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x0402 发表于 2018-8-18 20:30

南京看准了谁?

8月15日,南京日报A11版刊载叶南客文章《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其中提到,“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需从优化城市功能入手。一是提升地域规模和质量。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受到了区划面积的限制。南京的地域特征是南北长、东西窄,需适当通过扩大区域规模提升城市首位度。”
一直以来,在江苏城市论坛讨论版上就有部分网友针对南京面积过小,建议调整周边地区行政区划,以增大区域规模。此次南京第一官方媒体首提扩大区域规模,引发部分网友关注。现摘录全文,以飨读者。
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
江苏省委常委会调研南京时提出,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市社科院组建“城市首位度”课题组,在各区及开发园区进行大量调查,并赴上海、广州、杭州、郑州等城市进行调研,对标找差。立足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时代内涵,笔者认为,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首位度,具有三重时代内涵

城市首位度,指的是一个国家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比值。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语境中,城市首位度既应当包含考察城市“原生实力”的人口首位度,也应当包括衡量城市“硬实力”的产业和经济首位度,更应当注重体现城市“软实力”的科技文化首位度与城市功能首位度。在城市发展的时代语境与价值导向下,城市首位度具体表现为首位城市质态发展的内涵、独有的集聚优势、龙头拉动作用、完善的功能优势以及区域联动整合能力。

因此,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具有三重时代内涵。一是南京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上升。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南京叠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南京的“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定位,以南京为龙头的扬子江城市群构成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既构成南京提升首位度的战略优势,也对南京首位效应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首位度的提升必须放置于国家的格局与视野中进行判断,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中的重要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更高的层次内集聚优质资源,提升作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谋求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优先地位。

二是南京在区域协同背景下的责任担当。南京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同时又处在国家承东启西、承南继北的枢纽位置。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不仅仅在江苏省域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关乎区域层面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升南京首位度必须要从“区域”的视角来看待: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需要在强化与上海联系分工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在一些重要职能方面的首位度;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强化对沿江城市的辐射能力,成为龙头城市;在宁宣黄城市带中,需要在发展健康、休闲等新经济形态、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区等方面做出贡献;在宁杭生态经济带中,需要在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表率。

三是南京面临省会竞争时代中的突围压力。南京要在当下的“国家中心城市抢位战”中突围而出,提升城市首位度是必然的战略选择。要通过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在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对外开放、区域协同、对接国家战略等方面下足功夫,使南京在区域合作中做强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发展格局,从而通过首位度的提升,形塑南京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城市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实现在省会竞争时代中的突围。

>>>战略路径

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和影响力大的特大城市

立足上述时代内涵,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首先要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目前,南京经济总量比不上苏州,人口总量也不是第一。但就中心城市本身来说,南京的体量是很大的,特别是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南京还是江苏省的首位城市。为此,要有强烈的“省会意识”,在发展定位和工作标准上确立更高的追求。

其次,建成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不仅表现在人口规模和地理范围,而更多体现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形态。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构筑特色优势,把特大城市效应发挥出来。

再次,建成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南京需构建有彰显度和显示度的文化品牌与文化地标,建成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国际化元素有机融合,使城市的功能设施体现国际水平、管理服务接轨国际标准、产业企业融入国际分工、城市文化展现国际美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第四,建成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是为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南京的建设与治理,还要从微观的层面、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从城市生活的细节去感受和思考。要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有效控制人口规模,打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让每一个南京人发自内心地为这座城市感到自豪。

>>>对策建设

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首位度

在此基础上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需从优化城市功能入手。一是提升地域规模和质量。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受到了区划面积的限制。南京的地域特征是南北长、东西窄,需适当通过扩大区域规模提升城市首位度。此外南京要在发展质量上“引领”,不仅要“长块头”,更要“壮筋骨”,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视宁宣黄城市带发展。黄山是全国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宁宣黄城市带可以把南京与黄山、徽州古村落等有效串联起来,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南京要提速宁宣黄城市带建设,从交通、旅游、产业等多方面推进宁宣黄城市带实质性融合发展。

三是发挥实体经济支撑功能。构建高端产业体系,逐步提升南京在泛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上的比较优势,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产业格局。调整改造和转移替代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持之以恒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利用全球智能制造大会平台,加快制造业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互联网+生产制造”,推进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四是聚焦人才与科技创新。提高南京城市首位度最终依靠的是人才。南京要注意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才,强化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将南京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国际化人才高地。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推动科技创新,关键是破解制约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为此,需要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人才层面、区域层面和导向层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核心优势。要建好科研与市场间的桥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人才与城市间的“黏度”,着力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成人才之城、创新之都;实现产业与技术间的共振,有所为、有所不为,主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五是建设民生服务高地。南京要更加突出富民导向,坚持以产业层次提升带动收入水平提升,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补好民生短板,建设民生服务高地。南京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和发达的商业金融服务,在扬子江城市群特别是宁镇扬区域,南京在民生服务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为此,要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建设力度,推动“医联体、教联体、社联体”融合发展,提高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六是放大城市文化旅游功能。要有江苏大剧院这种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也要有美丽乡村这种接地气的惠民工程;要构建和形成一批有彰显度和显示度的文化品牌与文化地标,打造世界级佛教中心、明城墙风光带、民国文化区、中山陵风景区等;要迈向全域旅游,留住游客,让市民也成为游客;要发展赛事、会展等延伸产业;要用心抓好城市建设治理,突出特色风貌的打造和彰显,塑造具有历史风韵和文化特色的整体形象。

