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手写诗刊 发表于 2019-12-1 10:11

读《难经》学习心得 (1)

读《难经》学习心得 (1)姚大鹏
第一难诊脉独取寸口
《难经》是战国时期的古书传说是扁鹊写的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写这本书的人 叫真名叫秦越人 是学习道医的学生问然后老师回答问题集结成的一本中医古书 书中总共讨论了81个问题 故又称《八十一难》主要是道医基础理论为主 前1-22难讲脉学22-29难为经络 30-47难为脏腑
58-61难为疾病62-68为腧穴69-81难为针法[原文] 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 独取寸口 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然:寸口者 脉之大会 手太阴之脉动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 一吸脉行三寸 呼吸定息 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 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脉行五十度 周于身 漏水下百刻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 行阴亦二十五度 为一周?也 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 五藏六府之所终始 故法取于寸口也二羊白话 人体有十二条大的经络 分布在这十二经络中在一定的部位上又都有搏动的脉你则们就单凭按寸口脉 寸口也就是中医把脉的地方 在双手桡骨头
内侧的诊脉部位因它和手腕鱼际相距一寸 故称寸口 通常把寸 关 尺三部总称为寸口 就是手腕这个脉搏的跳动 就可以作为诊断五脏六腑病变轻重及预后良恶的方法这是啥原理呢 正如许多不动中医或者西医的人都问的 凭什么你们中医就通过摸脉摸手腕上桡动脉这个位置的脉搏动
就知道人体脏腑的病变和异常呢 老师回答寸口的部位 是十二经经脉之气的总会合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 人体的十二经就是分布于全身的手三阴 三阳经 足三阴 三阳经 正常人每一呼时 脉气流行三寸 一吸时脉气也流行三寸 一呼一吸称为一息 脉气共流行六寸 人在一日一夜中
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 脉气承接着在人体流行循环五十周 环绕于全身 漏水下注百刻的时间适当营卫气血在白天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 在黑夜也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 一日一夜运行五十周次 称为一周 所以五十周后 又会于手太阴寸口 正因为这样 寸口是人体五脏六腑血气运转的起止点
因此诊脉要切按寸口 一句话总结 因为手腕这个寸口的位置是人体经气循环的出入的地方 从这出去再从这回来 是所有经气必须经过的关键点 在人体可以摸到动脉搏动的穴位还有 手太阴肺经的中府 云门天府 侠白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神门 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足太阴脾经的箕门
冲门足少阴肾经的太溪 阴谷足厥阴肝经的太冲 五里 阴廉 手太阳小肠经的天窗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 阳溪;手少阳三焦经的禾髎 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 足阳明肾经大迎 人迎 气冲 冲阳足少阳胆经的听会 颔厌等经穴处触按到这些部位上 都能感觉到有搏动的脉 所以说 十二经络皆有动脉
一万三千五百息 是指一昼夜中呼吸的次数 一息就是一呼一吸脉气总流行六寸 根据《灵枢(脉度篇) 五十营篇》的记载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 左右各一共计有二十四脉 再加上任脉督脉各一 以及左右的蹻脉 合共二十八脉 环绕全身一周 它的总长度是十六丈二尺 如按每息气行六寸计算
环运二十八脉一周 需要二百七十息(270 6寸=16丈2尺) 所以一昼夜中 气行在全身运转五十周共循行了八百一十丈 需要一万三千五百息 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是用铜壶贮水 水滴下漏于受水壶壶上有箭 标明时刻 将一天内滴水的刻数划分为一百刻 作为计时标准漏水下注百刻 就是经历了一昼一夜的时间
荣卫行阳二十五度 行阴亦二十五度 荣与营相通 荣卫即营卫 阳是指白天 阴是指夜间 度是指在全身环绕一个周次 营卫的循行 是循着不同的径路 分别在体内运转行于阳 行于阴各二十五度 就是营卫在一昼夜之中 各在全身运转了二十五周然后作总的会合 详见《灵枢》的《营卫生会篇》《营气》《卫气》
一周是指一昼一夜 也是指呼吸了一万三千五百息 及营卫在体内运转五十周次所经历的时间 二羊语第一难这章节详细讲了手腕这个手太阴寸口脉诊脉的原理 也是流传到目前 中医还在用把脉诊病的原理 其实在比较久远的时代 中医诊脉都强调 三部九侯都要诊脉 也就是传说长的古脉法 黄帝内经也有详细描述
三个部位大抵是颈部动脉 手腕上的动脉,和足部的动脉。这些部位上 脉管显露 或脉动应手 很容易切脉 这种叫遍诊全身的方法只是在具体临床应用但中非常不方便 尤其在古代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忌讳 慢慢的在临床应用中被淘汰了 因在实际运用上留下最方便的寸口诊脉法 也就是目前中医诊脉的方法
http://bbs.yzs.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11/17/114815maujhocr2ufa2j50.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难经》学习心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