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女高音张杏月《梦中人》
http://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bbsxp/2012-6/201268223746.jpg这还是“民族歌曲”吗?这还是“民族唱法”吗?早在多年前,内地这一“民歌”的概念早被我枪决了,一律的高亢甜美,一律的红衫礼服,一律的高辫浓妆,一律的歌功颂德。“民族歌曲”=“政治高亢”。要么就是“茉莉花”,“太湖水”。吓不吓一跳自己知道,终于连春晚这年三十的饕餮也从我身边拿掉。
不过转眼放到了海外,雨果专门把中国从来不知道的,很少知道的,甚至濒临灭绝的稀世音乐都会作成珍品天碟给全世界的人听,他们的音乐,央视是听不到的,春晚是看不到的,青歌赛的题是出不到的,只有一群民间发烧友会挖空心思找到的。要不是雨果给我们重现了民族唱法的美感,我怎么可能知道在台湾那个弹丸地方还有唱民族歌曲的声音,还有张杏月这样还原民歌本质的艺术家。
《梦中人》是张杏月出的第三张专辑,这张专辑里选择了一些非常台湾本土的歌曲,用非常古典的交响乐来编配,唱得中规中矩。如母爱的温柔《摇婴仔歌》,怀念故去文化的《月琴》,思念怀旧的《怀念曲》,爱恋的中西合璧的《梦中人》,反战想念参军恋人的《杜鹃花》,憧憬美好向往的《祈祷》,归隐山林悠然的《樵歌》等。这些歌本来是民歌、校园民谣、学院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仿佛是各个阶层的台湾生活的缩影。听过很多人翻唱这些歌,也听过原唱的感人情怀,而张杏月似乎用她所理解的艺术表达方式,像女神一样地娓娓诉说说台湾这块土地上古老的故事。相比于张杏月以前的《望春风》的爵士瘾,《梦中人》很庄重很古典;相比于《天上人间》的异域与民族相结合,《梦中人》的编曲更正式更丰富,总体编配更有内涵可寻。要说殿堂级的声乐它算得上的,发烧级的音响也过得了关,文学性的宝典也值得细细品味。
这是一块沧桑孤独的土地,在这里,劳作的人们终日辛苦,分娩的妇女摇着熟睡的孩子想象他长大的美好样子,虽苦犹乐,那戴着杜鹃花的小姑娘不还在等着当兵的阿哥回来吗?然而沿路北上,听到城市里酒廊里传来思念的疾苦梦中人的声音,等呀等不来,像朵飘零的落花不知身世。却又见路边的月琴手卖唱不知明天谁来延续一个休止符,谁还记得唱那些祖先的古老故事。那远离山村的人们去城镇里找他们自己的梦想幸福,而厌倦都市的隐者却向往山村樵夫的豁达。所有的这一切生活追求,总是有一种美好的祈祷,多灾多难的生活里,还存在着这样一份向往,这才是台湾。
张杏月,台湾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雨果唱片重要的专辑歌手,她的声音饱满清亮,能驾驭多种民歌西洋爵士流行等风格的作品。对于张杏月在这张专辑里的唱,评论家黄莹评论道:「张杏月是属于中国咏诗唱曲专业领域之中,已脱离歌唱家阶段,而进入擅于收放自如的艺术家之境界。中国和一般西方语言及结构不同,张杏月她以高丽的强、高音和饱满的柔、弱音塑造了她对于中国歌曲诠释非常独特的精微和细致,可说深谙中文歌乐–字重腔轻的窍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张cd的伴奏无论吉他或者管弦乐,音乐的婉美和张力,均属一流。」
我们要的是音乐中的文化,音乐中的内涵,张杏月如是唱,超越了“人声”范畴的限制,更多的是在品读一部作品,一种历史文化。
转自雅燃天使回声
<!--StartFragment -->台湾本土女高音张杏月《梦中人》 | 最后的梦田音乐图书馆 http://www.shadowinair.com/archives/4512 楼主早上好
近似吟唱的曲风
又似自言自语 轻轻叙述
听着感觉很舒服
我顶。。。。
胃寒吃什么好http://www.wg1x.com/
顶
可怜我们的音乐被一帮没有美感的人掌控着
歌曲好听
意大利留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