(作者为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

紅葉 发表于 2018-8-19 12:32

字数太多,请划重点

雨心 发表于 2018-8-19 13:09

同意楼上所说。叶南客潜台词是不是说某县级市可能很快会划入南京?传了快20年了。
当年还说扬子石化是和仪化配套的呢,现在仪化除了向扬子采购PTA什么合作都没有,两家企业当年几乎同时起步建设,历经40年,仪化的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后续发展可能等等已经远远落后于扬子,简直是霄壤之别。
任何事,等事实发生了再说吧。动不动三年早知道没什么意思。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19 21:12

问题不大 发表于 2018-8-19 20:44
确切的说,应该是仪征被扬州、南京都看上了,最多10年,肯定是仪征区,就是不知道属于扬州的仪征区还是南京 ...

还有可能一分为二呢{:4_120:}{:4_120:}{:4_120:}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19 21:16

谢正义强调,要在全省大局中定位自己,把握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在自主规划的现代交通体系中,要紧盯北沿江高铁、京沪二通道、宁镇扬一体化通道建设,:victory:服从服务于省会南京交通体系变化:victory:,加快推进扬州与南京、镇江主枢纽之间的互连互通;在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中,要抢抓全省实验室布局、创新中心建设、大学院校布局,加快推进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提升扬州自主创新能力。

江淮月一枕 发表于 2018-8-20 11:14


网友: 老百姓
时间: 2018-04-03 16:17:21
部门: 规划局
类别: 咨询
《扬州市“一体两翼”西翼(扬州-仪征)衔接规划研究》会,在2016年10月12日就在贵局组织下进行了研讨,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看见该规划出台,请问贵局,该规划是否公开或透露点大的规划发展方向,还有,仪征是否设为扬州一个区,谢谢!





答复时间:2018-04-04 16:46:34

满意度调查


你好,该规划是我局2016年组织开展的一项规划研究成果,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的规划建议,感谢对城市规划的关心。

江淮月一枕 发表于 2018-8-20 11:14

这个扬州的“一体两翼”明显已经破产了

紫菜 发表于 2018-8-20 13:37

扬州和南京都有吞掉仪征的冲动,只是最近几年是不可能了。
扬州只有把仪征撤市建区,才有机会上马地铁,扬州市区人口是硬伤;
扬州最近因为房价涨幅被点名;不太可能再有大的动作。
而且这届扬州人民这么多年也没有做出大的手笔,作为巡视重灾区,没几年了,平安过渡最重要。
南京所谓的提升首位度,一直强调自己是特大城市,,,其实南京和苏州比,人口和腹地都比苏州差很大一截。
当大笔的资金和项目进入南京以后,南京短板很快浮现。
这次被巡视组批,以南京现在的规划,简直不是江苏的南京,而是江苏和安徽的南京!
说白了也是南京有向外发展的冲动,但是上面不允许。
南京的定位,到底是宁镇扬中心,还是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是个问题。至少2018,南京是落选了国家中心城市。很遗憾,呼声很高,就差那么一点点。
南京的目标当然是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而且不能加“之一”。
后面就很难讲,如果是国家中心城市,就像上海,横跨江浙沪;如果不是,南京非但势力范围不能跨省,而且和合肥、苏州都是竞争关系。在没有国家政策扶植的竞争里面,南京不要说干赢苏州了,干不干的赢无锡都是问题,,,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20 13:50

紫菜 发表于 2018-8-20 13:37
扬州和南京都有吞掉仪征的冲动,只是最近几年是不可能了。
扬州只有把仪征撤市建区,才有机会上马地铁,扬 ...

把仪征划区,人口也不够,扬州常驻人口是230万,仪征是56万,加起来才286万,地铁指标是300万人口。还有地方负债率也是有要求的,扬州想上地铁,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高邮划区,才能双向满足要求。

太阳之子 发表于 2018-8-20 15:02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20 13:50
把仪征划区,人口也不够,扬州常驻人口是230万,仪征是56万,加起来才286万,地铁指标是300万人口。还有 ...

你又来吹牛了啊,哈哈{:4_107:},
看你这次这么出图,高邮怎么画,好远的、

小城 发表于 2018-8-20 16:11

本帖最后由 小城 于 2018-8-21 15:55 编辑

仪征划给谁,老百姓心里有数的很。

太阳之子 发表于 2018-8-20 16:33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20 13:50
把仪征划区,人口也不够,扬州常驻人口是230万,仪征是56万,加起来才286万,地铁指标是300万人口。还有 ...

还画图啊,朴席汊河卖地赚钱建轻轨?
能同中央的政策反着来?

Invisible 发表于 2018-8-20 16:40

仪征划到南京,扬虚并个睾油安心做个运河城市好了~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20 20:35

太阳之子 发表于 2018-8-20 16:33
还画图啊,朴席汊河卖地赚钱建轻轨?
能同中央的政策反着来?

你懂什么?你知道扬州为什么被约谈吗?因为政策出来后江苏只有扬州不降反涨,不约谈扬州约谈谁?这才叫公开叫板!

真州第九景 发表于 2018-8-20 20:38

太阳之子 发表于 2018-8-20 15:02
你又来吹牛了啊,哈哈,
看你这次这么出图,高邮怎么画,好远的、

我吹牛,你开心就好:lol:lol:lol也不知道是谁和政策公开叫板,也不知道谁在新集炒房!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看准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