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877|回复: 1

[游记] 探访仪征古迹之古湄庵

[复制链接]

655

主题

1861

回帖

15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金钱
96157982
发表于 2017-12-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县志中有阮元为龙门桥旁的“胥亭”题额的记载,2015年5月16日,我为了正在撰写的《阮元仪征事》,进行了一次龙门桥探访,事后还发布了《探访阮元遗迹之龙门桥》一文。这幅在胥浦河龙门桥遗址的照片是我妻子为我拍摄的,我比较满意,用在了《阮元仪征事》书的前彩页里。
2015龙门桥留影拐杖.jpg
【2015龙门桥留影】

当时只是大致对龙门桥位置作了确认,进而推定了胥亭的位置,但在龙门桥附近还有一处重要的遗址——古湄庵,由于时间不够,则留到以后再说。后来忙于书的出版,接着退出职场,接着女儿生小宝,我们住到北京帮忙去了,夏天小宝又跟着我们回仪征,乱忙一气,探访古湄庵的事情就搁置下来。直到2017年8月底,小宝回北京去了,我才腾出手来做点正经事,一是装潢房子,二是将探访的事情重新续起来,9月1日,我即去探访古湄庵。

我骑着电瓶车顺着古湄路一路向西,边走边打听,路人不约而同地推荐我找一位叫陈顺安的老人,说他晓得呢,于是我在古湄路西尽头路北的一处院子里,找到了他。陈顺安老人听完我的来意,很高兴地带我走出家门来到当年的古湄庵原址,他指着一家小厂院子说,这里就是古湄庵。

陈顺安老人今年82岁,身体硬朗,他回答了我的提问,记录如下:

胥浦河由北向南,在龙门桥这里折向西,到沙漫洲后向南入江。在拐弯向西处,即今涵闸处,建有龙门桥,石桥,三孔。龙门桥是南北向的,胥浦河是东西向的,但这里是拐弯处,往上游一点点就是南北向的,古湄庵就在河东,庵和桥很近的,记不清有没有亭子。
古湄庵有大门,门槛很高,有石阶,门口有两个石狮子,墙是用条石和砖砌成的。进门后三间大殿,两厢各三间,后来做小学教室。
有和尚住庙,原来的记不清叫什么了,后来接班的(最后一个和尚)叫王正义。解放前有个县长曾题匾“立我真名”,是左之伦县长的前任。

古湄庵供奉的是关公,东侧是周仓拿着大刀,西侧是关平拿着大印(关帝庙的规制应该是关平在东、周仓在西,可能他记忆有误);
解放后1953年发大水,政府1954年决定挑河,将老胥浦河裁弯取直,龙门桥和古湄庵就此拆除。我当时在拆桥连当排长,全连一百多号人,我们排三十多号人。我们拆了龙门桥、胥浦桥、新仪桥(估计应为新济桥),只负责拆,石头运到哪里去由运输的人负责,不知道去了哪里。

以下是我根据陈顺安的回忆,结合《仪征水利志》(杭虎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中“胥浦河治理图”,用Photoshop标注的龙门桥、胥亭、古湄庵相对位置图,水平有限,委屈您将就着看。
龙门桥胥亭古湄庵位置图.jpg
【龙门桥胥亭古湄庵位置图】

县志里多处提到龙门桥对仪征的风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在《探访阮元遗迹之龙门桥》里已经详述,后来将这个观点及胥亭也收录到了《阮元仪征事》书中,这里不再赘述。本篇着重说一下胥浦河的另一个功能:西溪水上游览线。

在《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有“仪征八景”的记载,一曰东城图画,二曰北山晓月,三曰天池玩月,四曰渔湾纳凉,五曰泮池新柳,六曰资福晚钟,七曰仓桥塔影,八曰胥浦农歌。

晚清仪征画家诸乃方的画作《真州八景》将“渔湾纳凉”替换成了“文墩积雪”,估计是因为亭已不存,诸乃方作《真州八景图》时,以“文墩积雪”替换之。但不管哪个版本,都有个“胥浦农歌”景点。

胥浦河史前自然形成,古名铜山源。明代时下游叫钥匙河,清代时中游龙门桥以上称为西溪,民国才有胥浦河的名称。今天的胥浦河为防洪需要,已经浚深拓宽和裁弯取直,从前的胥浦河九曲鸡肠,虽常有水患,但不在汛期时到也风光旖旎。

