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国策》心得 (3)
读《战国策》心得 (3)姚大鹏读战国策辩真伪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表面看是一次军事改革本质上是一场重大政治改革 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大变革 赵武灵王改革的目的非常清楚 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抵御外国外族入侵 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但他用“时移则势易”
辩证观点 批判了那些因循守旧保守派 向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行侠之士的代表有荆轲聂政 豫让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 就是见义勇为不畏强暴 重然诺轻死生敢于为反抗强暴而赴汤蹈火 壮烈牺牲 荆轲就是代表
聂政 出于感恩报德的动机 为严遂刺杀韩相国韩傀 豫让则更惨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 自刑以变其容 吞炭为哑变其音 忍辱负重 行刺赵襄子 今天我们并不提倡这些侠士“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冒险行刺行为
但这就是战国侠士的风神 这种为了正义为报恩而献身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士人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战国策》的“叛经离道”背离了儒家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一直为儒家正统观念所鄙弃
宋代曾巩重新校对刊刻《战国策》并非为弘扬这部名著 而是为了作为批判的箭靶 他认为战国策士只知“论诈”“言战”驰骋辩说 其所作所为完全有悖于先王之道与孔孟之意 所以终至亡身灭国 他的刊刻是为了“放而绝之”
目的在于“明其说于天下”“知其说之不可从”明末的陆陇其 一方面认为“其文章之奇足以悦人耳目” 又认为“其机变之巧 足以坏人心术”此书有大毒要“去毒”另一方面《战国策》作为“史料”而言 存在着真赝杂糅
真伪参半而又年代不详问题 掺入不少“增饰非实”之辞 影响了后人史著的写作包括司马迁的《史记》也将错就错地引用《战国策》史料的许多错误 因此为后代考文者所诟病 今人缪文远《战国策考辨》(中华书局出版)
今本《战国策》中属于拟托之作 竟有九十八篇之多 缪文远之作萃集众家之说 分析判断旁通曲证求其本真 堪称辨伪的集大成著作 可以让我们了解今本《战国策》的真伪 此外 缪文远的《战国策新校注》1987(巴蜀书社出版)
何建章的《战国策注释》在细致考辨的基础上重新校注 都是值得细读的著作 另外,一九七三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 出土一种类似《战国策》帛书共二十七章 一万一千多字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战国纵横家书》在这部古书中
有十章见于《战国策》八章见于《史记》十六章不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据考证 这大概是秦汉之际编辑的一种纵横家言选本尤其保存了大量已经散佚苏秦游说资料 可以纠正有有关错误 拿它与《战国策》对照而读 是非常重要的史料补充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0/03/100948reuv83yt7tvvujzv.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