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中庸》心得体会 (2)
读《大学中庸》心得体会 (2)姚大鹏明德源于易经
至于“八条目”更非先王旧制 作者连委曲的例证也未能举出 实在探究事物的原微 发始于《易》《易传·系辞》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研几也”《易》才是“极深研几”的学问 极深研几 寻本探源是需要功夫的
要持之以恒 昼夜不懈《周易》作暗示《乾》卦九三爻辞说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无咎”《易传·文言》托孔子解释说 “九三曰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 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 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 在下位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 虽危无咎也”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 就是“极深研几”的具体化 由于有了“极深研几”的思想于是 有了“欲平天下
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必齐其荚冬欲齐其家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必先诚意 欲诚其意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的极深研几的论说 所以《大学》三大纲领之首的“明明德” 不仅内容来自易学 具体方法也来自易学
再谈纲领之二 在亲(新)民 何谓新民 顾名思义新民就是要刷新民众的思想 《大学》的作者于此未作具体发挥 只引了几段《尚书》和《诗经》的话作为例证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 诗曰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盘铭说的是貌新 是因洗澡引出的康诰说的是人新 指的是对殷民的处置带有改造之意《诗》所说的是政新 指的是文王兴起的新政 说的都是一个“新”字 但三例并不说明先王就有改造社会 刷新民众的思想
连最接近改造意义的康诰所谓的“作新民” 也不过是让商朝的遗民能服从周人的统治 作周的顺民 门庭改变罢了 并不带有社会和人的思想的深层次的改变 真正鼓吹社会变革的思想 还是来自《周易》这点在上面已经论及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关于《革》卦和《鼎》卦的内涵《鼎》《革》两卦固然没有任何明说除旧布新的文字 但它们的卦名和卦象却明确地标榜着图新弃旧 故《易传·杂卦》一针见血地指出“《革》往故也,《鼎》取新也”
所以《大学》“在新民”的新 词句固然取自《诗》《书》但深层的思想仍然来源于《易》《大学》的作者是一位出色的善于吸取他人优长的高人然而又是一位颇有门户之见的传统儒家 分明是汲取易学
却要托古立论 硬说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似乎这“明德”的概念自古就有的 为了证实这点 作者还在章末接连举出三个例证 “康诰曰 ‘克明德’ 太甲曰 ‘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俊德’ 皆自明也”例证要说明什么题目呢 作者总括
“皆自明也”说的是自我彰明 而并非在说“明德” 也就是说只解释了“明明德”的第一个作动词用的“明”字 而并未说明“明德” 既然连“明德”的内容尚未确立 彰明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并无彰明之义 可见勉为其难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0/12/112000f74xmbkxu47qx2a1.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