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en 发表于 2019-4-27 10:18

仪征《红楼梦》学会研学活动导游词


应仪征“《红楼梦》学会”张桂琴会长之约,笔者巫晨充当了一回导游,于2019年4月21日星期日,向来自南京、扬州和本市的30多位红迷朋友,讲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期间,在仪征留下的历史遗迹和相关历史故事。事先只有腹稿,讲解时多有即兴发挥,这里将已经说过的导游词回忆整理一下。

一、新东园景区

子春亭

各位红迷朋友,很高兴在新东园澄虚阁与大家见面,共同探讨我们仪征与《红楼梦》的关系,其实就是仪征与曹寅的关系。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他做过两淮盐运监察御史,康熙年间在仪征陆续工作生活了八年,所以今天的一日游,我们实际上是围绕“盐”字展开的。

这两天每天打开“学习强国”APP,都是纪念人民海军诞生七十周年的内容,我的讲解,也从这里说起。海军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有关系,也是“盐”字。人民海军的诞生地,是我的家乡,姜堰白马庙。白马庙是怎么回事?那是纪念张士诚的。张士诚是元末的大盐枭,盐枭就是走私食盐的武装头领,但是他很得民心。仪征人张榘参与编撰的第一部两淮盐法志《嘉靖两淮盐法志》,收录了两位盐枭,一位是唐朝的黄巢,一位就是元朝的张士诚。张士诚起事的时候,他的坐骑大白马在此地撒欢儿,践踏了庄稼地,张士诚说它坏了军纪,拿鞭子抽它,老百姓跪地求他放过白马。后来张士诚在苏州做了吴王,很得民心,但是被朱元璋打败了,他的大白马思念主人,绝食而死,当年白马遭鞭打的当地百姓,建起白马庙,纪念这匹义马,也就是纪念张士诚。我们江淮地区有很多都天庙,名义上祭祀唐朝的张巡,实际上也是纪念张士诚的。

大家知道我们所在的这座亭子叫什么名字?不知道的可以现看。喔,是子春亭。为什么叫子春亭呢,这是要纪念一位叫许子春的人。许子春是谁呢?他是北宋在真州的一位官员,发运司副使。北宋时漕运盐运都很发达,从真州运河发运的漕粮历史最高峰近800万石。漕运就是把南方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到北方去,大家知道北宋的首都在哪儿吗?东京汴梁,就是河南开封。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豹子头林冲,林冲是什么职务啊?八十万禁军教头。东京要那么多军队干什么?因为要保卫首都,开封四周没有山脉,无险可守,燕云十八州被后晋石敬瑭为了当儿皇帝,出卖给契丹大辽了,害得大宋无险可守,只好养着大量禁军。除了军队,还有大量官员,还有为他们服务的老百姓,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那就是描绘东京繁华的。那么多的人要吃饭,粮食必须运过去,所以漕运非常重要,真州是大运河的入江口,位置十分重要,朝廷在真州设置了发运司,专管南方各省粮食调运,那时候还没省,叫路,和省差不多。发运司的级别比较高,权力范围大。
【子春亭】

当时发运司的领导,一把手叫施昌言,二把手就是许子春,又叫许元,三把手叫马遵,他们三人合计,把城东一块废弃不用的旧营地,改建成了园林,就叫东园,里面有亭台楼阁,有制高点叫拂云亭,有澄虚阁,园子建好了以后,画了图,拿去请著名文人欧阳修写了篇文章,叫《真州东园记》。听说湖南岳阳楼有规定,能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游客免门票,真希望我们仪征也有类似奖励。王安石写了诗《真州东园作》,又请著名书法家蔡襄蔡君谟题了字,所以我们的东园有三绝:欧阳修的记,王安石的诗、蔡君谟的书。

