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42 发表于 2018-5-24 09:22

小道士的拂尘人生

本帖最后由 芒果42 于 2018-5-24 09:26 编辑

小道士的拂尘人生 张桂琴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奉元春懿旨,在贾珍等人的护送下,贾母率领贾府女眷去清虚观打醮,一路上车马成群,浩浩荡荡。沿街老百姓看到的是:“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公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辔朱缨,在那八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却是鸦雀无闻,只有车轮马蹄之声。”贾府此时的繁华可谓是烈火烹油。   “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的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便命住轿。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贾府丫环们是在主子们走远后才上的车,贾母的贴身大丫头鸳鸯也在后面,凤姐的轿子到得比较早,“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68883964546afa4abb71


       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年龄不大,责任却大,负责照管剪清虚观各处的蜡花。蜡花,即烛花,是蜡烛燃烧了一段时间之后烛心结成的像花一样的东西,寺庙里剪蜡花的工作大多交由小和尚负责。剪蜡花事情虽小,关系却重大,关乎到寺庙的安全。又因为蜡烛只要是燃烧着的就会产生烛花,小道士得时刻留神着,不敢大意。       清虚观的当家人张道士,是贾母丈夫荣国公的替身,先皇曾经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现在掌道录司印,被当今皇帝封为“终了真人”,各王公藩镇都称为神仙。此时,清虚观是鲜花着锦的,它的规模与香火之盛可想而知,小道士需要剪的蜡花想必也是比较多的,一遍蜡花剪下来耗时也多,这是小道士没有来得及在贾母等人进观前回避的重要原因。      小道士看见贾府中人浩浩荡荡而来,估计也是慌张了,匆忙之间,想着赶快躲出去,结果“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不想”二字用得好,借给小道士十个胆儿,他也不敢撞到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凤姐儿的怀里。“不想”撞,偏偏又撞了,这一撞可是撞出了大不是。       放眼当今,许多时候也是要“男女有别”的,没有哪个女子愿意被男的撞进怀里,当然也没有哪个女子乐意被和尚道士撞进怀里。不管是“有心的”,还是“不想的”,被撞了,心里都不会舒服,都会认为受到了侵犯。      被小道士撞进怀里,王熙凤的本能反应是:“凤姐儿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往哪里跑!’”这里王熙凤的骂是带了脏字的,也是书中出现得很少的脏字,把王熙凤的愤怒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无论凤姐有多泼辣,出身王家、嫁入贾家的她,不是气晕了脑袋,怎么会轻易使用这个脏字呢。有读者认为,在这里,王熙凤对撞进怀里的小道士又“打”又“骂”,是她仗势欺人、恃强凌弱个性的暴露。其实不然,王熙凤虽然性格大胆、泼辣,但她依然是封建社会的女子,还是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当家少奶奶。被小道士当众这么一撞,情何以堪,是了不得的大事件。贾府的女眷到清虚观打醮,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女子尚且不得入内,何况男性的小道士,更何况还被男性的小道士撞进了怀里,这个事件其实是很严重的。      小道士闯下如此大祸,“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清虚观前,薛宝钗等人正在下车,贾府的丫头婆子们也已经随后赶到,见到一个小道士出来,都连声喊“拿,拿!打,打!”众人此时不一定知道小道士撞进了王熙凤的怀里,却都不约而同地喊“拿”、喊“打”,并非是仗势欺人,那个年代的礼教是不能容忍府里的女眷被陌生男子看见的,更不要说是任其在女子群里乱钻了。众人看到小道士是“滚”了出来的,凤姐的下手确实是狠。      按照礼法,小道士此番是在劫难逃了,纵然能保全性命,也只能是留得一口气了。小道士运气着实是好,好在贾母听到动静,仔细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好在贾母是一位真正的修心积善之人。“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贾母是真的怜贫惜老,她不仅能够体悟小道士父母的爱儿之情,还担心贾府中人继续为难他。吩咐贾珍亲自带小道士下去,给几百钱,不要难为他:“珍哥带他去罢。给他几个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母一生,经过许多大风大浪,丈夫早逝,独自抚养儿女长大吃了许多辛苦,唯此,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她对小道士的体恤、关怀了。她的慈悲情怀,是她对生命的尊重。此刻,贾母对待小道士如同自己的孙子一样,给人的感觉很温暖,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祖母形象。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6888544669f11047ef8e


