政训处主任)等八人。王韶和江上青同志是在抗日烽火中结成的革命伴侣,当时正住在张集东南薛庄的薛端甫家生孩子,王韶同志闻此噩耗,犹如晴空霹雳,万分悲痛。江上青同志是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典范;是皖东北抗日青年的良师益友。他才华出众、谈笑风生、应酬自如。他的音容笑貌,久久萦回在王韶同志的脑际。后来,她常向同志们说:“我要把悲痛埋在心里,化悲痛为力量,以加倍的努力来为党工作,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
  1940年9月,王韶被调皖东北地委宣传部任科长。王韶的公开身份是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保安处警卫营文化教员。她在工作闲暇时很爱唱歌,同志们也非常喜欢跟她学唱《跟着共产党走》、《渡长江》以及苏联的《喀秋莎》、《灼热着斯大林的太阳》、《伟大的祖国》等歌曲。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战士会唱很多歌曲,能认字写信,就连驻地的青年人也会唱会写,他们都称王韶为“王老师”、“王大姐”。
  1942年夏,王韶同志调到淮北中学任语文教师,校长是任崇高。淮北中学是淮北区党委和行署直接领导下的一所培养干部的“抗大”式的学校。它和当时的新四军四师抗大四分校有明确分工:抗大四分校主要培养军队干部;淮北中学主要培养地方干部。王韶同志到淮北中学后,与陈涤同志(当时负责党的工作)同居一室,朝夕相处。她认真备课写教案,一丝不苟的批改作业,课讲得深入浅出,同学们喜听易懂,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1942年11月间,日军对我淮北皖苏边区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淮北中学奉命紧急疏散。王韶配合陈涤同志带领一批外地学生,连夜步行到尚咀乘船渡洪泽湖,来到淮宝县韦集区,她主动协助陈涤同志与学生谈话,做政治思想工作。为了更好地坚持对敌斗争,他们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深入群众家里进行宣传。她也带一个小组,言传身教,讲解反扫荡的形势、意义和必胜的条件等,还帮助群众空室清野,安全转移,使同学们懂得如何帮助群众反“扫荡”。
   反扫荡胜利结束后,他们接到学校通知:“教室被敌人烧毁了,不能返校复课,各自就地办补习班。”她和陈涤同志便留在泗阳县龙集区金圩子办起了补习班。她俩商量后确定:第一,要把学生生活管理好;第二,要开三门课。陈涤教政治,王韶教语文、数学兼唱歌。男女同学分住两室,她们俩与女同学住在一起。四十多名学生,来自各个班级,水平不一致,她按学生的文化分别编为三个组,采用复式教学法。大约经过四十天,放寒假了,王韶同志与同学们返回淮北中学校部,陈涤同志则调离淮北中学。
  1943年淮北中学发生了一场震憾人心的所谓“淮中案件”,王韶同志受到了牵连。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已彻底弄清“淮中案件”是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由于彭雪枫师长直接过问,邓子恢政委和刘瑞龙主任(淮北苏皖行政公署主任)一道处理了淮北中学在反特斗争中发生的冤案,使受牵连的师生王韶、陈秉惠(女)、黄汉屏、胡坚(即胡雪梅)等同志得到了平反昭雪。
  然而就在党正需要她为党工作的时候,就在上级党委准备重新分配她工作时,1944年3月20日下午,日军飞机轰炸扫射苏皖边区党委驻地半城,王韶被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第二天不幸牺牲,年仅32岁,葬于半城。原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委员、边区行政公署主任兼公安局长刘瑞龙同志(1910-1988,解放后曾任农业部副部长兼党组成员、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亲笔写的“关于追认王韶同志为革命烈士的证明”中说:王韶同志工作积极负责,勤勤恳恳,是我党的好党员、好同志,应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短暂而光荣的一生——王韶同志事略》作者:王宪民2005.4.12(转自安徽怀远政协)
《安徽怀远县志》580页 王韶同志
《怀远县妇女事业百年发展史 | 革命烈士王韶》(来源:《中国共产党怀远地方史》第一卷)澎拜新闻2021-07-03

王韶.jpg
抗战烈士王韶原名王毓贞

江上青夫妇照.jpg
江上青与王者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18

回帖

3212

威望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5567
发表于 2025-7-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中国–江苏–扬州 电信
专家,这个算江二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7-7 17:23 , Processed in 0.03964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