1993年,在化纤白沙二村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精美的阿拉伯玻璃制品、瓷器等,尤为重要的是一方砚台,背面有“高阳子春”字样,确认为许元的墓。大家到仪征博物馆,还能看到这些东西。许元后来当上了发运司一把手,再后来还调到中央任职,死后葬在真州。他的家族也在真州,他弟弟、他儿子,都葬在同一处墓地,离的很近。

大家看到,澄虚阁南北两侧各有一条走廊,走廊每个台阶上都有纪念牌,南面的都是仪征名人,背面与我们子春亭这边连接的走廊,上面是仪征名著,介绍仪征人撰写的书。

最靠近亭子的是《陈旉农书》,是宋代的陈旉写的,里面有怎样种稻、怎样积肥、怎样栽桑、怎样养牛等内容,被研究古代农业专家万国鼎先生誉为“可以和《齐民要术》等并列为我国第一流古农书之一。”

《陈旉农书》的后面,是《普济本事方》,这是宋代真州医学家许叔微的著作。大家到仪征中医院,看到的那尊雕塑,就是许叔微。他是许元的族人,许元长许叔微四辈。许叔微医术高超,宋金战争真州兵燹,瘟疫流行,许叔微逐户敲门,逢病必治,不受分毫,后来他考取进士,但不喜欢做官,依旧行医,隐居无锡马山,就在灵山大佛东侧2公里。他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药方汇集成书,这些书后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他为传承发扬祖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三集的篇幅介绍许叔微。

走廊后面还有其他仪征名著介绍,我们时间有限,不去看了。

澄虚阁

这里是澄虚阁。由于宋代的真州处在抗金、抗元前线,所以东园是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东园是仪征人的文化基因,历朝历代都有人修复或重建东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复建的东园不一定都在原址上,就像我们今天站的这里,并不是宋东园的原址。原来的东园经过我们考证,在今天的五一大酒店附近,其制高点“拂云亭”,就是后来真州八景之一“文墩积雪”的文墩,那个大土堆改革开放前还在,后来大规模基建,文墩大土堆没有了,现在那里有家“文墩老鹅”,就是拿文墩说事儿的。
【澄虚阁讲解】

我们看到,眼前的澄虚阁非常漂亮,是我们仪征的新地标,里面做了城市书房。给澄虚阁题匾的,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清代的时候,有人在泮池东面也复建了一个东园,里面也建了个澄虚阁,是谁给题匾的呢?就是今天研学话题的主角——曹寅。

东坡榭

我们来到了东坡榭。为什么叫东坡榭呢,那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人,与我们仪征有缘分呢。他一生至少三次到过仪征。有一次他住在天宁寺里,喝茶抄经文,和尚给他续水,他问,这水味道很好,从哪儿弄来的?和尚说,就是隔壁水井里的。他又问,这井有名字吗?和尚说,没有,正想请您题一个呢。苏东坡就提笔写了三个字:慧日泉。这口井如今还在呢,就在天宁塔下那一排门市房中间的某一间内。
【东坡榭讲解】

苏东坡犯了错误被流放到海南岛,后来获得大赦,从海南岛回来,到了真州,生病了,在船上,太阳晒得水面的蒸汽和水上漂浮物的气味混杂,还有蚊蝇叮咬,非常难受。米芾知道了,把他接到了东园来疗养。

米芾是大书法家,他不是进士出生,因妈妈是皇帝的奶妈的缘故,放到真州的发运司,做个不掌权的小官,我们真州八景之一的“北山红叶”,北山制高点有个壮观亭,上面的“壮观”二字,就是米芾的书法。他的“壮观帖”,在网上能够搜到。米芾与苏轼的关系很好,他把苏轼接到东园后,还给他送药,麦门冬饮子,苏轼很感动,写了一首诗,我记性不好,只记得头一句,一枕清风值万钱,(网友掏出手机现场百度出后三句: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这首诗被后人刻在东园的共乐堂北窗。