       小道士拜见贾母时,“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颤”。贾母让他起来,叫他不要害怕,套近乎问他几岁,小道士对这一切都没有反应,他的心里已经被恐惧完全占领了。贾母说对了,“小门小户的孩子”,“那里见的这势派”。有读者认为,王熙凤打了小道士之后,贾母让人领来送钱安慰,叮嘱不要为难他,是责怪王熙凤刚才的举动。这是错会了贾母的意了,贾母来清虚观看戏,有替元春祈福的成份在,主要原因是她想出府取乐。为元春祈福,只需要安排贾珍等人去做就可以了,身为祖母,不需要亲自出马的。       小道士撞进王熙凤怀里时,只有十二三岁大,与贾宝玉年岁相仿。根据周汝昌先生等红学家的红楼梦年表,前八十回故事结束时贾宝玉是十五岁,其中第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按照书中描述,则只写了一年的事情,时年宝玉十三岁。第二十五回叙述,赵姨娘、马道婆作法,王熙凤和贾宝玉中邪,一僧一道入园来救,僧云:“青埂峰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到清虚观打醮时,贾宝玉也就十四岁左右。同龄人贾宝玉,生活在荣国府,享尽了荣华富贵,府中生活有许多丫环婆子照应,出行则既有年龄差不多的小厮陪伴,还有仆人跟随。小道士却是离开爹娘,一个人出家为道。《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僧尼道姑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譬如静虚,譬如马道婆。出身的贫苦小道士,误了回避贾府女眷的时间,误撞了王熙凤,不但被王熙凤打了一巴掌,还被一干人喊打,吓得胆战心惊、魂魄飞散,让人看了非常心酸。      《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之称,始于汉代,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小道士既出家为道,便与俗世无缘,父母再也不能照顾到他,贾宝玉的珠环翠绕的生活也与他绝缘,真可谓是一般孩儿两样命运。道观中的清规戒律是必须要遵守的,和贾宝玉随身佩戴通灵宝玉不同,道教的拂尘成为小道士的随身之物。       拂尘,《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尾为之,今多用马尾。”在道教文化中,拂尘是道士常用的器物,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和八仙中的吕洞宾,手持拂尘飘然而立,仙风道骨油然而生。在文人的笔端,拂尘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宋书》《乐志》载《白纻舞歌诗》中有“质如轻云色如银。袍以光躯巾拂尘”之句。通俗小说《镜花缘》中亦有“忽见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执拂尘,飘然而至”句。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也有对拂尘的描写:“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纨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不过,此拂尘非彼拂尘,《红楼梦》文本在这里写到的拂尘,是一种普通的日常使用工具,用于扫除尘迹或驱赶蚊蝇。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68886956540a8abd943e


       小道士所使用的拂尘,具有警戒的作用,警戒小道士不得再贪恋红尘中事,要掸除尘埃,扫去烦恼,恪守道教的戒律。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表达掸除尘埃的。如晋无名氏《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 唐杜甫《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此外,还有表示“洗尘”的: 明张四维《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赛多娇看酒,为你姐姐拂尘。”       过着清苦寂寞的宗教生活,小道士的红尘烦恼并不能被拂尘拂去。在清虚观修行的小道士,应该属于全真道,不茹荤,将来也不蓄妻,必须出家住宫观。笔者想起认识的一个小姑娘,养母去世,信奉佛教的养父再婚后,将她送去远方的一所宗教学校。小姑娘非常想念老师和同学,刚去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借得手机,打电话给老师,因为该宗教学校是不允许小姑娘与外界联系的。小道士的爹娘想必也是不能随便来看望儿子的。       清虚观的这名小道士,年方十二三岁,不知几岁时被爹娘送入观中,夜深人静之时,想家想亲人,有没有哭泣我们无从得知。他“不想”撞进了王熙凤的怀里,吓得三魂去了两魂之际,谁还能认为出家做道士是他的福气呢。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能理解王熙凤被撞事件的严重性,也不能理解小道士的爹娘究竟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将年幼的儿子送入清虚观,使得他等同于幼年失恃失怙,年长无家无室。小道士内心的愤懑无处可诉,小道士生活的悲惨无人可懂。

天山夜话 发表于 2018-5-24 10:40

深度好文!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18-5-24 15:01

芒果42

你果然道行很深

芒果42 发表于 2018-5-25 11:05

人生留白 发表于 2018-5-24 15:01
芒果42

你果然道行很深

不是我的文章: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道士的拂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