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女是仪征人吗?
作者:巫晨浣纱女是伍子胥逃亡途中又一位帮助他的人,与渔丈人齐名。在《(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四十二(人物志·列女)中有她的小传:春秋,浣纱女冯氏,白沙人。伍员亡楚奔吴,追兵在后。员过此,遇女浣纱。员嘱曰:“后有追者,慎勿他言。”女遂沈水死,以誓绝口。员还,访其家,不获,乃即其地留鸡以祀,因名其山曰“鸡留”。后人贤其事,作庙祠之。《吕氏春秋》《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等资料中,都没有浣纱女的记载,最早出现“浣纱女”的史料,是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在卷三十八(淮南东路·真州)中有以下记载:浣纱女冯氏庙。初,伍子胥亡楚过,见一女子浣纱,因嘱之曰:后有追兵至,切勿他言。其女子遂赴于水,以誓绝口。史书上记载了浣纱女的事迹:她与渔丈人一样,为了掩护伍子胥,选择了自尽方式来保守秘密;史书上还记载了她的姓氏,她姓冯。仪征现存最早的县志《(隆庆)仪真县志》卷十二(祠祀考)上的记载是:浣纱女庙,旧在县西四十里。旧《志》云:伍员亡楚过此,见女子浣纱,因嘱之曰:“后有追兵,至,切勿言。”女遂赴水,以示绝口。员感其义,后回,至其地,留鸡以祀,即今鸡留山也。真人慕其义,立庙祀之。后庙寖废。今移建于城西二里许,外河之涯,俗名‘娘娘庙’。隆庆元年春,知县申嘉瑞过之,见庙颓,门侧惟设沙门佛座,因命改辟门向,重修祠宇,专祠冯氏云。这条信息显示,浣纱女庙有两处,原址在县西四十里鸡留山,后来移建城西二里。隆庆志卷二(名迹考):春秋浣纱女冯氏墓,旧《志》:在县鸡留山南。可见鸡留山不仅有浣纱女庙,还有浣纱女墓。隆庆志卷二(山川考):鸡留山,在县西三十五里。旧《志》云:伍子胥欲报浣纱女,而不知其家,乃留鸡于山,祀之。鸡留山在县西三十五里,浣纱女庙原址在县西四十里,今天都已经超出了仪征市域,位于六合了。但在六合县志上,查不到鸡留山。这可能是因为六合的东沟、方山一带,古代属仪征的缘故。《(民国)六合县续志》卷十七(金石志)收录了道光十一年(1831)邑诸生孙渊撰写的《鸡留寺冯贞媛浣纱殿记》,前半部分歌颂浣纱女,后半部分说道:隆庆元年,县宰申公口名嘉瑞,重建东皋芦碕,壁左浣纱,壁右乡人,已祀口口口口,迄今代远,屋宇倾颓。道光九年,与侄口之重修,旧制复广,规模及予世果竟有口口病笃无口口口,数金交予,特建贞女法身、龛座等,偿得本源也。予悲情志口,为贞女立像,口口殿口浣纱,一切装潢次第口成,少予微忱,附善未口,是身虽殇,名实不殇,遂为记。邑诸生孙渊敬立【3-2六合县志】因字迹多有模糊,识别困难,无奈只能以“口”代之。该志在孙渊《鸡留寺冯贞媛浣纱殿记》后还有一段注解:碑在邑东东皋(即东沟)镇北沙地,鸡留寺前,孙渊邑诸生行谊未祥。因此可见,鸡留山位于今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浣纱女庙又叫鸡留寺,至少在道光十一年(1831),鸡留寺里的浣纱女殿还得到过重修。作者巫晨。另外,浣纱女还有了名字,叫冯贞媛。这个庙就是旧庙,是隆庆元年(1567)仪真知县申嘉瑞路过,发现庙门已塌重修的。至于后来在城西二里、外河之涯移建的新庙(俗称娘娘庙),则没有了记录。浣纱女庙始建于何时?《舆地纪胜》并没有给出答案,只说了建庙的原因(遂赴于水,以誓绝口),《(隆庆)仪真县志》记载,起因是伍子胥来此“访其家,不获,乃即其地留鸡以祀”,后来是“后人贤其事,作庙祠之”,基于宋代史料已有记载,且浣纱女庙与伍子胥祠有密切关系,故本文将该庙始建时间与伍子胥祠相类,皆为唐宋。今天,仪征化纤宾馆(怡景半岛大酒店)主楼东南,胥浦河旧河道北岸,有一座小山包,高不足十米,当地人称之为“蚂蚁山”,说浣纱女被埋在这里,有百脚(蜈蚣)、蚂蚁啮咬其尸,伍子胥遂命人在此放养500只鸡,啄食蜈蚣云云。此说不见史载,但笔者多次耳闻,且录于此。仪征浣纱女与溧阳击绵女。成书于东汉的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伍子胥与溧阳击绵女的故事。《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子胥默然,遂行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适会女子击绵于濑水之上,筥中有饭。子胥遇之,谓曰:"夫人可得一餐乎?"女子曰:"妾独与母居,三十未嫁,饭不可得。"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女子知非,人,遂许之,发其箪筥,饭其盎浆,长跪而与之。子胥再餐而止。女子曰:"君有远逝之行,何不饱而餐之?"子胥已餐而去,又谓女子曰:"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嗟乎!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仪,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矣。"於乎!贞明执操,其丈夫女哉!《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子胥等过溧阳濑水之上,乃长太息曰:"吾尝饥于此,乞食于一女子,女子饲我,遂投水而亡。将欲报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有顷,一老妪行哭而来,人问曰:"何哭之悲?"妪曰:"吾有女子,守居三十不嫁。往年击绵于此,遇一穷途君子而辄饭之,而恐事泄,自投于濑水。今闻伍君来,不得其偿,自伤虚死,是故悲耳。"人曰:"子胥欲报百金,不知其家,投金水中而去矣。"妪遂取金而归。对比《舆地纪胜》《(隆庆)仪真县志》和《吴越春秋》这段对话,可见仪征的浣纱女与溧阳的击绵女,虽然都是在帮助过伍子胥之后,跳水自尽的,且死后都有庙祀,但是她们的故事却有所不同。浣纱女只是因伍子胥要求她不要告诉追兵,就跳水绝口;击绵女则不仅要保密,还有“失贞”的自责。浣纱女死后,伍子胥来寻不获,留鸡祭祀;击绵女死后,伍子胥来寻不获,抛金于水。浣纱女姓冯,冯贞媛;击绵女姓史,史贞女。《江南通志》卷三十三:贞义女庙,在溧阳县北凤凰桥,祀春秋黄山里史氏女。浣纱女的故事流传不广,击绵女的故事因唐代溧阳县令请李白写了《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而名声大噪,作者巫晨。明代冯梦龙还将击绵女的故事写进了他的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仪征浣纱女与溧阳击绵女是不是同一个人?已经无从考证,笔者认为分开表述最好。浣纱女投水自杀的合理性比较高,理由与渔丈人投水相同:棠邑是伍氏家族的食邑,伍子胥熟悉食邑附近的路径,与食邑的居民有良好的关系,浣纱女久闻伍子胥清忠之名,敬仰之余,才有舍命相救的合理性。
:handshake:handshake 阔以阔以 考据清晰,分析有理,这种研究可以发论文了。 :){:4_105:} 说句题外话,浣纱女真的是自杀的吗?
以古代女性的受教育率来说,她的认识和觉悟真的有那么高?:lol:lol:lol 巫晨前辈
阔以阔以 怡景半岛大酒店所在地就是一个小山包,自古以来当地人都叫他蚂蚁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