米芾曾经送给苏轼一方紫金砚,苏轼从真州离开后不久,在常州病逝。米芾前往吊唁,向他的家人索要紫金砚,他说,紫金砚是传世之物,应该在人世间喜欢它的人之间流传,怎么能流失到另一个世界去!硬是倒拔蛇,把紫金砚要走了。

这边的走廊,上面是仪征名人,大家有机会以后来慢慢看,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

响水闸

我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叫响水闸。原来是座石闸,五十年代将这里的条石挖出来用于新建泗源沟大闸,这里剩下了一个大水坑,老百姓叫闸窝子。闸是关水的,长江和淮河有水位差,大运河的水是淮河的水,我们仪征在宋代属于淮南道,要不怎么叫风物淮南第一州呢。从前为了控制水位,采用筑坝的方式,这条运河东晋时候叫欧阳埭,埭就是坝的意思。船只要从长江进入运河北上,必须过坝。运粮的船到达坝下,人工将货物卸下来,用人力或畜力将空船拖到坝顶,然后“轰然入水”,再将货物装上船,费时费力,损耗巨大。由于运河漕运繁忙,所以聪明的真州人想出了建设“复闸”的办法,就是用两道闸门,用于过船,既避免河水流泄,又方便船只进出,这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沈括的《梦溪笔谈》专有一篇“真州复闸”,说的就是这个事。
【响水闸讲解】

我们看到远处的大红桥,叫漕河大桥,为什么叫漕河大桥?因为这条河走漕船。在响水闸上游不远处,运河分两岔,一条向西进城,叫里河;一条过响水闸向南,叫外河,外河上面有四座闸,前三座是明代成化年间建的,后一座稍晚些。分别叫响水闸、通济闸、罗泗闸和拦潮闸,这四座闸,构成了三级船闸,方便漕船通行(有听众插言:就像现在的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我说是的是的)。而大家关心的运盐船,则向里河去了。

这个响水闸是个示意,公园里把它建在路边可能是方便大家参观。我个人觉得这个闸方向不对,不应该向西,而应该在闸窝子的南面,应该向南。

响水闸文保碑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保碑,就是响水闸的文保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四块,分别在四个闸遗址附近。从这里向南直到体育馆,是外河的流向,在儿童乐园摩天轮南侧,有通济闸文保碑,外河在体育馆南拐弯向西,加上响水闸这里由东西拐向南,形成了一个S形大弯。大家都知道扬州城南的三湾公园,文峰塔下有著名的三湾。为什么不取直而采用弯道呢?那是为了降低流速,减轻落差冲击力,其原理就像盘山公路。三湾抵一坝。
【响水闸文保碑讲解】

挡军楼

现在看到的这座城楼,叫挡军楼。挡的什么军?挡的是倭寇。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仪征这里是漕运和盐运重地,外河四闸和内河五坝是非常重要的航运设施,所以地方上打了报告,请求在外河外兴建城墙,将四闸包起来,上级看工程浩大,没有批准,所以只能建了个挡军楼,上面的匾额叫“山高水长”。
【挡军楼合影】

扩展一下,在城西胥浦桥,也曾建有一座挡军楼,比这个稍晚些,是崇祯八年建的,县令叫姜埰。那个楼挡的是哪个军呢?县志上说是“献贼”,就是张献忠。张献忠到凤阳烧了皇陵,要向我们江淮盐运基地来扩大战果,姜埰未雨绸缪,建起了挡军楼,上面的匾额叫“吞长衔远”,张献忠的部队打到了六合、天长,听说仪征有防备,没有来。

二、东门外景区

东门水门

我们现在看到的省保碑,是东门水门遗址。我们站的这条路,是南宋建成的东翼城城墙拆除后形成的。北面的东岳庙是新建的,在城墙内了,古代的东岳庙是在城墙外,酒厂的位置。这座桥下面的河叫市河,东面不远处,是与里河的分岔。市河在宋代就是运河,漕运通道。仪征城是北宋时建的,很小,南门就是今天的鼓楼。运河在城南,随着漕运事业的发展,真州城南越来越繁华,为了保护城南的运河、粮仓、盐仓和百姓,南宋时扩建了东西翼城,将运河保护到城中去了。东门水门是建立在东门运河之上的,所以年代不是北宋,是南宋。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苏州的盘门,也是水陆都有门的。2007年搞截污工程,发现了水门遗址,现在已经回填了。
【东门水门文保碑讲解】

(巧遇雎长华)这位老同志,是我探访时遇到的雎长华老先生,他不仅身体力行保护古建筑,还向我提供了好多有用的信息,我的几篇探访记才得以完成,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雎老先生致敬!

