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67|回复: 12

[讨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或作于仪征

[复制链接]

8

主题

13

回帖

251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4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旧唐书》记载:“天下文士,半集维扬”。就是说,在唐代,天下有一半的文人墨客荟萃在扬州, 扬州是一座被唐诗宋词浸泡过的城市,名篇名句数不胜数。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当今,各地争抢名人效应,进而彰显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背景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地,成为争论的主题。从而出现了作于江都、镇江、泰州等三种说辞。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唐时,扬州、镇江尚且临海。这从《旧唐书》:“开元十四年(726年),润州大风从东北,海涛奔上,没瓜步洲,损居人。”的记载,以及孟浩然《扬子津望京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诗词所述就是明证。也正因为如此,傍海的泰州是看不到“春江潮水连海平”,只能看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所以,泰州不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创作地之列。
   那么,符合条件的扬州和镇江,究竟那个才是创作地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诗人的这两句话,直接否定了是站在长江南岸作诗。因为如果是站在长江南岸,皓月当空之时,月亮是在诗人的后方,江色是无法与月亮同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以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更像是表达期盼所思之人尽早归来。同时,作为长江南岸的京口一带,近岸处并无沙洲,而站在北固山上,也只能看到对岸瓜洲的“两三星火”,看不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所以,镇江也并非张若虚创作之地。
   现在创作之地只剩下江都,那么,张若虚是在江都(扬州)的那里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呢?“谁家今夜扁舟子?”道出此地应为渡口。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人,此时伊娄河(738年)还未开挖,瓜洲还不是渡口,扬州过江渡口在扬子县白沙镇(现今新城镇)的扬子津。退一步讲,即使开伊娄河时张若虚还在世,由于瓜洲已经并岸,由京口直驱渡江,也代表当时瓜洲以南再无沙洲,何来“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之语?因此,《春江花月夜》作于白沙的概率最大。《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山川志条目下:“白沙洲,胡志(康熙仪真县志,知县胡崇伦监修)又云:唐,若虚,有河(汀)上白沙看不见之句。”最早收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之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明末清初贺裳撰的《载酒园诗话又编》才评价《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晚清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由此,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被世人所熟知。所以,《康熙仪真县志》指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述白沙洲景象,不存在傍名篇之嫌,应为有所考证后的记载。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景物,与扬子津附近是否吻合?先说诗中的“青枫浦”:唐人蒋涣《晚步扬子》云:“北望情何限,南行路转深。晚帆低荻叶,寒日下枫林。”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云:“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宋欧阳修《初出真州泛大江作》:“滮田渐下云间鴈,霜日初丹水上枫。”均可以证实扬子津附近有枫树林。再说诗中的江流宛转”江流宛转必然说的是夹江,因为此时长江宽度在20里左右,如果没有夹江,看到的江流将是白茫茫一片。而诗中的“汀”又说明,江面上有小沙洲。唐刘禹锡《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唐会要》:“润州北界隔吴江,至瓜步江为限。每船渡绕瓜步江沙尾,纡回六十里。”均说明,在扬子津渡口外,江中有沙洲,并且沙洲延绵,需要绕水道才能到达润州。由于有了这些沙洲阻隔,才形成了“江流宛转绕芳甸”。说的再多,如果扬子县没有潮水来,一切都是白搭。那么,扬子县有潮水么?答案是肯定的,灵潮堰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它建于北宋,位于唐代扬子县白沙镇南,运河扬子津渡口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日的傍晚时分,诗人张若虚来到扬子津渡口,向东望去,江潮水势浩荡,与远处的大海连成了一片,而一轮明月,此时也从海面上升起,与潮水一起涌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855

回帖

4308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3951
发表于 2024-9-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天健网络
这个分析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48

回帖

3610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6797
发表于 2024-9-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影响一个月三千五的思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90179
QQ
发表于 2024-9-7 1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受教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回帖

488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960
发表于 2024-9-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西省九江市 移动
你的男妈妈 发表于 2024-9-7 10:13
影响一个月三千五的思想吗?

如果你写出这样的文章,月工资肯定超出三千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95

回帖

4298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9332
发表于 2024-9-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南京市 移动
论坛网友也喜欢战队,内讧,内卷,窝里斗。鲁迅的拿来主义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58

回帖

2264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3166
发表于 2024-9-9 2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作者是下了功夫写下这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93

回帖

3941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6989
发表于 2024-9-1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电信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93

回帖

3941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6989
发表于 2024-9-1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电信
分析的合情合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90

回帖

3064

积分

研究生

Rank: 6Rank: 6

金钱
4256
发表于 2024-9-13 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 电信(全省通用)
唐朝扬州、镇江临海应该不对,南北不临,西更不可能临,而东面上海、苏州春秋时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了,所以文中所说海并非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

回帖

251

积分

中学生

Rank: 2

金钱
4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电信
天来安 发表于 2024-9-13 23:54
唐朝扬州、镇江临海应该不对,南北不临,西更不可能临,而东面上海、苏州春秋时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了,所以 ...

杨广:借问扬州何处是,淮南江北海西头。《舆地纪胜》广陵称作扬州始自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人生留白,诗歌情怀。

Rank: 8Rank: 8

金钱
90179
QQ
发表于 2024-9-14 1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电信
zkp121 发表于 2024-9-13 09:13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451913
QQ
发表于 2024-9-16 1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南京市 联通
很多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谬误。就是将《春江花月夜》乐曲列入扬州历史文化的范畴,这是几百年来的一个谬误。跟扬州历史文化有关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楼主所言之唐朝张若虚的文学作品,而非乐曲《春江花月夜》。因为张若虚是扬州人,他写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扬子江扬州段的春日夜景。而乐曲《春江花月夜》所反映的则是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宋江题反诗之浔阳楼所在地)春日夜景。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清朝中期产生的音乐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参与投票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9-17 04:02 , Processed in 0.05277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