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桥?
作者:巫晨最近在整理我父亲的遗作《井泉联话》和《千联颂名桥》,他为这些井、泉、桥,都创作了对联,还对撰联的构思、上下联的含义、遣词用韵的技巧,在文中作出解读。里面有好些知识点是我从前不知道的。有些景点我已经去过,但却不知道有这些井、泉、桥,我去过的地方比他多,有时候会想,要是他也去过这里,该有多好啊。比如我2021年10月7日晚上游览的兰州黄河大铁桥,桥旁有“将军柱”,我是一经而过,虽然拍了照片,但并没有细读碑文文字,整理家父遗稿时看到黄河大桥简介和他撰写的对联:欲渡黄河,牵铁索、系兰舟,佥事朝朝联花鹊;誓登白塔,舞红缨、挥雪剑,将军节节缚苍龙。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立即挥师北伐。元朝大将扩廓铁木儿(王保保)在明军的追击下,由山西败退至兰州城的黄河北岸,企图凭借黄河天险负隅顽抗。洪武五年(1373)明大将军冯胜奉命收复河西,兵临兰州时,遇到扩廓铁木儿的抵抗,冯胜为了便利大军北指,迅速过河击败元军残部,扫除收复河西诸郡的障碍,命令守御指挥佥事赵祥曾在兰州城西七里处的黄河上建起一座浮桥,这便是兰州黄河上的第一座桥。通过此桥,明军大踏步渡过黄河,消灭了占据白塔山的元军,从而拥有了大西北。洪武九年(1376)卫国公邓愈将浮桥下移了三里,取名“镇远”。洪武十八年(1385),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康改建浮桥于城北的白塔山下,建桥工程于当年六月开始,次年二月完工,历时八个月告竣。据《兰州府志》载,明代所建之桥皆为浮桥,“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周以兰循,上铺平板,南北两岸有铁柱四,系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其铁柱名曰“将军柱”,重约10吨,高约5.8米,今桥南左侧尚留存洪武九年建桥所用之铁柱一根。时人叹为“边徼之要津,千古之伟观”,并号称“天下黄河只一桥”。史评这座仍名镇远桥的浮桥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唯一桥梁。看过遗作,才知道大铁柱(将军柱)是用于黄河浮桥系铁索的,再打开我去年的照片,真是百感交集。【黄河将军柱】
比如我写过《探访仪征古迹之樊公殿》,讲到樊若水献图给宋太祖赵匡胤,献计用架设浮桥的办法渡过长江剿灭南唐,樊若水架设的浮桥因此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我在探访记里也引用了这个观点。然而家父遗稿中有“荆门长江浮桥”一文,讲述东汉建武九年(33),光武帝刘秀为了统一华夏、削平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势力,派征南大将军岑彭、大司马吴汉统兵十万西征取蜀。公孙述是新莽时期的蜀郡太守,因见奉节鱼腹井中白雾腾空,形如白龙,遂自称白帝,据蜀挟陇,建都成都。为了迎战汉军,公孙述特遗翼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率数十万人马下江关、取巫峡、拔夷陵夷道二县,征调了大批石工、铁匠、船夫,在两岸石壁上凿孔打桩,牵以铁索,连以巨舟,铺上木板,设置关楼,在荆门与虎牙山之间“横江水起浮桥”。组成了一座联舟浮桥。船上驻扎水师,日夜守卫。逐个看像一座水中堡垒,整体看一道水上长城。我查《资治通鉴》卷四十二,有明确记载:“公孙述遣其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将数万人下江关,击破冯骏等军,遂拔巫及夷道、夷陵,因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关楼,立欑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陆路,拒汉兵。”可知樊知古的浮桥不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公孙述的才是。【解放军舟桥旅架设的现代浮桥】
再比如溧水天生桥,我从没有认真学习过有关介绍,只是凭经验觉得天生桥就是个大自然的巧合而已,是类似桂林象鼻山、张家界天门山一类的自然景观,整理家父遗作时才发现,溧水天生桥非常了不起,它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苏浙漕运从内河直达京师(南京)的问题,诏令崇山侯李新“自畿甸近地凿河流以通于浙,卑输者不劳,商旅获便。”李新督工匠数万人,从石臼湖北岸洪兰埠至秦淮河沙河口,采用“烧麻炼石、破块成河”的办法,即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凿眼、灌油、焚烧、泼水,层层剥石,历时近二年,硬是在山丘地带凿成一条长15里的运河。在凿河过程中,因势留石,凿孔为桥,所以有高高隆起的天生石拱桥。桥长34米,宽9米,高30米,与水面距离很大,如临万丈深渊。桥周沉霞凝脂,吞云吐雾,如入仙境。这就是誉满江南的胭脂河天生桥。被国家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称之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溧水天生桥】
我和董会计相约,等疫情缓解了,我们坐公交去六合,在六合坐地铁去溧水,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生桥。
凡潜心做学问搞研究做贡献的人都值得钦佩! 可以去扬州论坛 上发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