瓮城、护城河、吊桥、文山祠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护城河和吊桥的位置,刚才路过雎老家,东门小街60号,是东门瓮城的位置,护城河已经淤浅得几乎看不出来了。吊桥外这座古房子,是东门外唯一保留的老房子。雎老等都说是文公祠。我就来说说文公祠,不过呢,县志上说叫文山祠。文山祠是明代成化年间建的,祭祀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到我们真州来过喔。

南宋末年,文天祥以宰相身份到杭州城外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扣留并押往大都,路过镇江时,被一位管船的真州人冒死救出,来到尚未沦陷的真州。真州军民夹道欢迎文丞相,知州苗再成兴奋地向他诉说自己的光复计划,然而扬州李庭芝听信了谣言,以为文天祥是元军奸细,前来赚城的,给苗再成写信,让苗杀了文天祥。苗再成看文天祥不像坏人,但非常时期又不敢留他,就假装视察防务,把他骗到东门外,然后关上城门,对他说,不是我不留你,无奈李庭芝有信在此。文天祥只好前往扬州、高邮,都遭追杀未能入城,后来走姜堰天目山,经南通入海,到温州拥立益王继续抗元。

文天祥在真州三天时间,留下了二十多首诗,明朝成化年间,真州东门外兴建里河东关闸,外河兴建四闸,因文天祥是从东门外走的,所以建设石闸的官员就利用修建石闸多余的材料,建成了文山祠。
【东门外讲解】

县志上交代的文山祠在里河与外河之间,眼前这老房子在里河之西,巫晨个人感觉这里不应该是文山祠,这个砖额被石灰封住了,也许剥落后就能看出来这是什么建筑,这里曾是宋姓地主家的产业,也许是宋家的祠堂。

东关石闸

这座水泥小桥不太起眼,可是,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关石闸,这里是闸窝子。东关石闸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曹寅第三次出任巡盐御史期间,主持重修了它,并撰有《重修东关石闸记》。大家看到的这条河,就是里河,石闸是控制里河下游天池五坝水位的,顾炎武说,有京师,不能没有仪真;有仪真,不能没有五坝;有五坝,不能没有东关。
【东关石闸讲解】

在里河与外河之间,明代建有南京工部分司,起初是管砖瓦储运的,可堆500万砖,所以仪征有厂东、厂西的地名,位置大约就是化肥厂这里。后来工部分司管里河外河,这个东关闸,就是成化年间南京工部分司主事夏英建的。

三、天池景区

盐塘公园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天池。真州八景之“天池玩月”,就是这里。老百姓俗称盐塘子。古时候天池很大的,能停上千艘运河盐船。我们原计划在国庆路总工会停留,看一坝、二坝、盐漕察院、淮南批验盐所遗址,因为下雨,且路窄,大巴不好停,所以就在这里合起来讲一下。天池是运河的终点,明朝初年在天池的西侧建了一坝、二坝连接玉带河,在天池的南侧建了三坝、四坝和五坝,明朝初年还没有外河,漕船和盐船都是从天池走的,漕船要翻坝出入长江,从事搬运和过船需要大量人力,史书记载有九万多人;盐船不翻坝,但需要掣挚、解捆,同样需要大量人力,所以仪征南门外五坝地区人口非常密集,全县30万人口中,从事盐漕工作的达十分之六、七,这也是大码头地方繁盛的主要原因。
【盐塘公园合影】