西溪从铜山发源,曲折蜿蜒到胥浦,再经钥匙河流入市区天池,沿河有竹林、田畦、渔村、庙祠、园林,适宜耕作人居,颇具诗情画意,自古多有吟咏。

清代厉惕斋《真州竹枝词》中有诗:
江村何处唱回波,袅袅音声柳外过。
惯是乡民腔调好,我曾胥浦听农歌。

清代陶元睿有诗:
西溪一带打鱼湾,时听歌声远近间。
五月村庄农事急,须知稼穑本来艰。

“胥浦农歌”这个景点不仅有景色,还有做农事时伴随的歌声,场景感很强!用现在的时髦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胥浦在西门外,这个景点又被叫做西浦农歌。

诸乃方《浪淘沙•胥浦农歌》:
壮士计穷年,仗剑江边。滔滔江水渡无船。赖有渔翁怀利济,鱼纵深渊。
今昔境殊悬,浦尽屯田。农歌远近插秧天。牧笛相和牛背稳,村路回旋。
胥浦农歌.jpg
【诸乃方“胥浦农歌”】

县志记载,在龙门桥附近,有一座“湄庵”,是乾隆初年邑人黄起杰修建的,知县李鹏举给湄庵题匾:“活泼泼”。

“活泼泼地”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在点评《诗经》“鸢飞鱼跃”君子之道时的加注,佛家禅语也很推崇,有顺应天理、本性自然的意思。“鸢飞鱼跃,活泼泼地”在宋代开始流行。苏州留园里有一处跨水小阁,匾曰“活泼泼地”,即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 。

乾隆五十八年,还在湄庵增建了“竹逸亭”。

关于湄庵里的竹逸亭,县志说“在西溪湄庵内,乾隆五十八年新筑。祭酒吴锡麒、盐运使曾燠等,尝游咏于此。”

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谷人,浙江钱塘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退休后曾在仪征乐仪书院任山长。

曾燠(1759-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晚号西溪渔隐,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贵州巡抚。乾隆五十七年任两淮盐运使,道光二年丁忧服满后以巡抚衔再任两淮盐运使。曾燠两度担任盐运使,在仪征留下很多诗文。

县志记载了吴锡麒写的一篇游记,说的是嘉庆丁巳(二年,1797)七夕后一日,盐运使曾燠到真州有事,安排时间与在仪征的吴锡麒等文人来了一次西溪九曲之游。行程很短,是从湄庵放舟北上,到胥浦桥而止。然后返回湄庵,在竹逸亭饮酒。参与游览的宾客均各赋诗,撰文纪事。做东的主人是江耕野。参与游览活动的文人有:曾燠、吴锡麒、胡森、胡桐、蒋知让、尤荫、詹肇堂、江绍莘,县志中除收录吴锡麒写的游记外,上述人员的诗作亦收录其中,限于篇幅,不转录了,有兴趣的读者可在道光志中查看。

西溪由于弯曲蜿蜒,且有铜山和江南诸山衬托,自然风光恰如水墨画,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欣赏风格,村野农夫的劳动号子,给坐在游船上赏景赋诗的人们增加了雅兴。不仅风光秀丽,西溪沿线还有不少人文景点,最著名的当属伍相祠,是祭祀从这里渡江投吴的伍子胥和帮助他渡江的渔丈人、浣纱女的。
伍大夫仗剑渡.jpg
【伍大夫仗剑渡碑】

在古西溪的源头,有西汉吴王刘濞“开山铸钱”的大小铜山;沿岸有纪念伍子胥的伍相祠、浣纱女祠;有南宋中兴十三功之一的“胥浦桥之战”古战场;有集水利、交通、风水功能于一身的龙门桥;有仪征乡贤阮元题额的胥亭;有知县李鹏举题匾的古湄庵和竹逸亭;有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园林专著《园冶》的寤园;有两淮盐运掣验重地天池;西溪之水最终在天池与淮水汇合,经城南大码头携手入江。这些景点虽然不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但这条水上游览线确是那么令人神往。以下是我在《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的水利图上加注的西溪水上游览线景点示意图。
西溪水上游览线.jpg
【西溪水上游览线】

欢迎关注“仪征事”公众号(yizhengshi0514)和巫晨个人微信(wuchen0514),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95

主题

1万

回帖

72万

积分

博士

Rank: 8Rank: 8

金钱
1082165
QQ
发表于 2017-12-2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江苏省扬州市 移动
巫大大研究成果丰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管理|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 ( 苏ICP备05004226号-2 )

GMT+8, 2024-5-2 10:41 , Processed in 0.05836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430号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