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随笔] 积分大战 :一场神奇的博弈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4

回帖

399

威望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475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人民读者 于 2025-8-22 20:39 编辑

      暑假期间,既是孩子们放松休憩的时光,也是家长们与孩子斗智斗勇的阶段。为了确保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同时远离电子产品的诱惑,如何合理利用这段闲暇时光,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呢?为此,我和家人精心策划了一场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从7月开始,13岁的大娃和6岁的小娃在结束补习班课程后,立即投身于一场充满趣味的“积分赛”,将社会实践转化为一场全家共同参与的成长游戏。
      一、启程:从“计划表”到“积分本”
     补习结束后,我拉着两个孩子坐在客厅,摊开一张大白纸。“这个7-8月,我们要完成三个任务:学习、实践、还有——远离电子产品!”13岁大娃撇撇嘴:“又要做家务?太无聊了。”6岁的小娃眨着眼睛,好奇地看着哥哥。“这次不一样!”我拿出早已准备的“积分兑换规则表”:作业全对加10分,参与做饭10分,独立完成做饭20分,洗碗、拖地、洗衣各5分,若饭菜获得“美味认证”还能额外加20分。妹妹瞬间眼睛亮起来:“那我可以帮哥哥洗碗吗?”我笑着点头,又补充:“还有‘特别任务’——比如帮爷爷拔胡须10分,梳头5分。当然惩罚积分还是有的,比如私自看电子设备扣10分,错大题扣5分,错小题扣1分等,但积分可以换现金,用途可自己决定!”大娃半信半疑,小娃却兴奋地跳起来:“我要攒钱买新画笔!”规则定下来了,一场“积分竞赛”悄然拉开帷幕。
      二、实践篇:汗水与笑声交织的夏日
      研学旅行:知识于行走间萌芽  首站为“海洋研学”。大娃在海滩旁观日出、记载潮汐改变,以相机拍摄生态笔记,返回旅馆后,我们坐于床上分享体会,大娃积极认领了“讲解员”任务,凭借积分规则里的“创意加分”获取额外20分。小娃由于要备考写字和画画的等级考试,未能参与此次研学之行。看到我们传回的活动视频,他满怀疑惑地询问妈妈:“妈妈,我没去陪伴哥哥,要是我努力取得了证书,会有奖励吗?”妈妈含笑轻抚他的头,和蔼地告诉他:“当然会有呀,宝贝。你不但会获得奖励,并且是哥哥的两倍呢。因为你的勤奋与执着一样值得被认可和褒奖。”
     人才夜市:职业启蒙的初体验  周末的“人才夜市”人头攒动。大娃穿梭在各个摊位前,观察招聘流程,记录岗位要求。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很多工作都需要会电脑、英语好!”小娃则模仿“招聘岗位员”,学着他们询问,将玩具、储蓄罐整理得井井有条。回家后,大娃主动加了“每日语文、数学学习”任务,只为多攒积分。
       家务战场:兄妹间的“劳动博弈”  厨房成了主战场。大娃第一次独立做丝瓜炒蛋,手忙脚乱打碎了二个鸡蛋,但坚持完成了全程,拿到20分后得意洋洋。小娃不甘示弱,主动承担饭前整理,摆碗筷、擦桌子,连刷马桶都抢着干。兄妹俩甚至为“谁拖地更干净”争执起来,最后决定合作完成,平分积分。爷爷的“特别任务”也成了亮点——小娃踮脚帮爷爷梳头,逗得我哈哈大笑,10分轻松到手。
       三、积分背后的教育密码:从竞争到成长
       激励与自主:让劳动变成“甜蜜负担” 积分制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娃开始主动检查作业,错题从每日3题降到1题以内;小娃甚至自学了“简单收纳”,只为多挣5分。最让我欣慰的是,他们不再沉迷手机——因为“扣10分太亏了!”
       惩罚与反思:规则中的成长契机  一次,大娃因偷偷看手机被扣10分,他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桌前。我轻声问他:“你觉得扣分公平吗?”他点头:“确实不该违反规则。”第二天,他主动申请了“监督员”任务,帮家人检查手机使用时间,自己再也没违规。小娃因错题超量被扣分,努力争做家务,认真订正错题,为了额外将加分补了回来,笑着说:爷爷我下次想给你画一张画像,能加分吗?”我笑着点头,心里暖流涌动。
       四、蜕变:积分赛之外的收获
一个月过去,积分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大娃用攒下的钱准备买心仪的手枪魔盒拼图,小娃则拟购买心仪的画笔,更珍贵的是,他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协作——大娃教妹妹如何拧干抹布,妹妹则用童言童语提醒哥哥“盐别放太多”。厨房里此起彼伏的“加分申请”,客厅里追逐着拖地的笑声,构成了这个夏天最生动的成长画面。更珍贵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大娃学会了统筹时间,既能高效完成作业,又能参与实践;小娃从“依赖者”变成“小帮手”,甚至提示我们大人也要遵守作息时间。兄妹间的竞争逐渐转向合作,周末常一起策划“家庭项目”,比如用积分兑换一次“全家看《南京照像馆》”。
      尾声:社会实践,是写给未来的信
这个夏天的实践活动,虽无华丽辞藻,却使孩子们于劳动间感知生活的真实。他们明白了:知识乃通往未来的钥匙,劳动为获取尊严的根基,而合作与坚持,可让寻常日子熠熠生辉。也许某天,大娃在职场压力下,会忆起夜市中那些劳碌的身影;小娃成为母亲时,会念及初次刷马桶时的专注。社会实践并非一场演出,而是把成长的种子植入孩子心田——用积分换来的现金总会耗尽,但在汗与笑中养成的品格,将陪其一生。此夏,我们以最质朴的方式,告知孩子:生活之答案,不在屏幕之中,而在脚下这片热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5-8-24 06:23 , Processed in 0.02644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