明朝成化年间修建了外河和四闸,漕运和盐运就分开了,里河只走盐船。盐船从泰州坝沿通扬运河经扬州汊河到达仪征天池后,在木关外等候,工作人员到城里仓巷的淮南监掣同知署办理手续,领取号码,等喊到号码后,入木关行驶到批验盐所东角门,工人抬盐进所,称重、验照、交款,然后从西角门抬出,上驳船,分两路出江,一路向南经玉带河到大码头黄泥滩,另一路向北再向西到沙漫洲。

在到达江边之前,还要解捆。因为江船到上江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港口后,还要换小船进入航道狭窄的偏僻小县销售,所以需要在仪征先改包,拆大的,装小的。发往各口岸的包装重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各省重量还不一样,有的七斤四两,有的八斤,有的八斤四两,严防串货。

刚才说了两个管理单位,一个是仓巷的淮南监掣同知署,一个是天池西侧的淮南批验盐引所,那么曹寅在哪里办公呢?曹寅是巡盐御史,办公衙门叫察院也叫使院,跟批验盐引所在一起,原来是合署办公,后来是单独建署,两个单位紧挨着。

四、大码头景区

商会会馆

这个商会会馆,是民国时期的建筑。经过太平天国战争,仪征城里遍地瓦砾,天池已经淤塞,盐运也转到十二圩去了,城里只有大码头地方损失较小,还保留着一些房屋,市民都跑到这里来重新生活,大码头逐渐恢复人气,商会会馆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商会会馆讲解】

状元井

这个井之所以叫状元井,是因为石头井栏上状元及第的图案,有宋代特征,鉴定为宋朝的。是不是哪个状元家的井呢?宋朝真州倒是有个状元,叫蔡薿,但没有证据支持这口井是蔡薿家的。一般认为,这就是个吉祥图案,祝福学子金榜题名的。

巫晨在大码头做过多次探访,得知这个井栏并不是原配,是居住在大码头的文化局某人从胥浦搬来,安在这里的,所以这个井并不是宋井,只是井栏是宋代遗物而已。根据我的考证,大码头地区的发展,是从明代洪武初年开始的,不是宋代。

拦潮闸文保碑

这个碑与响水闸碑是一样的,正反都有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拦潮闸是外河四闸最靠近江潮的,所以叫拦潮闸。比其他三闸建得稍晚些,这里就是黄泥滩十字河,现在还能依稀看到十字交叉的河道。东西向的就是外河,南北向的叫玉带河,连接到第二人民医院南门市河的,河上有清江石闸,遗址在马驿街头上,使院和盐所就在玉带河东岸侧、天池西侧。拦潮闸附近正在拆迁,但愿能将古代十字河河道再现一部分,四闸和五坝,在航运、漕运和盐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
【拦潮闸文保碑讲解】

都会桥

这里是都会桥遗址,这是大码头的标志性建筑,规模很大,又宽又高,下面行船,桥上还有五六间店铺房子,也是五十年代拆毁的。桥西边这条路是河西街,是大码头古房子保存较多的一条街,有个叶氏住宅,五六进呢,越往里走越高,最后是小楼,雕花很精美,时间不早,我们就不去了。河西街街头西边第二家,原来是晏公庙,水神,最近有网友发给我晏公庙石额照片,表示愿意将石额捐赠给大码头古迹恢复工程。

关王庙

时间不早了,我们往回走。这里是关王庙,永乐二年建的,是大码头地区十多个庙宇中规模最大的。县志说,正德年间有强盗要从江上来抢劫,看见大码头军民列阵守江,有一位“巨人红袍若王者”,就没敢上岸。刚解放时,人民政府的文管会就设在关王庙,1955年下大雨,夹墙坍塌,暴露出11件青铜器,是国民党雷县长来不及撤退带走,藏在夹墙里的。这批青铜器1930年出土于新城破山口,共有三、四十件,被仪征教堂的加拿大传教士弄走了20多件,剩下11件供县长交差。这批青铜器现藏南京博物院,仪征博物馆有复制品展出,建议大家去看看,其中最震撼的器型硕大四凤纹铜盘,直径达1米,西周甚至更早,这批青铜器是苏中唯一的西周青铜器。
【大码头街道讲解】

午餐在江边的扬子江大酒店。餐毕,冒雨开始下午的行程。

五、沙漫洲景区

这里有一小块空地,被热心市民罗祥宝种上了花草,还冠以“神洲花园”美名,纸做的牌子上介绍,这里原是神州庵,解放后做了沙漫洲小学,文革时拆除,并入新洲小学。这信息是前面不远处江边的南京海事处一位网友“海中洲”告诉我的,今天他也参加了研学活动,这位就是海事处的陶主任!
【沙漫洲讲解】

我在县志上并没有查到神洲庵,但是沙漫洲由于是淮盐出江重要通道,历史遗迹很多。有铁鹞子、渔湾亭、开江龙王庙等。铁鹞子在洲北的河道边,镇水的;渔湾亭在洲东河口,这是曹寅所建,还有诗,说起来建亭子是为了赏景赋诗,其实与工作有很大关系,沙漫洲河口港汊密布,私盐猖獗,曹寅在此逗留,方便巡视管理,震慑私盐嫌犯。嘉庆扬州府志记载的仪征八景,其中有一景叫“渔湾纳凉”,说的就是沙漫洲江口的景色,晚晴诸乃方作“真州八景”图时,估计渔湾纳凉景色已不存在,用“文墩积雪”替换了。

县志上记载,沙漫洲口建有开江龙王庙,康熙年间建的,道光十三年坍入江中,道光二十年署理两江总督麟庆重修,他道光四年路过时遭遇风浪,因祷告沙漫洲龙神而转危为安,特来还愿、立碑,阮元为之撰写了碑文。

龙王庙就龙王庙了,为什么还要叫开江龙王庙呢?开江是什么考究?开江就是江掣,盐船离开仪征的最后一道检查,查完发桅封放行。而每年春季第一次江掣,又叫开江大掣,官民齐聚江口,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大码头、沙漫洲两个出江口,人山人海,比过年还要热闹,巡盐御史、盐运使都要亲临江口,主持祭祀仪式,开江大掣是两淮盐运每年最重要的日子。

让沙漫洲名声大噪的,是文人汪中的《哀盐船文》,这是上了教科书的古文,描写了乾隆三十六年仪征沙漫洲盐船发生大火的惨状,文章开头描绘沙漫洲盐船:“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廊。”是仪征盐运繁华空前的真实写照。

六、十二圩景区

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仪征运河入江口已经淤塞,天池到江口黄泥滩、沙漫洲的运道已不能通航,仪征城南使院、盐所、庙宇、民房都已经成了瓦砾废墟,两江总督曾国藩决定在十二圩兴建两淮盐运总栈,从同治十二年新栈落成开始,到抗日战争日寇占领结束,十二圩续写了63年的仪征盐运辉煌。由于时间离现在不远,十二圩的老街等遗迹还依稀可循,今天,十二圩正在恢复古镇风貌,并且新建了“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还没有装潢好,没有开放,但布置陈列已基本到位,我们请十二圩古建公司的金总帮忙,破例给红迷们进去参观,金总还安排了专门的讲解员,所以进去以后,就是讲解员讲述,我就歇一下了。
【参观两淮盐运博物馆】

白沙翠竹江村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东升村花园组,这里原来属于新城镇,后来划归十二圩,十二圩办事处撤销以后,直接归开发区了。

花园组是清代著名园林“白沙翠竹江村”所在地,庄子里的老河道、旧房子、到处散落的石构件,向我们展示着过去的辉煌。现在看到的“寸草亭”位于花园庄的西北角,是原来白沙翠竹江村十六个景点之一,复建的。村部搞成了古园入口模样,上面的“江天传舍”,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是曹寅题写的。

根据县志介绍,白沙翠竹江村是康熙年间盐商郑肇新修建的,后来归了吴氏,再后来归了余氏。但是考证起来,发现郑肇新是买的汪家的园子,而汪家是购买员家的,也就是说该园可以往前追溯到明朝末年,但是是在郑肇新手上发扬光大的。道光三年发大水,园子就逐渐废弃了。

郑肇新后面的两位买家,吴氏和余氏。

吴氏是吴文镕的先祖,吴文镕是清代仪征三位总督之一,他是湖广总督,死于太平天国战争,另外两位总督,一位是阮元,做过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还有一位是卞宝第,做过闽浙总督。

余氏叫余礼耕,前几年南京陆守超在这里收购到一方石碑残件,我跟他要到照片,发给北京王建文博士研究,得知这是榜眼王鸣盛游园后写给主人的游记。
【白沙翠竹江村讲解】

白沙翠竹江村有见山楼、寸草亭等十六个景点,假山石是著名垒石大师张南垣堆的,无锡寄畅园也是他堆的。石涛、曹寅、吴敬梓、姚文田、曾燠、屠倬等文人墨客游览过这座园林,留下了很多诗文。

说到仪征盐商所建造的园林,还有两座比较有名气,分别是寤园和朴园。

寤园就是西园,城里西园路就是因此命名的。寤园是明朝末年由著名园林建造大师计成建设的,园主人是仪征盐商汪机。阮大铖游园有诗:“一起江山寤,独创烟霞格”,所以取名寤园。计成在建园过程中,将自己建设寤园和其他园林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园冶》,这是第一部园林专著,如今学园林的人都会读到这本书。去年我们仪征枣林湾承办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在园博园中央专门辟出一处,建设“园冶园”,这是孟兆祯院士力主建设的,为的是纪念在仪征诞生的这一部伟大的书。据说市政府准备在寤园原址,部分恢复寤园景点,地点就在优诗美地楼盘对面,扬子公园游泳池河南。我们共同期待吧。

朴园是清朝嘉庆年间,仪征盐商巴光诰花二十万两银子建造的,地点在今天的马集镇爱国村西洼组。巴光诰字朴园,著名文人钱咏建议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园子,所以园子就叫“朴园”。园内有彝福堂、小渔梁等四十三个景点,彝福堂是刘凤诰(阮元同榜)题额的,小渔梁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家歙县渔梁坝。扬州南河下的巴总门,与巴光诰同宗。朴园里的假山是著名垒石大师戈裕良堆的,苏州环秀山庄、扬州小盘谷假山也是他堆的,环秀山庄是全国文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离这里不远的西北方向不到一公里,还有著名的都天庙遗址,条石基础还在,一来雨下大了,二来不在行程,今天就不去了,各位红迷朋友,大家上车返程吧,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因为讲解需要全神贯注,所以没有搞花椒直播,也没拍照,微博微信都没有发,本文所用的照片,系“仪征之声”网站主编赵明茗、政府论坛版主赵荣贵、红学会骨干张云霞等人所摄,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一日游结束后晚上回家翻看朋友圈,看见当天也来参加活动的仪征楹联协会主席高扬,拍了澄虚阁和挡军楼的楹联照片,我腿脚不好,没有上过挡军楼,也没有注意过这两幅对联,这都是高扬自己撰写的,特录在此以飨读者:

澄虚阁:
天上月、江南山、楼前水,纷来眼底;
君谟书、永叔记、介甫诗,横溢笔端。

澄虚阁西门(城市书房):
曲阁池旁起;
长桥柳外横。

挡军楼:
城阙度春秋,长恋东园草木;
楼台饶景色,尽收北固江山。

https://bbs.yizheng.gov.cn/data/attachment/forum/201812/14/151239nx11yrnic7ypp1pp.jpg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仪征《红楼梦》学会研学活动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